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马克思哲学在生态问题上的人类立场

马克思哲学在生态问题上的人类立场

周妍 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2015 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马克思哲学的生态内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BS43。

摘要:马克思哲学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的两极对立观念,批判了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问题上主张一种有益于自然的弱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由自觉的类意识,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方式的哲学变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人与自然 生态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类意识

回答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或者说马克思哲学与生态学是否具有内在相关性,需要我们首先界定马克思哲学是什么。马克思哲学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理论体系,可以视为一种政治学说、世界观或者是“哲学”,但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主要受到马克思激发的“西方知识传统”,尤其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内在包含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决定的让位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问题。马克思哲学在生态问题的理解上有着深刻的人类社会立场。

一、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生态批判

长期以来,在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传统中,形成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两极对立的二元论观念,这种观念虽然在近现代曾经表现了人改造世界的能力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成为今天不断恶化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要改变当前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困境,并不是像有些思想家说的那样,主张放弃人的主体性观念,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危机的人性根源是人性的片面性施展造成的,要解决生态问题,在思想观念上必须在全面挖掘和把握人的完整本性上下功夫,需要摈弃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的单极化思维模式,转向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类存在生态学的观点。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要在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中来理解,不是放弃人的主体地位和自由意识,而是把作为主体的人孕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实现从个人到人类以及人与自然的本质融合,以便使人真正能够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马克思哲学在生态问题上主张一种现代的、新的或者是说“弱”的人类中心主义。他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又反对技术中心主义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形式。生态中心主义倡导对自然内在价值的敬畏,接受经济增长极限和自然道德约束,试图构建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结构,这种非理性的直觉推断具有不可能性,因为人类无法确定自然是否赋予本身以价值和意义,人类只能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来谈论自然。技术中心主义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资本主义形式,主张自然应该受人类支配和控制并充分满足人类的物质利益,这是一种把自然仅仅当作实现人类物质需求的工具的资本主义“强”人类中心主义。“为了实现政治目的,生物平等论者的立场必须变得更加人类中心主义——尽管这是一种有益于自然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一种把非人世界仅仅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可避免的‘强’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生态批评,如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过分强调人类如何改变自然而贬低甚至忽视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马克思思想中有关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认识,但在实际的理论研究中却让位于对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分析;马克思具有“普罗米修斯精神”,在思考和利用自然问题上过分强调了生产的经济过程而忽略了社会的和生物的非经济的再生产过程;马克思预设了生产力的无限发展,因此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派。马克思哲学确实以一种有意义的、含蓄的方式包含了足够的生态学观点。马克思是现代生态学思想的先驱,其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很好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和交互作用,看到了自然本身和劳动力都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物质财富的来源。马克思哲学还承认人类社会的经济状况对自然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在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之间持徘徊和折中态度,赞成在自然界中进行积极的和有计划的干预,但不是对它的自我陶醉和从根本上的非理性破坏。

二、马克思哲学在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人类立场

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现代主义的知识传统和启蒙计划,主张通过对自然改造实现的物质生产力发展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但作为一种着眼于未来理想社会设计的人类解放学说,它反对人对自然的剥削和统治,因为这意味着把自然转变为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存在物进而形成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人类对其与自然关系的有意识的计划和控制。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困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通过人类劳动实现对自然界的民主的、集体的和计划的改造并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满足物质上存在限度但审美、精神和道德方面日益丰富的人类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来说,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去评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从来没有立足于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来辩护人类利益的优先性地位,而是基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以及社会—自然的辩证法来理解人类的现实合理需要。“佩珀的重返‘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是把人置于与自然关系的中心地位,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终极价值尺度,这为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一条较为现实的思路。”

马克思没有把自然界仅仅作为一种消费资源,并游离于自然价值论的理论视域之外,他始终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人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抱有坚定的信念。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越去深刻地认识自然和把握自然规律,就会越自觉地学会支配、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的物质生产行为活动所引起的深远的自然影响也会被人们所洞察和预见。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会不断地感受到自身与自然的一致和统一,以往的把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人类和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念,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在归根结底的层面上,最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可能成为最彻底的自然保护主义。

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需要人对自然的概念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进行革命性变革。自然不是外在于人的异己存在,人也不是高于自然的统治主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统筹在宇宙大生命的一体性存在框架内去理解和把握。当前有些理论家提出生态伦理、生态中心主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意味着人对自然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提法是笼统的、不现实的。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一个共识性的认识就是,要限制人类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压榨自然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改变原有的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因此,走出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说,人作为有意识的主体性存在,无法完全取消人的中心地位。因此,我们需要从人的本质和人性的理解上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人的双重生命的观点,高扬马克思的类存在的生态学观念,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由自觉的类意识。人类要走出个体本位的生命本能中心,走向类存在为本位的生命自觉中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方式的哲学变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佩珀著,刘颖译.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32

[3]李笑春.戴维·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探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作者简介

周妍,女,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