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文姬的经历与艺术创作的关
2020-12-24 17:05:44 来源: 佚名
点击:0次
评论(0)
摘要:杰出的艺术家通常会有一种异于常人的禀赋,中国古代才女蔡文姬也当属其中。但仅仅归结为先天遗传的结论,却是难以服众的,也是不科学的。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经历,尤其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才能最终解开这个所谓的难解之迷。
关键词:蔡琰(文姬);《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暮春时节,笔者是怀着虔诚拜谒的心情,来到风光秀美的蓝田蔡王村蔡文姬纪念馆瞻仰这位古代才女。蓝田自古就是汉、唐盛时的京畿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之丰厚全国首屈一指。古往今来,不知吸引着多少名流高士,文人骚客。尽管蔡文姬的祖籍在河南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但这位杰出的女诗人兼音乐家蔡文姬,自动随其父蔡邕迁到这里,遂把这里当作她的第二故乡和终其一生的长眠之地。
一、蔡文姬的经历及创作
蔡文姬,名琰。约生于公元177年,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蔡邕,字伯喈,系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文采飞扬,书法墨迹有神,又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除写有大量文史方面的著述外,还著有《琴赋》、《琴操》和《琴经》等音乐论著,并作有琴曲五首,堪称是一位音乐方面的多面手。蔡文姬自幼在其父的亲切教导和严格训练下,在文学、书法和音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牢固、聪慧好学,人们盛赞其“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是她生逢乱世,命途多舛,一生坎坷。据史料称,她初嫁不久夫亡,父亲又被诬惨死狱中。东汉末正值军阀混战,匈奴南侵时,她又被掳,在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直到公元207年,曹操派人以金璧将她赎回汉朝为止,总算结束了她的苦难生涯,再嫁董祀。
《后汉书。董祀妻传》说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一章是五言《悲愤诗》,另一章是骚体七言《悲愤诗》,整首诗倾述诗人初入匈奴时的凄惨遭遇,也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所受的痛苦和不幸,全诗情悲意切,感人至深。能乐能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相传亦为她所作,内容与《悲愤诗》相同,是切合蔡文姬的凄惨境遇的。其实蔡文姬的作品绝不止此,只是大多失传已不可考,仅仅留传下来的就这么几首作品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么几首作品也有人怀疑是否为她所作,至今聚讼纷纭,特别是《胡笳十八拍》一篇,有人干脆称之为后世伪作,看来这种意见未免过于武断。凡是稍有创作经历的人都知道,蔡文姬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这样杰出的叙事抒情佳作,不是人人都可写出来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深切的由衷体验,是怎么也写不出这样饱含血泪的动人作品的。因此之故 ,郭沫若早在《文学遗产》1959年245期上,曾就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发表过一席真知灼见的谈话。他说:“我倒要替《胡笳十八拍》呼吁一下,务必请大家读它一两遍,那是多么深切动人的作品呵!那象滚滚不尽的海涛,那象喷发着融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的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没有那种亲自经历的人,写不出那样的文学来”。
不仅如此,郭沫若还十分看重蔡文姬的生平事迹及其意义,他以纵横洋溢,情感浓烈的大手笔,于1959年写出了五幕话剧《蔡文姬》,并首次搬上首都的舞台,还先后相继在上海、苏州、长春、等城市巡演了二百多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从那时起,一直是话剧演出单位北京人艺名列榜首的优秀保留剧目。
二、诗与音乐
郭沫若的上述看法和作法颇具代表性,绝非仅仅出于他个人的偏好所致。尽管蔡文姬的一生短暂,留给后世的艺术佳作无多,但是就凭着仅有的这几篇足以使她留芳千古的。在此,使我们今人倍感兴味的是蔡文姬何以在一个漂泊不定的童年时期,就为她自己的未来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无庸置疑,艺术家们不一定人人非得是什么大学者不可,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非常有学问的人。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哪一个不是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呢!当然,古代社会远远比不上今日世界交通便捷,无远不届的优越条件,也比不上当今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的生活现实。这一切对于长年居无定所,随父到处漂泊的蔡文姬来说,此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蔡文姬毕竟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浓郁的艺术氛围,也毕竟为她的家庭教育提供出了较为有利的方便,而这一切也正是童年蔡文姬赖以打下良好学习基础的重要保障。不过,在这一过程之中,除了父母的亲切教导和循循善诱之外,关键还在于她是否做到学而不厌,敏而好学。
吟诗作赋,泼墨挥毫,鼓琴对弈等活动看起来,似乎都是古人消闲的一些方式,其实它们与艺术事项有着很深的关联,有些本身就是艺术活动,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和表演的人,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要深入了解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综合品质,因为在各门艺术品类之间除开各自特有的本质和功能之外,它们之间总是有着某种共同或共通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是有其综合性的,它们之间是相通的。譬如,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例。蔡文姬的《悲愤诗》虽然是五言及骚体的纯诗歌,但其韵律并不乏音乐的性质,而《胡笳十八拍》则完全综合了诗歌和音乐的特点,不愧为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不难看出,蔡文姬她有着很深厚的文化素养,深知在努力钻研某个专业范围特点的同时,还要努力关注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尽量超越自己专业的狭小眼界,跨越其他的文化艺术领域,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和创作质量。
说到诗歌与音乐之间关联问题,其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诗歌与音乐两者在表现事物能力上是不相同的。诗歌语言经常是表现具体事物(如自然景物形象等)的,而用音乐准确地表现个别具体事物则是不可能的。但两者在本质上都是抒情的艺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44。尽人皆知,诗歌是善于抒情的,“言志”、“缘情”是诗歌的本质。只是诗歌抒情,往往借助于景物描写,追求画面美,将诗情融入于画面之中而实现的。而音乐则毋须借助于客观具体事物来体貌写物,它直接诉诸于音乐旋律与节奏等手段,便可异常鲜明地表现出使用作曲家激动的一切。其实,在艺术的广阔领域里不光诗歌和音乐最善于言志抒情,传神写心,其他艺术门类莫不如此,而且常常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过:“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由此可见一斑。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之所以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之后,而草书大进,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无论是诗人也好,还是音乐家也罢,或是画家,雕塑家等等,总之一切艺术家,不仅应该在其各自的专业领域要下苦功,潜心研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技巧,重要的还在于要从现实生活汲取诗情和灵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蔡文姬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