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国有银行的政府控制与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分析

国有银行的政府控制与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分析

张鹏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摘要:中国政府对国有银行的金融控制应该服务于其整体的市场化发展,那么现在所实行的控制方式有利于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与推进吗?本文从中国国有银行的金融控制的改变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概述金融控制与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旨在探析国有银行在政府的引导作用下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金融控制 国内市场 一体化 市场分割 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中国对金融发展采取的是金融控制措施,政府通过对金融的控制以起到服务于整个市场发展进行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控制手段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金融机构及相关资源的控制,另一方面体现了在金融体制的改革时机、改革所需条件及进程中政府对其的掌控。但是,政府的控制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控制,还包括地方政府的控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不同的时期对国有银行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二者同时作用于金融资源也同时争夺着金融资源控制权。

在中国地方政府对国有银行有着比较大的控制权,1998年四大国有银行总部的权利得以强化,中央政府对国有银行的控制力度得到有效的提高,随后,四大国有银行在中央政府的部署下分别开展了股份制的改造及公开上市进程。

二、中国国有银行的金融控制的转变和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经由了地方政府的控制强化过程与中央政府控制的强化过程。改革初级阶段,银行贷款经营权在“分权让利”的思想指导下,依照省、地区、市、县等进行分权,各级银行的独立自主经营权得以扩大,银行的经营积极性得到增强。而国有金融机构的利益追求格局在货币进化、改革的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变化,追求地方利益与自身利益的活动在国家金融利益目标之外频繁的出现。

国有银行实行条块管理、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让银行机构和其他国有企业都成为了政府的一种附属,地方政府对地方银行的日常事务的诸多方面都进行干预和控制。地方政府对国有银行地方分行进行较强的控制,因而能直接影响分行的贷款配置,甚至直接对其进行干预,从中获得较大量的金融资源。在这样的背景形势下,金融机构效率不高,不良资产出现大量的累积,中央政府对于货币与信贷政策的调整一度出现难以实施的情况。而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也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分割特点,地区之间的资金缺少有效流通,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银行全部借款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都是坏账,银行在沉重的负担下已濒临垮架,一些学者专家甚至得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的结论。

中央政府面对不断下降的金融控制力,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1998年组建了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开始对银行体系实施垂直化的管理。此后的地方政府主导地位在金融控制中转变为中央政府主导,四大国有银行发生的所有变化及相关的决定都来自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力不断的下降,其命运与中央政府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三、金融控制与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

从1984年以来,“拨改贷”政策开始推行,国有银行体系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此进入金融支持型阶段。稳定有序、高效可持续运行的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发展及经济安全、社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金融体制改革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必须以市场化进程为最终的发展目标。

很明显,金融因素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建设与国家和谐发展日益重要,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将受到资本市场的分割而产生阻碍。中央政府通过相关制度的执行强化金融权威,其目的在于清除地方行为对市场化改革产生的干扰,以实现国有银行的市场化转型。

综上所述,金融资源及相关运行体系的改革对市场一体化有强化作用,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但是,中央政府不应该采取直接控制的方式方法,而应该从直接的参与转变为逐步走向的间接性控制与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国有银行的管理与治理,构建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将金融控制行为转变为金融监管行为,从而完成金融系统的全面市场化,为国有银行整体市场化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为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与运作提供更稳健的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11)

[2] 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8)

[3] 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金融研究,2005(12)

[4] 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J].财贸经济,2003(4)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