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绿叶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索---- 以苏州大学为例》 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38304070
摘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课程转化、引领示范、人文关怀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能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拓展融入途径和方法的同时,更注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理论研究、课程转化、引领示范、人文关怀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论研究
“良师必定学者”。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好的理论研究者。实践证明,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凡是深入研究过的问题,课堂讲授效果都比较好,能够做到以理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也是其主要内容。教师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结构、现实意义、理论关联、实践要求等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也要从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取向结构、社会发展变革等各个方面,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说服力。”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研究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要准确理解这24个字,就必须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它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重大意义、发展历程、理论特征、丰富内涵、历史底蕴、价值功能、实践路径等相关理论,只有真正理解其理论体系,把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说服力强,并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行为准则和自觉实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疑释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孤立的理论体系,要增强说服力和吸引力,还要将其相关理论讲解清楚。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文明共同价值观的关系等等。教师只有自己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消除学生的模糊认识,解答学生的疑惑,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主要社会思潮的区别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锋、交融,各种社会思潮相继出现,既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也有主张改良、倡导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更有歪曲、诋毁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的历史虚无主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的一些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社会上严重泛滥。这些思潮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容易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要有效避免这种思想上的混乱和疑惑,就必须要深刻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观点、现实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及背后的利益诉求,深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它们的重要区别,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论证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课程转化
课程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使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感性化、具体化、现实化的大学生生活实现有效对接,教师就必须要在课程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体系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教学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主干课程组成,四门课程各自承担不同任务,具有不同特点和要求,但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我们要避免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拆分融入的做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有所侧重。其次,要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鲜明的教学模块。”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与学生的现实成长需求相结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难点及大学生关注的问题相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及历史进程相结合。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一是适应大学生感性直观思维特点,增强案例教学。这些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和活力。二是适应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开展主题讨论、热点辩论、团队讨论、时政播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价值选择。三是适应大学生喜欢体验探索的特点,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带出课堂,与现实社会、真实生活对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指导意义,强化情感认同,实现知行统一。
3.拓展教学途径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拓宽视野,跳出传统课堂的固化思维,正如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所指出的“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第一,从第一课堂延向第二课堂。与校内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合作,积极开发第二课堂,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形教育途径,强化学生的认知践行。
第二,从实体课堂延向网络课堂。在当前“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时代,教师要学习运用各种新媒体,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如微课、慕课等,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抢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制高点。
三、引领示范
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具有强大的示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教师要积极成为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信仰者和践行者,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1.勤于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涵盖面广,需要不断深化理解和发展创新。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引领者和推动者,要不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研究新成果借鉴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经验,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了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要求。
2.坚定信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职责,价值观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在价值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要引导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做到深刻理解,深信不疑。要敢于旗帜鲜明地表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引领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建的灵魂,是统领社会思潮的主要价值观;要敢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错误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批判,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权威,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3.积极践行
马克思曾指出,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实际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注重自我养成教育,自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活动中。
第一,提升职业价值认同。强烈的职业价值认同能有效激发工作热情和发展潜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大学生灵魂的引领者和塑造者,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使命,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事业,这样才能在讲课过程中始终充满“真情、热情和激情”才能做到以身作则,教书育人,成为“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第二,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如习近平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所明确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气质鲜明;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召、影响和带动学生。
四、人文关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集情感教育、知识教育、价值教育于一体,教师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1.心中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更愿意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中感受理论、树立价值观、选择行为。教师要心中有爱,富有情感,从细节处真心关爱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困惑,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所以,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单纯说教,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课程内容疑难解答,也包括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真心的关爱,就会慢慢靠近,敞开心扉,建立信任,这有助于双方的了解沟通,使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教学实效,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交流互动
师生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实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网络时代,沟通交流方式日益多样化并且更加便捷化,也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途径。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困惑。有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指导,有些则在课下进行个别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可以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单独的交流,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微博等形式进行集中式交流。交流可以是热点问题讨论、疑难解答,也可以是话家常聊生活等。不管是集中式、普遍式交流,还是个别交流,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对学生和教学负责和奉献的爱心,认真对待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在言谈举止和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
3.有效引导
大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主见,但也有许多困惑和迷茫,希望有人指引,却又排斥单纯说教。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基础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引导,促进成长成才。一是换位思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教师的教学和言行举止是否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是否能够学生带来收获和快乐。通过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喜好,才能真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平等交流。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者学生理解有偏差需要进行引导的问题,教师要避免高高在上的单纯说教,直接否定,强行纠正,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和姿态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不回避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炳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
[2]刘鑫.高校教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效应[N].光明日报,2014-03-30(7)
[3]李娇萍.角色、素养、人格——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形象[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6
[4]袁贵仁.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4-10
作者简介
胡绿叶,1981—,女,安徽黄山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