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人力资源 > 会东县人力资源问题初探

会东县人力资源问题初探

滕传婉

摘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本文根据会东县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使人才资本在市场配置和市场流动中产生效益、实现人才队伍的滚动开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东县;人才资本;人力资源开发

会东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的一个山区农业县,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开发潜力大,近些年全县人力资源集聚和转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等原因,会东县人力资源存在高学历专业人才不足、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梯次建设滞后、人才资源分布失衡、人才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本文根据会东县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如何将该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使人才资本在市场配置和市场流动中产生效益、实现人才队伍的滚动开发。

一、会东县人力资源现状

会东县地处康滇地轴南缘北段,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横断山块段地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02°13′—103°3′15″,北纬26°12′14″—26°55′42″。县境东南面有金沙江环绕,以江为界与云南省的巧家县、东川市、禄劝县隔江相望,西邻四川会理县,北接四川宁南县。全县面积为3226平方公里,辖9个区一个镇、3个乡(镇)、318个行政村。2013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21076 人,其中汉族382955 人,彝族31601 人,其余26 个少数民族共计6520人。

近年来,全县人力资源集聚和转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已基本形成一定规模的县域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20667人,其中党政人才1374人、专业技术人才376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2人、技能型人才1133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6361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3652人、社会闲散人才1048人、“银色人才”3178人,其中公务员编制1488人(含政法专项编制342人):县级机关471人,乡镇675人。截止2011年底,全县在职行政机关公务员共有958人(县级506人,乡镇452人),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8人,占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总数的1%、具有科级职务的410人(含保留职级,其中县级131人,乡镇279人),占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总数43%;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 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305人,占32%;具有专科学历的515 人,占54%,中专及下学历的138人,占14%。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36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8%,35岁以下公务员264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8%。

为了不断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确保有限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会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共会东县委关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十九条规定》、《会东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普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意见》、《会东县县级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和知识分子代表制度》等一系列吸引和激励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切实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努力搭建人才开发工作平台,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吸纳和集聚优秀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问题的高度重视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全县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东县的人力资源问题

会东县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但区位劣势明显、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县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工作,以及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分布失衡、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偏少、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还较为突出。

1.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人才资源总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5.37%,人才密度低于全国、全省、全州(8.5%)的平均水平,与沿海地区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2.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全县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首先,高学历人才偏少。全县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队伍总数的42%,且知识层次和专业类别较为单一,文凭与水平、所学专业与实际岗位不一致、人才适用性不强。其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全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人才队伍总数的1.09%,主要集中在县级企、事业单位,基层乡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太低。再者,人才队伍梯次建设滞后。由于职称评聘机制的限制,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均为年龄相对偏大的人员,存在“青黄不接”的断代现象。

3.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

全县75%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文教、卫生两大行业,70%的高级人才也集中在文教、卫生等部门,呈现出单位部门之间人才资源分布失衡。另外,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信息、金融、法律以及采矿、洗选、规划、制造、农业、畜牧等行业和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一些行业甚至没有最基本的专业人才队伍,致使部分企业和新兴产业缺乏竞争力,效益低下,生产经营困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

4.人才工作机制不健全

全县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择优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缺少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措施和办法;二是分配机制平均主义色彩较浓,不能体现“以业绩论英雄”的用人原则;三是人才流通渠道不畅,存在“有用的人才难进来,不胜任的人员流不出”的现象;四是人才管理机制基本处于“单位所有、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状态。编制、经费和身份等因素也限制了人才流动,难以灵活调节人才供求关系。

5.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人才短缺引起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加剧人才流动,甚至人才流失。由于会东县区位劣势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待遇保障和工作经费跟不上,竞争力不强,缺乏吸引力,使得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也包括一些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如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医务工作者等流失现象严重。2012年,教育和卫生两大系统就流失专业技术人才多达21人。

综上所述,目前会东县的人力资源存在着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梯次建设滞后、人才资源分布失衡、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致使人力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资本优势,人才资本没能在市场配置和市场流动中产生效益。

三、关于会东县人力资源问题的思考

如上文所讲,会东县存在不少人力资源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对此,笔者认为会东县应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坚持“人才兴县、人才强县”的思路,为会东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人才保证。要把这一思路落到实处,需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想观念

会东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人事人才工作部门要从传统行政管理、计划手段开发配置人才的思路转化到努力推进人才开发、创新人才经营机制。将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评价、使用、管理、配置、激励等环节整合起来,实现优势资源产业人才开发优先,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上有新进展,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上有新突破,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上有新举措。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竟相进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潜能充分释放。

2.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理念

人才开发本质上是一种资本经营行为,人才资源需要通过市场合理配置。由于会东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基础较为薄弱,单靠政府行为难以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把人才推向市场,让人才在市场中去竞争,实现人才资源的优胜劣汰,发挥人才资源的积极作用。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人才,引入经济法则、讲究成本核算、注重实际效益,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开通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的市场机制,把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资本经营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变到以市场运作为主的轨道上来,将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人才的培养、引进,还是人才的配置、使用、评价,都要突出市场导向,引导和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

3.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人才资本的含金量

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作法,坚持以“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培养人才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思路,形成“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养机制。首先,建立健全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形成以中小学校为基础,职业技能学校为主导,党校、培训中心为补充的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全县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基地”保证。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各类用人单位、经营性投资项目都要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人才培训,加大继续教育、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训的投入,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人多元化的开发投入格局。再者,建立“人人受教育、终身受教育”的培训机制。在切实抓好短缺人才、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县委党校、县农广校、县教师进修校、乡镇农村实用技术学校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做好“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4.完善政策措施,搞好人才引进工作

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增强吸引力,开通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放宽准入条件,加大科技项目择优资助力度,支持和鼓励各类高级技能人才携资金、项目来会东创业,依托项目聚人才。对于高级技能人才,用人单位要为其提供一定的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和与实际贡献相应的工作津贴、住房补贴等优惠待遇,有关部门要为他们在办理落户手续以及工作调动、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创业项目申报审批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坚持按需引进、急用先进,避免人才高消费,避免盲目引进人才。要以人才资本的盈益率作为人才回报的基本依据,将人才收益同人才创造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重实际、重贡献。

5.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会东是一个农业大县,建设新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富民兴县,必须全面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全面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以农村人才的开发带动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第一,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乡土人才、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基层干部“四支队伍”建设。第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要实现四个转变: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人才转向农产品加工、营销人才开发;从注重小“生产作坊”人才转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人才开发;从示范劳动人才转向直接带动、与广大农民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人才开发;从注重单一的生产技术的人才转向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第三,认真组织开展“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才开发示范村”、“农村优秀人才示范岗”、“人才开发双争双创示范单位”等评选活动,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第四,开展“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乡土人才的培养开发,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政策是政府对人力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良好的人才政策和人文环境是集聚人才的重要因素。会东县政府应根据人才资本的特性,制定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培养、引进、选拔、评价、激励等相关人力资源政策,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求所为”的原则,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突破企事业单位人才部门的壁垒,打破人才身份、户籍等限制,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引进和配置人才。真正做到用待遇吸引人、用政策留住人、用真情温暖人,让各类人才在创造价值中实现自身价值,造福全县人民,推动会东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