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利益博弈视野下弱势群体科学素养困境研究

利益博弈视野下弱势群体科学素养困境研究

王建立 唐山学院社会科学部

本文系 2012 年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构建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体系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2140207a)成果。

摘要:中国利益阶层多元化,不同博弈群体力量正兴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力量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日益紧密结合,博弈群体利益实现已经越来越多带有科学内涵和科学特征。弱势群体科学素养作为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的“低下”和社会的“不匹配”已经严重妨碍弱势群体利益的实现。结合本研究主题,就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的科学素养瓶颈因素进行分析整理以及提出相关对策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利益博弈 弱势群体 科学素养 困境

尊重弱势群体利益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在中国社会利益博弈日趋激烈和复杂的背景下,科学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实现。科学素养高,弱势群体就可以从科学角度对利益博弈中利益实现的内外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在增大收益的同时也可防范风险的发生和弱化风险的社会负面效应,提升利益博弈的竞争能力。然而现实却是弱势群体科学素养陷入困境,影响了利益的实现。

正因为如此,本文对我国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困境整体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在挖掘出弱势群体科学素养低下的不利因素之后,从而提出提升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对策,提高弱势群体在利益博弈中的竞争力。

一、弱势群体提升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随着利益博弈程度的不断加强,弱势群体科学素养对本身生产、生活影响巨大,直接决定着自身利益的实现。现代弱势群体所要求的科学素养不在局限于简单的科学知识。时代在发展,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都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要求也在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科学素养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话题。现代社会要求提高弱势群体的整体素质,是现代化文明中合格社会成员的起码要求。因此,弱势群体必须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才能跟上世界知识升级的步伐,从而适应日益加深的全球化势头。弱势群体要在利益博弈过程种实现优势,必须继续下大力气发展先进技术,形成很好的科学素养。

同时,在科技发展时代,科学素养高低对弱势群体在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在科技信息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科学技术的触角敏锐地触及,影响巨大。任何群体要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具有完备的科学素养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弱势群体科学素养长久低下的状态,这就导致弱势群体不能有效满足参与政策制定的需要,从而公共政策照顾不到,利益受损,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陷入了二难困境。一方面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需求和实践现实的选择。弱势群体的社会生活增加了许多新领域,带来众多崭新课题。这就要求弱势群体不仅应该要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和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接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对由于科技进步而日益增多的众多课题和逐渐增加的公共政策参与门槛,弱势群体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于是到最后被动接受,不能维护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反而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受损。弱势群体就陷入了尴尬的恶性循环之中,自拔不得。

二、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提高一般与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发展变化不相适应,这种“落后”和“不适应”现象在弱势群体身上特别明显,如果对于这一问题不积极回应不仅影响弱势群体利益的实现,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弱势群体科学素养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素养主体的低层次。弱势群体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严重缺失,不仅不能实现利益,反而利益频频受损。许多弱势群体仅有低下的科学素养,加上心理素质差,以至于弱势群体对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反应迟钝,缺乏分析整合消化能力,甚至还盲目抵触。同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长久,社会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之下,这就造成老百姓视野狭隘,在处理事情时候经常处在盲从迷信的状态之中,因果报应、崇拜鬼神等等思想难以短时间消除。现今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加之科学教育工作乏力且效果不显著,弱势群体经常发生一些反科学或者伪科学的匪夷所思的愚昧无知的荒唐事情,对于社会的破坏性影响极大

(二)科学素养结构的不合理。利益博弈进程中弱势群体科学知识结构系统不均衡,民主法治精神严重缺乏。长期的急功近利的落后经济思维,弱势群体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多义务责任而少民主意识,多生存知识少权利意识。弱势群体对权力崇拜根深蒂固,特别是在民主监督、民主建设尚在完善过程之中时,这种对权利的迷信往往给弱势群体自身利益带来某种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被动型。民主法治观念差,不习惯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或纠纷,社会治安混乱对弱势群体科学素养提高构成严重障碍。

(三)科学素养的矛盾性。改革开放导致社会发展变化里面所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现状也充满了矛盾纠结的地方。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间,各方面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这就造成了弱势群体对于科学素养既有追求正确进步的方面,也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方面;既有着开放、文明、科学、繁荣、求新和付出的积极力量,也有着封闭、丑陋、愚昧、无序、狭隘和贪婪的消极因素。种种激烈的矛盾冲突,在弱势群体体现的淋漓尽致,体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双重性特征。总之,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发展处在发展过渡和不稳定性期间,虽然长远来看总体上是向现代化迈进的,但是进程缓慢且有反复性。

(四)科学素养环境的不公正。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悬殊拉大的连锁反应,弱势群体科学素养提升陷入恶性循环。科学的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中国人都享有感知它的权利。但是,这种资源很明显是掌控在处于强势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少数精英手中的。在贫困地区和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几乎为零,各类科普活动的视角也没有能够完全覆盖到这些地区。因此,即使城市拥有这样的条件,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能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所以说,要想提升弱势群体科学素养,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共享改革成果。

三、弱势群体提升科学素养的支撑路径

提高弱势群体科学素养,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复杂的任务,特别是在利益博弈的日趋复杂的前提下,本文在论证了科学素养对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困境之后,最终对提高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途径进行探索。

(一)政府推动,把提高弱势群体的科学素质定格为国家行动。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关键机构,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弱势群体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公益性事业,政府机构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科普政策政策环境,营造崇尚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科普氛围,提高优质、高效的科普服务。具体做法是把弱势群体科普工作计划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规划和有关政策当中。同时对于弱势群体给予财政支持,应注意到精英群体已经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改革教育投资机制,逐步向弱势群体倾斜。政府机构要加强任务分解落实,明确目标,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单位抓检查落实,把各部门单位积极调动起来参与弱势群体科普工程建设和活动,使其各司其职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

(二)改革路径,开拓科学信息传播的新媒介渠道,增强科普力度。以往科学信息传播只存在于专业和精英层面、而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科学信息传播之外,行为做事只能凭经验去进行判断是非,这是传统媒介局限性和社会不公的双重表现。现今重视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就需要改变以往精英传播单一模式,建立一种弱势群体与精英公开对话和建立共识的模式,使科技信息传播方式走向公开和平等。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出现和日益强大,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培育的手段和方法都要应对崭新的环境要求进行及时的变化。网络媒体精心整合配置信息内容,发挥网络平台的强大号召力,借助一些近期涉及到科技范围的热点问题吸引弱势群体经常关注科普网站,针对弱势群体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科技信息传播,使弱势群体接受科学信息传播低成本化、便捷化、经常化。科普网站蓬勃发展,正日渐成为科普主力军,这些科普网站很有针对性,弱势群体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其中的科学信息,从而塑造科学素养。

(三)创新环境,积极营造提高弱势群体提升科学素养的内外环境。社会群体包括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只是社会群体系统其中的子系统,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的关系。社会整体科学素养的水平必然制约着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水平;同时,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水平必然也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水平产生影响。所以,弱势群体发展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要营造有利于提高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良好内外环境,社会整体科学素养和弱势群体科学素养培育要举头并进,首先从社会群体着手,营造外部环境。比如加强社会群体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努力树立新型人才观。如果社会群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弱势群体也能改变在利益博弈中被动状态,,不仅能实现利益博弈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而且也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和谐一致。然后弱势群体从自身入手,培育内部环境。弱势群体要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为自身和后代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变自己的命运。弱势群体要树立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良好观念意识,整合不同渠道的教育资源为己所用,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摆脱“教育无用论”的短期功利化思想,实现自身利益的良性循环发展。

弱势群体科学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必须依靠于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支持。政府和社会不断通过各项政策措施外部支持引导弱势群体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弱势群体自身也要形成科学素养内部生成机制,这样内外兼修弱势群体才能摆脱现实困境,实现群体利益。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