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分析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分析

郭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EIA120386)的研究成果。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包括三个维度,即声望地位、保障和发展。实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声望地位因素和发展因素成正相关,与保障因素成负相关,且相关呈显著性。这说明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应积极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扩大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趋突显,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造成这种现象,除了客观因素外,关键在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兴趣及能力不了解,对社会需求也知之甚少,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出对就业前景的茫然和缺乏自信。这种情况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此,本文试图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当中,从而探寻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帮助大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自我,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减少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不断修正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大学生容易成功地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 A)1977年提出的概念。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一提出,就开始运用到教育领域中的各个年级水平、各个领域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身上。研究者考察了个人和环境因素怎样影响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怎样影响学习行为、动机和成就。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在学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包括学生的自我调节效能和学业效能;教师对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个体效能信念,即教师效能;教师集体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集体效能感,即学校集体效能。

“职业锚”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的重要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就业者职业活动生涯的理想归宿。传统的“职业锚”包括几种类型:技术职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稳定型、自主独立型和创造型。对大学生而言,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技术职能能力型和管理能力型与未来职业的声望地位相关,安全稳定型与未来职业的保障因素相关,自主独立型和创造型与未来职业的个人发展相关,大学生职业锚也定位于这三个方面。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影响行为的努力水平、坚持性和活动选择。因而,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声望地位、保障和发展的选择。由此,我们认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联系,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

基于上述文献的回顾,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自我效能高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声望地位的期望值高,希望单位规模大,级别高;

H2: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声望地位期望值低;

H3: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注重自我发展;

H4: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不注意自我发展;

H5: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不关注个人保障;

H6: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对保障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基于对以上理论和文献的梳理与假设,我们建立起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模型(见图1)。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问卷的形成

确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标体系是本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自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依据三个维度,即声望地位、保障和发展,采用访谈法进行编制。问卷编制完成后,请60名同学对问卷的每一题目进行评价,剔除5人以上认为不恰当的题目。最后剩下的题目就构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本文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原始量表的因素结构进行分析检验,保留区分度高的项目,剔除区分度低的项目。

2.数据收集

以班集为单位,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施测正式调查问卷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统一发放,统一回收,测验无时间限制,一般都在30分钟内完成,共发放问卷205份,实际回收197份,剔除少数无效问卷,共得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2%,其中男生101人,女生88人。一年级32人,二年级46人,三年级51人,四年级60人,文理科比例相当。全部施测工作集中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完成。采集数据的录入、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系统。

3.被试及其测量

(1)被试情况,取样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被试为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三所大学,从一、二、三、四年级随机选取各一个班,样本总数为205份。

(2)测量工具及可靠性程度

采用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至今中文版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职业生涯规划量表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该量表共有19个条目,含三个分量表,用李科特三级量表记分方式,从低到高记为1~3分,得分越高就表明大学生对该项表述的期望获要求越高。该量表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和0.91之间,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其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测量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总分的分布是一个正态分布,低分人群与高分人群较少,居中得分的人群最多,这符合人群分布的一般规律。

2.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从表1中可能看出,自我效能感与声望地位因素和发展因素成正相关,而与保障因素成负相关,且相关呈显著性。这说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对声望地位和发展的要求高,而对保障的要求低。自我效能感高说明大学生对自己实现职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高,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对未来自己能够获得的声望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有更高的期待,由于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自信,这时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的保障不做要求,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取保障,不需要寻找一个保障性高的职业。

3.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各因素的差异分析

(1)自我效能感高分组与低分组与职业生涯规划各因素的差异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高分组的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因素和发展因素平均数和标准差远远高于自我效能感低分组的大学生,而在保障因素方面,自我效能感高分组的大学生低于自我效能感低分组的大学生。无论自我效能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大学生,在声望地位、保障和发展因素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自我效能感高分组的大学生在声望地位和发展方面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在保障方面在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这与表1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一致,这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趋于选择有挑战性,能够赢得声誉和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他们更看重职业是否能给自己带来的声望,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同时也看重经济收入的高低。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有保障的职业,不注重声誉和个体发展。

(2)各年级大学生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差异分析(见表3)

表3 各年级大学生自我效能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在大学四个年级中的差异性呈显著性水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呈逐年递减趋势,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挫折的增多,大学生可能在职业选择上的信心会慢慢下降。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保障因素的差异性极为显著,声望地位和发展因素也呈显著相关,一、四年级对于声望地位的要求低于二、三年级,总体来看,一到四年级对于声望地位的要求是呈“∩”型,这说明在一年级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声望地位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到二、三年级渐渐意识到声望地位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到四年级真正要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对未来职业的声望地位变得现实,不再像二、三年级时追求“虚名”;在保障方面,一到四年级呈逐年递增趋势,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观念发生着变化,越来越意识到保障在未来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在发展方面,一到四年级呈逐年递减趋势,这说明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使得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过多地考虑发展的因素,而是向能够就业的需求方面靠近。

五、结论

本文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研的数据,研究了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三个维度的影响,验证了它们之间的假设关系。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第一,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声望地位因素和发展因素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和0.739,而与保障因素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7,且相关呈显著性。这说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往往将更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个人发展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注重个人精神需求与个人志向的满足,注重个人专长的发挥和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这种择业观相对于传统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已不再是纯粹谋生的手段,过去那种理想的单一化人生追求,正在为一种现实的、个人色彩突出的多样化人生追求所取代,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则缺乏信心,往往将较低层次的“保障”因素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保留着传统的择业观,求稳定不求发展,这种择业观仍然是把工作作为生存的手段,社会责任感淡化,这往往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个人特长、才智的充分展现。

第二,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的走向基本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而变化,这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保障呈增长趋势,对发展要求逐年递减,对工作单位的声望地位要求呈“∩”型走向,这是由于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减弱,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下降,随之对未来职业的保障要求增强,对发展要求减弱。

第三,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因素都达到显著性相关的水平。

本文主要验证和建立了这样一种理论: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所考虑的职业选择内容,人们一般不会认为效能感低的领域的选择值得考虑。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个体选择什么职业、职业选择范围的大小等。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不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妨碍选择职业的范围,同时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而且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其自我效能感越高,所取得的成就的机率就越高,在这一职业上坚持的时间就越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愿意去克服。因此,学校、教师应积极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扩大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 1 ] B a n d u r a . A . S e l f - e f f i c a c y . To w a r d a u n i f y i n gR e v i e w o f b e h a v i o r i s t i c c h a n g e .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Review,1977,84(3):191-215

[2]Kruger L J.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fficacy in problemsolving among teacher assistance teams and school staff.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7,90(3):164-168

[3]张济生. 素质培养与职业定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4]Schwarzer R, Aristi B,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 WordPsychology,1997,3(1-2):177-190

[5].Zhang J X, SchwarzerR. 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Psychologia,1995,38(3):174-181

作者简介

郭蕾,1978.9—,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