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工商管理 > 点通财眼:如何从财务报表中看透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点通财眼:如何从财务报表中看透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财表 财报之王-《现金流量表》 一、两人个现金流故事 【故事1-战场上的现金流“血”】战场上两军对垒,将士们浴血奋战,不少勇士中弹倒下,他们怎么死的?绝大多数都是失血过多后休克最终导致牺牲!如果能够及时的获救并给予输血,那么这些战士就可以看见胜利的旗帜在阵地上飘扬!对于人体而言,就算你各个器官都健康正常,失血过多也会导致死亡。 【故事2-小镇里的神奇现金流】一个游客路过一个小镇,他走进一家旅馆给了店主1000元现金,挑了一个房间,他上楼以后,店主拿这1000元给了对门的屠夫支付了这个月的肉钱;屠夫去养猪的农夫家里把欠的买猪款付清了,农夫还了饲料钱,饲料商贩还清了赌债,赌徒赶紧去旅馆还了房钱,这1000元又回到旅馆店主手里,可就在此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钱走了;但是,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看完这个故事,请问有谁亏了吗?一个也不亏,没有这1000元现金,大家都还在相互持续的追债,后果不堪设想,可外地游客带来的1000元现金流动了一下,大家的债务就全部解决了。这就是资金流动让经济社会焕发了生机! 二、《现金流量表》的深度解读 选择企业就如找对象,我们在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金身,找到到底是谁端着金饭碗、谁端着泥饭碗?财经或投资界都有一种说法叫“现金为王”,直观点明了《现金流量表》在所有财报当中的王者地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它是怎么成为“财报之王”。 第一个观感要看:这个企业是否有很明显的自由现金流。就如树林里根本没有鸟、鱼塘里根本没有鱼一样,你怎么可能在树林里捕到鸟、鱼塘里捞到鱼呢?企业也一样,如果没有自由现金流,你怎么可以奢求从对其的投资当中得到好的回报呢?好公司不是一定要富豪、但至少应该是一个财富自由者。那财富自由者有什么资格、有什么优势呢?他能够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且在做事业过程当中、在战略执行当中,因为他没有生存危机,所以,他执行战略不会扭曲,现实也不会闪了他理想的腰,他容易实现事业理想。所以,我们在解读现金流量表的时候,只有自由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才是一个真正好企业。 第二个观感是自由现金流应该是真金白银,而不只是帐面上数字。如果一个企业不用依靠股东不断的资金投入和外在借资支持,只靠经营过程中产生很多的自由现金流,来维持现在的经营发展水平,来实现现在的盈利水平,那么我们感觉:它就下一个比较值得投资的好企业。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它这样子的净现金流是不是可持续的?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明显的不利因素影响?尤其是这部分应该是经营性净现金流,也就是我们现金流量表当中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第三,“强者恒强”的市场规则,让充沛自由现金流的企业会越过越好。为什么呢?因为在雄厚现金实力、财富自由的企业,它会按照自己既定而又稳健的战略目标前行,在碰到有合适目标的时候、碰到合适的投资机会的时候,它就会出手【而且就可以出手-“有钱”】。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了很多资本市场上的故事,也就是“强者恒强”,甚至有些人也会认为“强者恒强”是一种事实上、或者市场上的不公平。但只要“生财有道”自有他的公理,比如:大家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马云,现在他只要看上谁--他就有优先选的资格;同时,哪个公司需要投资,也会优先选择阿里巴巴,这种“他先选、先选他”—就造成了“强者恒强”的市场公理。 第四,“顾家的男人就是不一样”,企业也是“有没有现金分红就是不一样”。2013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之后,2015年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等又联合下发通知,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17年初,证监会甚至硬喊话“铁公鸡”:“对具备分红能力而不分红的公司进行监管约谈,督促相关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切实履行责任,支持上市公司履行现金分红义务;结合严格“高送转”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对未按规定和公司章程分红的公司,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沪深两所在落实政策方面也非常给力:上交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设定了30%的现金分红指导比例,确立了“不分红须解释”的基本原则,表示“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真正回报投资者的体现”。深交所表示“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投资者获得回报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体现了要标谤自己是一个好企业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分红。顾家的男人才可托付,体现在现金流量表里,一个企业有没有利润上缴、现金分红能力很关键。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把赚到的钱大部分上缴母公司、或者说是用来当作股东分红了,同时,它还能够有与同行业的竞争者有相同的表现、甚至更好的表现,这个企业你认为难道会差吗?所以,这种企业是值得我们关注、值得考虑甚至是值得托付的企业。 第五,“分钱”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一种管理艺术。为什么呢?在实现“分钱”艺术这事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企业,也就是深圳的万科、中国房地产第一股,从上市到现在,王石为主的万科公司、一个上市公司为什么这么牛?或者他的团队为什么牛?为什么这么强势?其实反过来也就你们大家、我们都可以考虑到:一是它把赚到的钱以最好的、最舒服、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返还给股东,能够优化股东的心态,增强股东持股的信心,又不会干涉我们的自己实际的经营,尤其是对潜在投资者来讲是一种很有诱惑力的方式;第二个来就是如果说能够获得股东的充分性的、甚至是长期信任,那我们作为职业经理人,包括我们的团队可以放开手来规划,可以放开手来执行我们的战略意图,当然-这更可以实现我们作为职业经理人有所作为,特别是你我作为有一点事业梦想的人,也好实现我们所托付的梦想。所以,它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这个对于职业经理人尤其是管理层来讲有非常好的作用。 【一直以来,万科历年都有现金分红,是会下金蛋的“老母鸡”,见《图表》】第六,“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个好女人”,一个有充沛自由现金流的企业肯定有其优秀内因(职业经理人)。这个是什么样的道理呢?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GDP已经占到了世界的第二、实际购买力更是世界第一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大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比如:第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的、成为企业学习的榜样的华为公司。华为-我们现在是理解为谁的?我相信:我们大家想到任正非就是华为、华为就是任正非。但实际上:任正非在华为只有1.4%的股份,那你说他是职业经理人呢?他是老板吗?对于我来讲——他是创始人、他更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第二个优秀的企业就是:格力电器。在我们心里,大家知道: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所以说董明珠就是那个嫁给了格力电器的女人。应该是讲她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格力电器】的创始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这一点来上,虽然格力电器是国有企业,但应该讲格力电器深深的地烙上了董明珠的烙印,应该讲董明珠就是格力的灵魂。第三个优秀的企业就是海尔集团。海尔集团那两个小娃娃、可爱的小娃娃,我们看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我们感觉:这两个小娃娃,其实就是他的两个宝贝、就是他的两个宝贝金娃娃。所以,对职业经理人--我认为不同阶段有不同定性,但在现阶段来讲已经开始包括的创始人,一个好的创始人、甚至是优秀企业的核心灵魂、企业中心文化。 三、两个《现金流量表》经典案例解读 第一个是创维公司的案例。我们大家都知道:2004年年底的时候,创维发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事件,也就是中国家电电视巨头、上市公司创维集团创始人老板黄宏生出事了。但在发生这么非常大的事件影响情况下,创维股价竟然没有产生什么负面变化,市场销售额也从2004年底事发时的9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的近500亿元,已远远地站在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前列、甚至占据着电视产业的龙头地位。当时,它没有出现什么事、或者说整个公司没有因为这个事件而产生崩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创维当时有非常好的、非常自由的现金流,甚至于事发时点上,创维集团的银行贷款基本为0、而银行存款大概有24亿之多,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所有银行还求着创维呢。 第二个是升汇集团的案例。升汇集团是做纺织类的公司,但它发生因现金流与创维完全不一样结局的故事,什么呢?他就是在没有完全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一直在走扩建、收购、并购行业上市公司的路子【2004年财报。升汇集团总资产达69亿元,主营收入46亿元、净利润1.46亿元】,但就在2006年,横跨五省、一个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一家新三板的集团企业,倒在了因“300万元装修款都付不了、工人打地铺堵在公司门口、而被上门做信贷调查的银行信贷员碰上并开始拒绝再贷甚至收回贷款”,最后导致现金流紧张、而崩塌,“300万元-引爆了一个近70亿元的公司崩塌的血案”。 从“现金流”角度讲,升汇集团跟创维集团都是“自由现金流”背景下,完全不同现金流经营理念下发生的完全不同结局的两个经典故事,是基于“现金为王“的这类故事里扮演着正反、两个完全相反的不同角色和必然带来的不同结局的商业案例。 四、解读《现金流量表》的启示 第一,你愿意做“资本家 VS 资产家”?如果上帝给我选择的机会:我选择做一个优雅的资本家,有资本可以换资产,可有资产不一定换来资本。因为经济现象往往就是:当你缺钱急售资产的时候,偏偏资本家都不愿意出钱!,这就是为什么《现金流量表》叫“财报之王”。 第二,“经营净现金流量”是我们解读《现金流量表》的关键点,也是我们确认一个公司到底是不是健康企业的关键,因为“可持续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代表着公司的第一个“正能量”。 第二财表 财报之母-《利润表》 大家知道:一个企业到底能不能生存?到底能不能活着?到底有没有生存的市场意义?其实决定于《利润表》最后一栏有没有“净利润”这个“生死符”?如果说没有净利润的话,甚至净利润为负数的话,这个企业是生存不下去的;反之,如果说这个企业有净利润,《利润表》最后一栏年年净利润是正数的话,这个企业是可持续的,这就是我们这个作为财务人所理解的、可持续经营的企业,所以我把《利润表》解读为“财报之母”。 一、《利润表》的深度解读 同样的,我们在解读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时候,也应该要检验他的金身。我们作为投资人,我们要在那么多的项目里面、那么多的潜在投资对象里面,找到作为潜在投资的一个选择方向,从《利润表》里找出谁持有金漏斗、谁持有泥漏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财务《利润表》里面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是真金白银,还是泥做的、水一泡就烂了。 第一,《利润表》之“心”成本毛利率-是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读清楚的关键指标。毛利率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甚至于持续竞争优势到底有多大、能维持多久。所以,在解读一个公司利润表的时候,尤其要关注或者是说用最多的精力来解读决定一个公司长期盈利的关键指标“成本毛利率”。一个企业只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有资格对他产品进行“自由定价”。这个“自由定价”是指“我这价格想上涨多一点的时候就可以多一点,我的售价想低点的时候就可以降一点,而不会影响我企业的高盈利水平、不会影响我企业的竞争目标,不会影响我当年的考核业绩结果”。这样,让我们的售价远远高于其产品和服务的成本,高于同行业的售价,就能够实现较高的毛利率。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说有好的毛利率是一个公司是否具备长期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 这里,比较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理解为:一个公司如果他的产品毛利率能够在40%以上,应该可以解读为这个公司有可持续的、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或者说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如果这个公司他的毛利率是在20-40%,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公司他既有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或者有竞争力的一定优势;第三个,一个公司它的毛利率只有在20%以下,那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公司或者这个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存在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或者这个市场已经是属于相对成熟的市场,相对成熟的产品或者相对于成熟、甚至开始做下坡路的这个产品,这个时候,他的毛利已开始持续走下坡路,这个是值得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第二,《利润表》之“脉”销售成本-我们要关注、而且一定是越少越好。这个销售成本是广义地包括了我们平时所说的产品成本,同时也包括了折旧所反映出来、用于产品销售这方面的固定成本。我们知道:大家都非常关注利润表里面的最后一栏也就是“净利润”。但是,其实作为解读财务报表、或者说我们分析财务报表的时候,利润的来源或者应该叫分析利润的来源永远比利润大小本身、利润金额本身更有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利润金额大小是结果,我们要从结果里面找原因,因为我们财务希望的就是“因素还原法”、或者分析法分析找出影响利润大小的原因,或者说把这个利润好的优势巩固下来、或者说把它利润变薄的劣势这个问题找出来。 成本的本质对企业而言: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定性,在企业前期反映的是企业技术能力,在企业中后期反映的是企业供应链说:一个企业有最大的优势,他应该就是低销售成本优势;如果说有一个企业有最大的劣势也就是应该是它有高销售成本的劣势。只有把销售成本降低到了可以把销售利润升到最高的时候,把住把准这个“脉”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第三,“这里省出来的可全是净利润”,必须以坚持“讨个说法”的固执态度来高度关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自古来商界有个说法叫“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企业家不是慈善家,所以说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管理上,只能讲商业、不能讲感情。为什么?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一个变量,而这个变量弹性非常大,它可以侵吞你的利润、又可以吐出很多利润,那就要看你怎么管理、或者是管理是否有效。所以,在研读费用率时,我们需要关注费用和收入挂钩的程度,尤其是否与收入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来考量,考量这个匹配结构的合理性。当然分析时要区分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周期,应该是讲:一是产品发展的初期,也就是刚推上市场的初期,它的费用跟销售收入是不成正比、或者甚至说成反比;二是销售收入在一定阶段的时候、产品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费用与销售收入应该是呈负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态势。所以,如果说:一个企业的销售性费用占毛利的比例,通常的,如果说它只占30%以内,那应该是说这个企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企业;如果说这个企业的销售费用在毛利的30-80%,那应该是长这个企业属于应该说可以考虑的企业【但就是30-80、要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要大家认真地不同解读】;那如果说超过80%,那应该是说这个销售费用、或者固定管理费用是过高的。另外,我们要把固定费用尽量考虑是否能够当做一个变动费用来管理?特别是销售费用里的固定费用,比如说:员工基本工资是相对固定费用,那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变成变动费用来考虑、来管理?是否有空间?是否有激励余地?为什么做不到?如果说揪出了这个问题的原因,应该是讲:这个销售费用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研究透了。 第四,利息支出是不是越少越好?当然,它体现出了你在资金市场的议价优势。一般地、我们的解读当然是越少越好。但是这个利息支出多少、我们还是要用行业角度来分析,不同行业具有不可比性。总体上,同行业相比,利息支出比例越低,那通常可以解读为这个公司越有竞争性,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同样的贷款金额,如果说这个企业的前景非常好,银行为了获得优质客户、获得贷款的安全性、获得长期合作效益,银行就可以、就主动、或者肯给他更低的优惠利率贷给他【反之,则融资成本更高】;进一步讲,如果说一个企业效益非常好、资金规划和统筹能力非常好、财务管理水平高,他一定有非常漂亮的自由现金流,他根本就不用去接贷款,这样的结果、自然也就得出来它的利息支出会越来越少了。 第五,你不是马云,还是尽快远离、避开那些老说“猪终有一天会飞起来”的企业。“会飞的猪”?什么意思呢?就是劝你远离那些利润表中研发费用高尤其是长期比较高的企业。除非你是作为一种寂寞的投资高手,也就是说:你肯呆很长的时间在这个公司,作为长期投资、非常长期的投资,甚至是“天使投资人”。在当下信息社会,如果说一个公司需要靠长期的研发费用投入,他的竞争优势是很难维持的、或者说它这个高消耗研发费用的能力是很有风险的,而且这种哪怕他有很多的专利,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他的这个叫专利很容易被模仿、被超越,一旦过期了,优势就消失了。所以,你要做的无非是三种选择:一是你要么做好了“天使投资人”的准备;二是做好在专利到期失效或市场失效前就收回投资的设计【就是提前设计好退出的“时间”机制】;三是就是避开、远离这些老说“猪终有一天一定会飞起来”的企业。 第六,“大白天别做梦”,要坚决“不存侥幸”地排除不可忽视的非经常性收益。也就是说:解读财务报表时,我们要坚决做一个什么事情呢?如果说我们有看到非经常性收益,我们想都不要想,也就是说我们投资进入以后起,因为看到的非经常性收益已经是过去时,“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会天天掉馅饼”,所以说:我们从还原一个企业利润来源是不是正常的时候,要坚决地把这个非经常性收益配撇开,哪怕他一直在说这个企业政府关系有多好、每年可以有多少的持续的政府补贴,我们也要把它当作一个外部额外因素,因为这个因素并不能、或者便只能说换取这个企业的一段时间,但不等于说可以换取企业的未来。 二、一个《利润表》经典案例解读 “世界的辣椒酱之王-贵州老干妈”。老干妈,他到现在为止每年的销售额大概有50亿元左右,那你们大家知道、你们看到他在这个市场上做过广告没有、在央视上做过广告没有呢。爱吃或者有关注他的人,看到说他在什么群里面去发什么、群里宣传什么?或者是说看到他参加什么大型的展览活动没有?如果说有、我相信在这个除了贵州以外、其他不太可能了。为什么?贵州有特定的这个背景,比如说凡是有什么大的展览,他作为贵州最本土、最有物色、最有卖点、最神奇的地方企业,贵州省政府会免费有展位、甚至是免费帮她装修邀请他去展览,而在省外、没有这个条件、他是绝对不会去参加展览的。就是这么一个企业,它的掌门人是财务人眼中的“逍遥派”。“老干妈”陶华碧有什么固执的理念呢?她就非常坚持非常自由的现金流,她非常坚持给自己企业保持非常旺盛、或非常持续、非常丰富、非常足够的这个只有自由现金流。 所以,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虽然说老干妈非常有利润,可是到现在为止,她从来没有没听过她要不要上市?甚至是很多传说,尤其是这个“四不名言”。这“四不名言”,其实我们作为财务总监、或者财务人也必须牢记的一个东西,第一个什么叫“不偷税”,第二个什么叫“不贷款”,第三个什么叫“不欠钱”,第四个什么叫“不上市”。你看她说过的一句话叫什么呢?当时我记得有一句说话叫什么?她说“上市啊、融资啊,这些东西呀!我一点都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有可能倾家荡产、甚至是可能被赶出门,那些上市、那些融资都是骗人的,所以我坚决不上市”。所以,她是我们实践企业家上财务精神“自由现金流”派的典型代表。 三、解读《利润表》的启示 第一,《利润表》“漏斗说”,这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形象、非常深刻、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概念【见“漏斗”图表】,这就是为什么《利润表》叫“财报之母”。 第二,“毛利率”是我们解读《利润表》的关键点,也是我们确认一个公司到底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关键,是公司到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到底有多大的核心竞争力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因此,“可持续的‘自由定价’的毛利率能力”代表着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所拥有的第二个“正能量”。 第三部分 财务之秤-《资产负债表》 为什么这样子说《资产负债表》是财报之秤“平衡艺术”呢?其实我这句话--应该通俗易懂,因为我们都是财务总监和财务,其实资产负债表讲究的是平衡!也就是说资产—如果说你很多、一定有地方去、不是负债、就是变成是所有者权益,是吧?所以说它是一种平衡艺术,但是那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资产跟负债的一个平衡、以达到最好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值得讲究的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深度解读 在解读这个报表的时候,我把它形象理解为:就是说,首先选好咱们自身的定位,然后再从目标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当中、从实际控制人的身影当中寻找哪一些实际控制人跟他的企业符合他的特征、跟他这样的特质匹配的企业。比如说:如果说这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农民,那他经营的企业是不是农业?如果这个企业是渔民、那他经营的企业是不是渔业?如果说这个实际控制人是牧民、那他经营的企业是牧业?也就是说:这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跟他经营的企业是不是相同的、相匹配的一种企业?所以我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讲平衡艺术。从实际《资产负债表》的解读里面,我们也很有意思,我在这个下面也是从六个方面来具体解读。 第一,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什么这样说它是《资产负债表》第一个概念呢?现金跟现金等价物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本钱。如果说一个企业没有活了、已经死了,他还有什么本钱?【好死不如赖活呀】,这一点我们解读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因为它这比成长性更有意义!那怎么样解决一个企业的这个自由现金流呢?那应该是讲有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什么?可能大家会比较多声道的一个是发债或者发股票,不管是什么样子,这种是一种比较长期性的一种现金流来源。第二种是什么方式呢?就是比较少企业或者不得不才会做到的选择,这个也就是出售部分的业务或者资产、或者是部分的子公司。那应该是讲“第二种”是一个非常多的企业、是在逼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做出的动作,但其实应该是讲:作为一个理性的、有规划的一个财务总监、或者老板,适时的做出一点这种进出、取舍是非常非常值得考虑的。第三个,一直保持着正的经营净现金流量。这一点我非常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就是说:现金跟现金等价物这里面讲的一个概念,就是“非常自由的现金流量”-- 这个我们一定要非常要重视,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持一个经营净现金流量,这是一个企业能否有自由现金流的、或者是说拥有财富自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第二,“不欠债、不差钱”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这个概念可能大家有点颠覆大家已有的想法,因为传统被洗脑的观念是“不会负债经营、不懂借债经营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但其实真正的、在投资人眼中“没有负债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好企业”,这不矛盾的、甚至从另外角度上来讲这个是真理、更科学的观念。就像我刚才跟大家分析的那两个案例。第一个就是创维集团,我们创始人劫后余生的这事件,这是因为我们整个创维集团当时2005年的时候在银行没有贷款,所以再怎么样、都没有银行这些、这些人来讨债、来逼债、来收现收贷,所以没有当时的危难。反过来,当时我刚才讲的升汇集团就属于这种的临门一脚,只要一个银行突然断了他的奶,整个公司就“烟消云散”、崩塌了。所以说:没有负债的企业,它在危难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好的公司,其实确实是不需要借钱;你不能因为有钱借、有人主动想借钱【肯借钱】给你、你就去举债【这个时候,请你记住这句话“上帝要叫人灭亡,必定先让他疯狂”】。或者说从另外角度上来讲:一个叫极低的负债率、业务又简单、而且又有持续亮眼业绩的公司【什么叫业务又简单?就是说:我们作为投资人,知道他的什么经营模式、或者叫盈利模式,你能很清晰地看得懂他的未来】,这样的公司,我是感觉作为投资者、或者财务总监来讲,可以建议投、或者值得投。 第三个,从资产负债里面角度上讲,我们认为“财务上、债务过高就意味着高风险”。应该是讲“不是说所有的负债都是必要的”【会侵蚀利润,诱发现金铺张、管理松懈和不必要的投资风险】,我们作为财务总监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对于所有的不必要的负债要坚决剔除、坚决的偿还;作为投资者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一句俗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有钱会使人变坏”,或者是说“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其实:人是这样子,企业也是一样的。在福建石狮城镇化过程中就发生很多这种现象,就是很多农民呢、他种了一辈子的田,但是呢、有一天突然城市化改造到他这里了、城镇化到他这里了,他一下子收到了很多的钱,然后呢——其实大家都会已经猜到、或者知道它的结果了,就是:不知道钱没地方投、那那就开始来花【没计划地花】。但是他没有想到说有钱的时候怎么办?怎么样过好自己的日子,那你想没钱的时候怎么办?怎么样过好日子。那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企业,一个真正好的企业,应该是会过好日子的企业。【在这方面,深圳城镇化过程中,对原住居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成功的、值得城镇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政府”学习引导的、原住民学习的,当然-这跟深圳本身经济发展一直维持着好的高速的发展态势、人口密集、租房需求巨大等密切相关】 应该是说:危难当中的一个企业,没错,他活下来不容易、做大起来更不容易。但就如我们讲古今一直流传的一句话“攻城难、守城更难;创业难,守业更难”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也可以这样子去解读:如果说一个企业不必要的负债、他负债了,那可以从这一点理解为这个企业--他不懂得节约成本。那如果说一个企业不懂得节约成本的话,他怎么能够生产出优质优价的产品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不节约的成本、会自然而然地转稼到他的经营成本、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它的产品成本当中去。那这样的一个企业,产品利润自然就少,那他怎么能够有保证地给股东创造更好、更丰厚的投资回报呢?所以我们认为:债务过高意味着高风险,也就是说我们要“坚决剔除、坚决偿还不必要的债务、尤其是高成本负债”,也就说不是所有的负债都是必要的。 第四,我们要调整一下观念,应该是说“银根紧缩时,就是很多、很好的投资机会?”那应该是讲:我们要做一个逆周期的投资分析。我们既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投到一个篮子里,保持一个相对分散的这个自由现金流,但是这时候我们也要记住,就是说什么呢?“别人永远比你聪明”,也就是比我们聪明的人有的是,为什么呢?这个别人、不是一个人、而是除了你之外所有可能的人、所有看不见的对手。这个故事已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其实2016年的股灾、尤其是配资这个事情,我相信50%以上的人【包括我,中国人的“跟风效应、羊群效应”特别强、特别可怕】、大家都信心满满的,大家都很坚持“指数一定会上到多少点、五六千点”。但是就是这样子,大家都感觉到比别人聪明,所以到最后面很多人都破产了,所有说:一定要逆周期的思考,而股票热的时候、我们更要冷静理性。投资一个行业、投资一个企业、选择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子。 第五,只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内涵结构与主业相符的特质,才是合理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我就跟大家比较喜欢的讲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就是企业的一个匹配度,就是说:我们大家要分析一下,这个所投资决策当中,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做好我们自身的定位,也就说我们想做什么、想做什么样的投资、做什么行业的投资、想获得多少的收益,而选好自身的定位。在从实际控制人、也就是目标对象当中去匹配、去寻找、去对标、是不是我们目标定位当中的企业?也就是说:这个实际控制人是农民的话,我们应该说他所经营的应该是农业的企业;如果实际控制人是渔民的话,它所经营的企业是一个渔业;如果实际控制人是牧民的话,他所经营的企业是牧业。只有这样子专注、专业,这个企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个企业才是平衡的,他才能够在资产跟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当中,找好找准让他最平衡的艺术。 二、二个《资产负债表》的行业大类解读 第一个特质类型的企业:农民跟农业,哪个是这类企业呢?大家应该是讲实业企业是这种代表,比如说服装类呀!那我更推崇的是我所经营过的一类企业、叫酒厂,特别是我们中国的白酒是一种典型的农民型企业,为什么呢?他是越经营、做的越久,他就越值钱,这个企业就能做的越大。这就跟我们农民一样,农民耕田的时候,他一定要把这个田做熟、把地种肥、这个时候才有更有收获。其实这个实业企业就是这样子,只有年年施肥、年复一年、把品牌做大了、把品质质量做好了、把产品这个生意做起来的,这个企业才能做好!而且他这个什么、他知道他搬不了家,这就是农民农业的特性、他一定要把他的产业做好。 那第二个特质类型的企业是什么呢?渔民跟渔业、牧民跟牧业。那应该是说这二类是相同特质类型的特性。那它代表性的企业有哪些呢?我个人认为就是说:如房地产企业就属于这一类企业,第二个都知道现在每年都有一个“休渔季”、牧民--每年都有个什么“转场季”,这个是什么概念呢?你看他跟我们农民或者农业就有非常大的不一样的特征,也就是说:这里面如果没有鱼的时候他就要“转场”,这里面没有牧草的时候他就要“转场”,他不会说想把这个牧场、这个渔场弄肥了、弄厚了、生产出更多的鱼或者是牧草出来。【大家想想:房地产企业,是不是这样子呢?矿产企业是不是这样子呢?】总之,如果说你选择的是这个类型的这个企业、那你就要找到这种类型的实际控制人来耕耘这个类型的企业。但如果说:你找到的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农民,但是他经营的渔业或者牧业的话,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匹配的企业;或者是说:如果你找的实际控制人是一个渔民的性质、或者牧民的性质,但他负责耕耘的是一个农业这个类型的企业的话,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匹配的企业。 所以,我综合地认为:资产负债表里面也是有同样的一种平衡艺术,它是企业内在机体、功能内涵是否“平衡”的数据体现,这样子的一个概念,我相信如果你家在农村、或是大家有到农村、或者比较有经常去农村的话,特别是当你看到农民在施肥、在你跟前耕耘的话,会对这个“农民跟农业”非常有想象。 如在海边,所以说比较多的是渔民。但我相信:大家对“渔民跟渔场”这种说法--应该也有非常深的感触,也就是说:这地方如果捞没有鱼的话,一般而言,海边、他没有办法、也就只能转场。那当然了,现代社会,应该说技术的发展,也有一些围海造渔场、这种概念,慢慢的、包括像我们这种牧民也是这样子、慢慢的、已经开始建牧场、固定的畜牧方式,这种较传统的方式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我从这个资产负债表里面的举例、从传统的方式来几个例子,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是感觉就是这种的资产负债表的解读,我不知道、跟大家也没解释透? 三、解读《资产负债表》的启示 第一,上面,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财务报告第三张表,这就是为什么把《资产负债表》叫“财报之秤”。 第二,是否拥有与主业本质需求相一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内涵特质结构,是我们解读《资产负债表》的关键点,也是我们确认一个公司到底能不能协调发展、稳健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好公司应有的第三个“正能量”。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