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马克思早期的新闻学论著《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马克思早期的新闻学论著《摩泽尔记者的辩护》

陈力丹 阳海洪

作者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导师;阳海洪,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栏目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新闻传播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持

马克思在《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工作期间(1842年4月至1843年1月),发表了系列论述工作的文章,有纯理论方面的长达4万字的论著《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有关于《莱比锡总汇报》被查禁的7篇系列论战文章,涉及新闻实践的则是《摩泽尔记者的辩护》,这是一组文章,讨论了新闻工作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已发表部分约2万字。引发马克思写作此文,在于1842年年底普鲁士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对《莱茵报》的指责。这年12月10、12、14日的该报上,连载该报驻摩泽尔记者彼得·约瑟夫·科布伦茨(署名“++”)写的“摩泽尔通讯”,揭示了摩泽尔地区葡萄种植者的贫困状况。总督冯·沙培尔十分恼怒,两次发出指令给《莱茵报》编辑部,指责报纸歪曲事实、诽谤政府,并要挟该报澄清事实。答辩文章本应由科布伦茨撰写,但科布伦茨无力深刻而全面地论证自己文章的论点,从而驳倒沙培尔的指摘,于是主编马克思直接承担起这件工作,仍以科布伦茨的通讯标记“++”回复沙培尔。因为没有署名马克思,这组文章被人忽略。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达维德·波里索维奇·梁赞列夫通过考证,认定为马克思的作品,在其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一版中,第一次收录了《摩泽尔记者的辩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1956年版第1卷和1995年版第1卷均收入该文的已发表部分,后者还收入保留下来的该文第三部分的部分文字。

根据马克思在文前的交代,这组文章由序言和五部分的论证组成,但在发表了序言和前两部分的论证后,其余部分被普鲁士当局检扣。现在第三部分保存下来了部分内容,其他部分是否完成或被当局销毁,不得而知。已发表的部分写于1842年12月底至1843年1月中,发表于1843年1月15-20日间的5期《莱茵报》上。马克思收集了大量材料,有力地对冯·沙培尔的指责做了抗辩,这也成为《莱茵报》于1843年4月1日被当局查封的原因之一。

在这组文章中,马克思论证了他对报纸工作的许多看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报刊报道事实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有机的运动。马克思回驳沙培尔关于《莱茵报》报道不真实的指责时指出,记者在写作中转述、概括所获得的信息,会与原意产生差别。同时,语言本身是有模糊性的,它与表达者原意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新闻真实的要求只能是“一个大致不差的相等关系”。在马克思看来,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记者因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对事件的细节、原因和根源进行详尽无遗的叙述,而只能将自己视为复杂机体(指报纸编辑部)的一个器官,选择一个他所擅长的角度进行报道,并且事件本身还在发展,报道亦需同步进行。承担不同分工的记者可以从各自擅长的角度进行报道,以“各种单个观点的形式”呈现事件某一方面的真实,随着事件的推移和报刊的有机运动,整个事件就会在记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整地被揭示出来。但如果记者署名,就会将报纸上的诸多文章区分开来,从而丧失每篇文章构成报纸整体真实一部分的作用,并且使读者着眼于说话的人,而不是着眼于所说的事,因此,报纸上的消息是不署名的。

2.自由报刊可以成为官方和市民之间相互进行批评的第三个因素。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社会经济问题有了广泛的接触和清醒认识,意识到在精神问题的后面,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些关系既决定私人的行动,也决定个别行政当局的行动”,因而政府官员和市民个人都各有利益诉求,难以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政府官员由于他们的官僚本质而总认为自己的政绩是完美的,而市民个人的呼声很多时候不能把它看作人民的呼声,总带有一定的私人诉苦性质。这时,需要在政府官员和市民个人之间引入第三个因素——自由报刊。具有“公民头脑”和“市民胸怀”的自由报刊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变成一种场地,在报刊上,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不是在从属关系范围内,而是在权利平等的情况下相互进行批评。马克思认为,自由报刊可以超脱于各种利益关系,不通过任何中介而准确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坦率而公开地讨论使特殊利益上升为普遍利益,成为公众关心的对象。马克思这个观点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因为报刊本身是由有思想的人运作的。但他提出报刊可以作为一种意见平台的思路,对于认识媒体的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3.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诉求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在这组文章里详尽讨论了为什么会出现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诉求。他指出,在人们生活中出现困难而觉悟到需要讲出这些情况而又受到阻碍时,便产生了对自由诉说的追求;为了使这种追求得到满足,就必须有特殊的新闻出版自由。在这里,马克思开始从物质关系而不是从精神自由的角度来论证新闻出版自由和自由报刊的必要性。

4.实行书报检查和对最温和的思想也要加以迫害的外部条件下,报刊自我检查的意识超过外部实际的检查,已经起到了预先检查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中,即使有人通过某种方法在报刊上就某个问题自由地发表了意见,这种意见也不可能引起普遍的反应,因而不能说是真正发表了。

5.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因而报刊不仅应当从理性上,同样也应当从感情上看待人民的生活,使用官方发言中所不能有的生活本身的语言,并就人民生活进行坦率而公开地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人民只相信“那种实际存在的坦率发表意见的报刊”。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