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

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

姜凌雯 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领域实现制度创新的关键和重点。但以往我们在社会制度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体制机制都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此有必要加强对社会治理体制的制度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体制 制度创新

一、正确认识社会以及社会体制

过去300年在人类历史上是利己主义主导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到了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全世界共同面临着财富差距不断扩大,贫穷问题不断突出,人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双轮驱动的新的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对于社会本质的认识,要从表层走向深层,真正建立起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体制。

同样道理,我们要从中国社会体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国际的社会体制的不同类型,以及从社会本质的特点去看社会体制。社会体制是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制度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具体体制体现出来的,而社会体制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制度。我们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通过完善和创新各种各样的具体制度。其次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之下,体现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所以社会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体制的进一步的阐述,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对社会体制的具体内容也做了一个阐述。首先,社会体制是建立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之上的,它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际上是说社会体制的背后必须有一套价值来支撑,这个价值就是社会公平保障机制,它体现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二、社会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途径

目前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框架,这个基本框架包括两个体制、一个体系以及一个机制。首先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另外一个是政社分开、职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表述的党政、社会组织、公众形成的管理体制。一个体系就是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个机制就是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两个体制、一个体系、一个机制就构成了目前我国对社会体制基本框架的表述。

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之后,在具体操作层面就涉及到了社会体制创新的方式和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领域的制度创新。由政府来搭建桥梁,各类社区组织等需求方聚集在一起,这就是在社会领域中进行的一些创新。除此之外,国务院专门做了规定,即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决定,这实际上是推动政府把原来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去经营,去服务,去创新。也就是说,政府给社会组织一定的补助,然后让社会组织让企业去提供一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养老、医疗都由政府大包大揽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因为这些领域专业性很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的方式、免税的方式来支持企业来做。另外政府通过委托的方式,让社会组织去干政府想干但是干不好的事情。第二种创新途径是搞签约外包,政府把自己的一些公共服务,通过政府组织或者盈利组织,也可能是社会组织,通过签约外包的方式让他们去提供,谁合适就由谁来提供。哪一种组织能提供最有效率、最能够让老百姓满意的公共服务就让哪一种组织来做,同时加强竞争,提高效果。

另外现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开始创办社会企业。社会企业的目标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但是也收费,也具有盈利的性质,但是盈利的钱只用于继续扩大再生产,继续用于社会事业,所以叫社会企业,这也是一种社会创新。还有一种创新模式叫社会经营,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来采取经营方式,包括开展环境保护,包括为穷人治病等等,都是采取了社会经营的方式。这种社会经营的方式还可以把它扩大到对于刑事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上。通过创办一些企业让这些人来就业,来解决生活问题。否则犯罪率会更高,所以叫社会经营。各个国家在探索社会创新的方式上都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也在探索、支持社会发展的社会金融。经济发展要发展股票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发展各种银行来支持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完善金融体系,鼓励一些企业家把钱投到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有利于环境持续发展的领域,不去投到像毒品、赌博造成环境污染的领域,这叫社会责任投资。以上都是社会领域中的创新,社会领域是一个拥有很大创新潜力的领域,因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推动社会领域中的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乔耀.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关系[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5)

[2]常伯驹.试论城市社会管理[J].江汉大学学报,2003(4)

[3]梁胤东.关于政府社会管理的理论探析[J].经济视角,2005(4)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