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个体模型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个体模型研究

夏良华 XIA Liang-hua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北京 100072)

摘要:针对装备保障人才个体,对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的通用模型进行了描述,划分了六大类变量,即动机类变量、知识类变量、信息类变量、技能类变量、身心类变量和角色类变量;针对装备保障核心人才,建立了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分析了装备保障人才与关键岗位的匹配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信息化条件;装备保障;人才模型

中图分类号:TP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06-03

基金项目:总装某部科研资助项目(装计[2012]259号)。

作者简介:夏良华(1970-),男,江西新建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装备健康管理理论与应用。

0 引言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问题[1-3]。只有把装备保障活动的基点放到信息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中去研究,确保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模型是人们依据研究的特定目的,以某种确定的形式(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对系统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过程等)的描述。通过对装备保障人才的属性以及形成过程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一定的结构把装备保障人才及其形成过程的主要特征用定性或定量的语言描述出来,我们可以建立装备保障人才的个体模型。本文主要采用过定性描述的语言,建立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装备保障核心人才结构模型。

1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模型

1.1 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的通用模型

麦克米兰(McClelland)博士认为能力素质包含: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综合装备保障人才的素质结构模型和能力层次模型,简化装备保障人才的属性,从中提取关键要素,我们可以用式(1)来表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

C=f(a1,a2,a3,…,ai)(1)

其中,C代表的是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a为影响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的潜在变量。合理的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结构是一种突出人才全面发展,注重系统优化的动态发展的有序结构。各种能力间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1.2 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的变量

本文认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六大类变量,如图1所示。

动机类变量可以细化为政治觉悟、党性原则、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和忠诚意识等变量指标。动机类变量是装备保障人才模型中的关键因素,决定了装备保障人才的进取动机和发展方向。不同的进取动机和发展方向,装备保障人才会具有不同的奉献精神和忠诚意识。

知识类变量可以细化为系统的理工科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先进的科技知识、科学的管理知识、扎实的军事知识和装备保障知识等变量指标。知识类变量决定了装备保障人才的发展基础。

信息类变量可以细化为保障信息联合搜集能力、保障信息处理判别能力、保障信息传输融合能力、保障信息分发管理能力和保障信息安全保密能力等变量指标。论文将信息类变量单独提取出来,是为了强调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信息能力。

技能类变量可以细化为观察、记忆等基本能力,作战实践能力,装备保障指挥能力,装备供、管、修、训等业务能力,组织协调与应变能力等变量指标。技能类变量决定了装备保障人才的专业实践。

身心类变量可以细化为积极健康的情感、坚强的心理承受力、体魄强健、体能全面发展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等变量指标。身心类变量是装备保障人才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先决条件。

角色类变量可以细化为基层任职角色、机关任职角色、交流任职角色和进修轮训角色等变量指标。角色类变量说明了装备保障人才的任职经历。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个体结构是人才模型诸要素的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装备保障人才能力素质建模是对研究的实体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适当的形式或规则把它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

2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核心人才模型

装备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并不是均衡和全面的。对装备保障来说,有装备指挥员、装备参谋及助理员、装备技术军官、装备技术骨干等多种类型,其中又有核心人才和非核心人才的区分。即使在同一个单位的同一部门中,也有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和服务保障人才。

2.1 装备保障核心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模型

装备保障核心人才是装备保障队伍中的精华,地位举足轻重,对装备保障整体可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装备保障部门效能和效率的高低、效果和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保障核心人才数量的多少。信息化条件下,对于高技术武器装备而言,装备保障核心人才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只有在装备保障核心人才的带动下,各级各类装备保障人才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没有核心的装备保障人才群体容易发生摩擦,产生内耗,从而影响装备保障人才整体使用效率。本文认为装备保障核心人才除了具备其他类别装备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外,某些方面更加突出,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2 装备保障核心人才与关键岗位的匹配模型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核心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突出的能力素质结构:坚定的政治信念、关键的保障能力、精湛的信息能力、敏锐的创新精神、坚韧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团队意识。其中,关键的保障能力强调装备保障核心人才在关键岗位上的关键能力。关键岗位与其它岗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责任重,工作内容复杂,可支配的资源多,任职资格的要求高,数量少,对实现装备保障目标的贡献率高。信息化战争中,身处关乎战争胜负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指挥、操作、维修等关键岗位的装备保障人才就是核心人才[4、5]。

装备保障核心人才的能力是其能够有效地或者出色地完成某一时期关键岗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装备保障人才与关键岗位的匹配关系,可用式(2)表示:

装备保障核心人才的关键岗位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装备保障指挥岗位或管理岗位,这类岗位主要负责装备保障的指挥决策和职能管理,需要具有很强决策能力或高超管理知识技能的人才;另一类是装备保障技术岗位,这类岗位主要负责保障装备关键技术的研发或信息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操作与维修等,需要具有精湛技术或掌握技术诀窍的人才。有时身处关键岗位的装备保障人才会出现“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失职现象,因此,我们还需要用装备保障人才对实现某一装备保障目标的贡献率来考核装备保障人才是否是核心人才。装备保障人才与实现装备保障目标的贡献率的关系用式(3)表示。

其中,p表示装备保障人才;g表示装备保障目标;f(pi,gj)表示第i个装备保障人才实现第j个装备保障目标的贡献度。如果贡献优良,则f(pi,gj)=2;如果贡献合格,则f(pi,gj)=1;如果贡献不合格,则f(pi,gj)=0。式(3)说明,一是装备保障人才被安排在合适的关键岗位使用,但出工不出力或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该装备保障人才不能被认为是核心人才;二是装备保障人才被安排在不合适的岗位使用,例如装备保障技术类的核心人才安排在装备指挥类岗位去使用,显然不能发挥装备保障技术核心人才的效用,那么该装备保障人才也不能被认为是核心人才。

3 结论

本文使用定性语言描述的方法,对装备保障人才个体和装备保障核心人才建立了模型。将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的能力素质用六大类变量(即动机类变量、知识类变量、信息类变量、技能类变量、身心类变量和角色类变量)来描述,特别是分析了装备保障核心人才与关键岗位的匹配关系,对研究装备保障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强军兴军伟大实践[N].解放军报,2014-3-7.

[2]仲亚松,张晓春.信息化条件下加强三种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思考[J].海军装备,2007,4:41-45.

[3]董学斌.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11,2:59-60.

[4]徐文杰.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人才建设[J].四川兵工学报,2012,7(33):39-42.

[5]白栋杰.加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陆军学术,2007,5:23-28.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