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苏两国的互相支援

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苏两国的互相支援

屈宏 何欣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项目资助:本研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UT15RW210)资助;受2015年度大连市社科院项目一一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资助。

摘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政府从道义上、物质上和军事上给予中国极大的援助,尤其在战略反攻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大大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以极大的民族牺牲,坚持抗战,牢牢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粉碎了日军北进计划,解除了苏联的东顾之忧,此外中国战场还保证了苏联战略物资的输送,这些都有力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两国的互相支援、配合,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苏联 中国 反法西斯战争 互相支援 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最终取得的,其中的中苏合作与支援,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也为此后中苏及至中俄的传统友谊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响之际,苏联即最早开始援助中国抗战,到战略反攻时,更是直接出兵助战,苏联的帮助和支持,有力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迅速胜利。同时,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也牵制了日军主力部队,使其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脱身,阻断了日军北进苏联,与德国法西斯夹击苏联的阴谋,有力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巩固了苏联东线的安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苏两国的援助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到全面抗战时期,从这时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政府和人民从其自身利益和国际道义出发,给予中国抗日战争以大力的支持。

首先,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抗战以政治和舆论上的支持。全面抗战爆发后,以《真理报》为代表的苏联主要媒体,发表了大量文章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径。在舆论宣传中,苏联一改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模糊态度,明确了日本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侵略行径,给中国抗战以舆论声援。在战争爆发不久后,中苏两国代表于1937年8月21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在抗战初期第一个以条约形式给予中国援助的行动,让处在抗战艰辛中的国人倍感力量。根据条约规定,“倘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时间内,对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予以任何援助”。

国联是当时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当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国联会议上就日本侵略问题提出申诉时,苏联政府坚定地站在中国政府一边,并对中国要求制裁日本的呼吁给予支持。同时,苏联国内的媒体也纷纷发声支持苏联政府在国联中的这一正义立场,并同声谴责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认为没有这些国家的纵容和庇护,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就不可能顺利实施。针对日军侵华后制造的种种惨案等暴行,苏联政府通过外交声明也都予以了严厉的谴责。这些道义上的声援和支持,极大地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对日本侵略者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

此外,苏联还从道义上号召国际反法西斯国家对日本侵略罪行进行谴责。它号召各国工人阶级和一切真正拥护民主、和平的人士,用一切方法组织对中国人民的国际援助,要把广大群众的同情变成积极的行动。这些道义上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支援,也都大大加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其次,苏联政府在物质上大力援助中国。《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政府便开始给中国抗战以大量的物质援助。截止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一共向中国政府提供三笔低息贷款,共计2.5亿美元。这是抗战初期中国人民得到的最大的外国贷款援助。此外,苏联还向中国提供军火物资,包括飞机、坦克、汽车、榴弹炮、枪支等,这些军事装备一直提供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而中国则主要以锡、锑、镍等金属材料及茶、生丝、棉花等农产品按出口贸易价格偿还,不足部分支付现金,这种偿付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轻了中国的财政负担,也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对于苏联的援助,蒋介石曾向斯大林表示感谢说:“抗日战争已进入重要之新阶段,屡承贵国热心援助,人心士气益为振奋”。

第三,苏联政府动员志愿人员直接来华对日作战。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没有直接参与对日作战,但是面对中国军队的严重失利,苏联政府还是决定动员人力来对中国抗战以实际的帮助,为此苏联以志愿者的名义征召来华作战者。据统计抗战爆发到1939年2月,苏联政府派来中国的军事顾问和志愿作战人员总数达3665人,其中包括崔可夫、维拉特文等苏军高级将领。军事顾问主要任职于中央作战部门和地区司令部,崔可夫就担任了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总顾问,有些则派往军校帮助国民党军队训练军官,而更多数的志愿者则直接身临前线,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援华航空队参加了保卫南京、武汉、南昌、重庆、成都、兰州、柳州等地的25次空战,击落炸毁日机100余架,炸沉日军各类航船70余艘。700多名飞行员中有200多人牺牲在抗日前线,他们的英勇精神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第四,苏联政府帮助维护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不论出于国际道义还是自身利益需要,都极力主张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一致抗日。苏联政府坚决反对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崔可夫来华除了做军事顾问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调国共关系,维护中国抗战局面。在其回忆录中他写道:“我的任务还要遏止蒋介石反对共产党军队和对共产党控制的游击区抱有的黩武图谋。换句话说,就是阻止蒋介石打内战,使他动员全国一切力量去反击侵略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苏联政府旗帜鲜明的批评了国民党政府,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处理方针,美苏联合对国民党施压,最终迫使蒋介石做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的承诺,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统一抗战的局面。

进入40年代以后,随着苏德战争的迫近和爆发,苏联开始准备应对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对华的援助逐渐减少。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因其自身战争的需要,苏联对华援助基本停止。在对日作战的最后时刻,苏联回师东线,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参加对日作战,这是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又一次有力援助。

1945年5月在西线战事结束后,苏联遵守同年2月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出兵中国东北。为迅速粉碎日本关东军,苏军统帅部在1945年5月至7月,将部队大规模地向远东集结,形成在兵力和兵器方面对日作战的绝对优势,并成立了以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总司令的远东苏军总部。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的北部、东部和西部总长400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向日军发动进攻,日本关东军在苏联红军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不到一周就被彻底击溃。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对缩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起了重大作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历时八年的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在以苏联为代表的各种帮助下,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国对苏联的援助

中国抗战不仅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所有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而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是要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苏联极端仇视,北进占领苏联东部,与德国法西斯瓜分苏联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内容。早在1933年日本军部就制定了进攻苏联的战争计划。但日本要进攻苏联,就必须先占领中国以解除其侵苏的后顾之忧。1936年8月,日本军部制定《基本国策》,决定首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将来侵略苏联做准备。本着“速战速决”的方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他们希望能尽快结束中国的战事以便集中兵力实现北进计划。但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中国战场,而且深陷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日本进攻苏联也主要靠陆军,中国战场的形势使得日军始终无法将北进政策提上日程。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形成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据统计,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32个,日本本土仅1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时,日本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万人,仍然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可见,从“七七”事变到二战结束,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反法西斯大国。

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对日本军队的牵制,使其深陷中国而始终无法实现北进侵苏的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的爆发虽然为日本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提供了最佳时机,但由于日本陆军主力仍然被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致使其始终无力北进。当斯大林格勒战役酣战之际,德国急切希望日本在远东对苏开战,以减轻德军压力。但日本因无法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而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此后,德国还多次要求日本对苏作战,日本因为同样的原因不得不拒绝参战。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钳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大量地消耗掉日本有限的资源才使苏联的卫国战争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处境,从而使苏联能够集中力量抵抗和打击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此外,中国的坚持抗战,还保住了苏联经太平洋获取美英物资供应的战略交通线,有力地支援了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地取得了西太平洋上的制海权。日本妄图与德军在印度洋会师。此时,盟军驻守在这一地区的兵力相当薄弱,且对日军的进攻一再退让。只要日军有足够的兵力占领澳洲、锡兰等战略要地,就会截断通往中东和印度洋上的海上交通线,切断英美供应苏联作战物资的交通线,即经过印度洋-中东-里海的交通线。如果线路切断,苏联将失去援助而陷入孤立的境地。但是日军始终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完成这一作战计划,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其能用来配合海军作战的兵力极为有限,最后日本军部不得不力不从心的放弃了攻打澳洲和锡兰的计划。中国的坚持抗战保证了盟军在太平洋的交通线,同时也就保证了苏联获取战略物资交通线的畅通,这无疑是对苏联卫国战争的巨大支援。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消耗了日军大部军事力量。既钳制日军使其不能攻入苏联,又大大减轻了日军对太平洋战场上的各同盟国的压力。可以说,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肩负了她最伟大的责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三、结论

七十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了人类的福祉和世界和平,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共同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合作中,两国政府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各自的愿望。总体来说,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虽然不是无偿的,但确是真诚的,表现出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是积极而真诚的,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但这也是维护苏联自身利益的需要,即利用中国抗日力量牵制日本,使其避免两线作战。

第二,苏联对华支援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苏联援助中国除了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外,也试图恢复原来沙皇时期在中国的一些权益,在战争的后期,苏联对于远东的利益格局的安排,也损害了部分中国利益。当然,它毕竟不同于帝国主义政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背景下,它无疑体现了国际主义原则。

中国人民对于苏联的援助,虽然不是变现为战场上的直接作战或者大量的物质支持,但是中国的坚持抗战客观上起到了援助苏联的作用,并且保证了苏联物资运输的畅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中俄将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于5月参加了俄罗斯的相关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的相关活动。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中俄两国将继续携手合作,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历史和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图谋。在历史长河中,中俄人民互相支援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坚信未来两国走向复兴的过程中,也必将携手前进,再续友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1938年7月14日蒋介石致伏罗希洛夫并转斯大林电[A],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C],战时外交(二),第499页。

[2](俄)崔可夫.万成才译.在华使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32

[3]胡德坤.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4-10-01

作者简介:

屈宏(1978.10-)汉,山西太原人,在职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何欣(1991.10-)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业研究生。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