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医学护理 > 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冯家兵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巫山县 404700 【摘 要】目的:针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针对我院确诊收治的88 例子宫肌瘤患者,对比12.5mg/d、25mg/d 的米非司酮用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以及反跳生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乙组,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mg/d、25mg/d 剂量的米非司酮均能有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但12.5mg/d 剂量用药更为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反跳率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子宫肌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 临床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为一种有效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但不同剂量用药治疗影响,临床中类似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中,分别对子宫肌瘤疾病采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药物实施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2 年5 月到2013 年6月妇妇产科确诊收治的88 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为24-54 岁,平均年龄为(39±1.0)岁, 贫血30 例, 尿频3 例, 痛经3 例,自觉盆腔包块2 例,不规则出血20 例,经期延长30 例。所选取的患者随机性划分为两组,甲组40 例,乙组4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本次分析研究。排除严重的心脑重要脏器疾病、有米非司酮使用禁忌症。 1.2 方法 甲组患者治疗方法: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为12.5mg/d,乙组治疗方法: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为25.0mg/d,从月经第1d 开始用药,一天一次,用药前后2h 不能进食,连续用药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均在用药前以及用药后3 个月对患者实施妇科以及盆腔检查,B 超对子宫肌瘤的三维经线进行测量,根据公式(V=πabc/6,其中a、b、c 分别代表肌瘤的三维3 各切面直径长度),详细统计子宫肌瘤体积大小。多发子宫肌瘤者,则计算最大子宫肌瘤体积。并统计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缩小≥ 20% 为有效;缩小<20%为无效。子宫肌瘤反跳是指肌瘤体积与治疗后相比,有明显的增大[1]。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3.5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治疗前,甲组、乙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1.20±18.92)g/L、(93.24±29.11)g/L, 治疗后 3 个月, 甲乙两组分别为(123.41±16.54)g/L、(111.54±23.95)g/L,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表明贫血情况明显改善,P<0.05 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 无统计学意义。2.2 对比用药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甲组治疗后,有效25 例(62.5%),乙组治疗后,有效26 例(54.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停止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肌瘤反跳情况 两组患者用药后随访观察,在患者停止用药后3 个月观察反跳生长情况首次出现,统计患者停药后3、6 个月的肌瘤反跳情况,随访3 个月,甲组反跳<20% 患者38 例(95.00%), 反跳≥ 20% 患者2例(5.00%),乙组反跳<20% 患者44 例(91.67%),反跳≥ 20% 患者4 例(8.33%);随访6 个月,甲组反跳<20% 患者34 例(85.00%),反跳≥ 20% 患者6 例(15.00%),乙组反跳<20% 患者41 例(85.42%),反跳≥ 20% 患者7 例(14.58%),两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甲组患者治疗后,头痛1 例,性欲下降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乙组患者治疗后,皮疹2 例,性欲下降2 例,恶心呕吐3 例,皮疹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乙组,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育龄女性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白带异常增多、疼痛、不孕流产、子宫出血、腹部包块以及压迫、贫血症状,会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当前临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采用米非司酮给药治疗。该药物为一种合成类固醇,其具有较强的孕激素拮抗作用以及弱的糖皮质激素拮抗作用。米非司酮用药后,占据孕酮受体,通过抑制孕激素分泌,可起到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2]。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药物剂量选择,临床争议较大。本次本次研究中,对比12.5mg/d 与25mg/d 用药治疗效果,从中得出临床治疗最适合的用药剂量。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剂量用药后,其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情况以及肌瘤反跳生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则少于乙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两种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从药物不良反应方方面考虑,小剂量用药更为安全,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江娜, 朱雪琼, 陈文兵.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 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128-5131. [2] 王亚娟.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 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14-115.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