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医学护理 > 电针对下颌角及咬肌肥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电针对下颌角及咬肌肥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王 利 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1147 【摘 要】目的:研究针灸对下颌角和咬肌肥大患者实施美容护理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所诊治的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48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研究组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电针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以及效果。结果:接受护理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护理2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颌角及咬肌的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实施相关措施后能够促进患者下颌角及咬肌的收缩能力,改善患者双脸不对称状态,提高患者对美的自信度,值得临床关注与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医康复科;下颌角及肥大;电针治疗护理 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多发生于长期习惯性用一侧咀嚼的人,发病率在近年的临床中有一定的增长趋势[1]。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发病慢,无特殊不适,主要影响面部形象,若治疗与护理不够合理、有效,将导致患者出现自信心不足[2]。在电针治疗的同时,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对于改善本病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分析认为;早期对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进行电针治疗护理后效果特别明显。为进一步研究中医针灸护理中对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实施电针治疗护理的价值与效果,选取我院48 例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现将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7 月—2014 年9 月住院部收治的48 例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 例。对照组男性共计17 例,女性共计7 例,患者年龄在39-71 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8.6±3.2)岁;研究组男性共计15 例,女性共计9 例,患者年龄在40-73 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9.5±2.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24 例患者给予常规中医治疗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为:药物和理疗等常规治疗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介绍咬下颌角及咬肌肥大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案,适当的进行心理疏导。严密观察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下颌角及咬肌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里护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24 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按摩治疗护理。具体措施为:(1)心理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指导,安慰并鼓励患者,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使患者树立信心。 (2)针灸电针治疗:针灸+ 电针治疗,1 次/d。 (3)电针后护理手法按摩:点压颊车穴和阿是穴,按摩下颌角和咬肌部位。单次训练时间在20.0~30.0min 内,2~3 次/d。 (4)美容护理:做下颌角和咬肌部位提升护理,重点提拉咬肌和下颌角轮廓线。1 次/d,30mm/ 次。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半月后,咬肌肌小节长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下颌角测量值也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1月后咬肌肌小节长度减少明显,2-3 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的咬肌厚度水平。 (2)下颌角体积测量:A 半月后,下颌角形态和纵向长度变短,但不明显,治疗2-3 个月后,下颌角形态和纵向长度都明显变短,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 )表示,以t 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 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护理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咬肌大小测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颌角和咬肌大小测量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附表1 所示(见表1)。 3 讨论 临床实证研究资料当中指出:人体肌肉组织在发生被动刺激后,通过物理刺激的震动,肌肉收缩变小[3]。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对于下颌角及咬肌肥大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手法按摩能够促进患者因下颌角和咬肌肥大而产生的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树立战胜忧虑,获得自信的信心。同时,帮助提升患者对临床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水平也有重要价值。本次研究取得研究结果为:接受护理3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颌角及咬肌缩小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数据基本一致,证实了数据的可靠性。 因此,电针治疗护理对咬肌肥大患者双脸不对称的改善是非常有效的,不需要手术来实现,值得临床关注与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马小军. 下颌角肥大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A].2012. [2] 张园园. 潘化平. 许光旭等, 不同振动条件下的正常人体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2).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