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即墨公报》的停刊原因探寻

《即墨公报》的停刊原因探寻

谢萌萌 吕志国

【摘要】1913年2 月23 日创刊的《即墨公报》应属青岛本埠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面对国内政权更迭的内忧以及德占青岛时期的外患,《即墨公报》的出版发行也因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赋予了艰巨的历史使命。然而,作为国民党的一份地方机关报,它又有着鲜明的政党色彩,代表了国民党的立场和观点,也对袁世凯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因此,笔者认为它的停刊也与袁世凯的反击而发起的“癸丑报灾”相关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即墨公报》 袁世凯 癸丑报灾

一、《即墨公报》的创办

“即墨”是胶东半岛上一个古老的地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古城坐落于墨水河之滨(今平度市朱毛村处)而得名。民国时期,即墨县并不属于青岛。

1897年11 月,德国借口曹州教案猝然侵占胶州湾。1898 年,占领胶州湾的德军入侵即墨城。3 月6 日,李鸿章、翁同龢和德使海靖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划定胶澳租界地,这其中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的白沙河以南地区(今青岛市及崂山区大部分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此时的即墨便是与青岛相邻接的同等级平行地级市。一战期间,德国失利,1914 年,胶澳租界又被日本夺去,直至1922 年才为中国收回,置胶澳商埠,后称青岛市,此为历史上著名的德占青岛时期(1897 年-1914 年)。这一时期青岛创办了不少报纸,如《胶州报》、《德华日报》、《青岛时报》等等,《即墨公报》便是其中之一。

1913 年2 月23 日创刊的《即墨公报》应属青岛本埠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报纸之一,目前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青岛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德占青岛时期发行的报纸中一份较有典型意义的报纸。

《即墨公报》自1913 年(民国二年)2 月13 日创刊至同年8 月1 日停刊共发行了70 期。

《即墨公报》的经理由时任中华民国即墨县议会省议员的魏曜堂担任,编辑负责人是王仁山,编辑李卓峰、王天哑。后王仁山去济南,由周忱九(时任中国国民党即墨分部理事会理事)、李夫屏接任其事,发行人冯振圭、李梓轩。

《即墨公报》的创办人王仁山幼年曾读私塾,入济南陆军小学,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立志投身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王仁山回国,参加了奉军张作霖部,后负伤回到家乡。1913 年,身在家乡的王仁山创办《即墨公报》,并任该报的主编,积极撰文宣传民主,鼓吹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从现有资料和《即墨公报》报道可以看出,《即墨公报》是一份国民党性质的报纸。作为国民党的一份重要的机关报,它有着明显的国民党特色,较为鲜明的代表了国民党的立场和观点。

二、《即墨公报》的内容和报道特点《即墨公报》创刊于1913 年(民国二年)2 月23 日,同年8 月1 日停刊,共发行70 期。每周一、三、五出版,每期一张4 版,每期发行200 份,作为民国二年的一份县级地方报纸,这个发行量已经不算少了。

《即墨公报》报纸整体风貌沿袭了晚清的报纸风格,半文言体,竖排,无标点。主要板块分为三部分,新闻、评论、副刊,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则广告。在国事要闻版中,有关民国政府的选举活动、众议院、参议院会议的召开及相关决策、大借款、刺杀宋教仁案、对袁世凯罪行的揭露等内容占有相当多的篇幅,总数占有近80%的比例。

此外,《即墨公报》版面还专门辟有“专件”和“特别声明”等栏目。“特别声明”是《即墨公报》专门辟有的用以发表个人声明的区域,就内容来看,多以个人发表的“脱党声明”居多。辛亥革命后至二次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北洋军阀、立宪派、革命派,三种势力之间相互斗争与抗衡,同时形成的以袁世凯反革命营垒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营垒相互对峙而又界限不明,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倒行逆施使得不少统一党、共和党等纷纷脱党,加入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即墨公报》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评论立场鲜明且观点大胆。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华民国的建立给了国人极大的信心与鼓励,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国内一片提倡民主自由、鼓吹革命之风。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倒行逆施,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引起国人的不满。加之,西方列强对中国主权进行控制、割地、赔款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进步人士纷纷开始了救亡图存的尝试。

《即墨公报》作为一份国民党系报纸,编辑、记者均为激进的国民党爱国人士,他们较早的接受了先进的知识、文化的熏陶,民主共和的观念最先在他们心中扎了根。他们对于窃取胜利果实的袁世凯深恶痛绝,对于专制独裁统治加以毫不留情的批判,作为激进的革命派,他们代表着中国早期的先进势力。因此,在报道中他们不免大胆评论,立场坚定。

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演说评论,甚至是副刊小说,革命,揭露、批判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主线贯穿《即墨公报》从出版到停刊的始终。例如对于袁世凯一手策划“善后大借款”的报道、袁世凯策划暗杀宋教仁的报道,5 月12 日(第三十六期)更刊有《袁世凯挨刀之歌谣》:“五色旗,挂得高,袁世凯要挨刀!”表达了对袁世凯的反对与痛恨。这也为《即墨公报》的停刊埋下了隐患。

三、《即墨公报》停刊的原因分析

对于《即墨公报》停刊的原因,报纸给出的原因是印刷问题。报纸最后几期曾登本社紧要启事:本报自出版以来辱承界欢迎,同仁等无任感愧,但机器不良,印刷时常模糊,有负阅者盛意。特自阳历八月一日起暂行停版,以便整顿一切,特此预告。

但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可知,1912 年2 月以后,中国的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通讯社迅速发展,印刷技术、印刷设备都有了极大地改善。对于一份国民党的机关报来说,印刷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即墨公报》自8 月份停刊以后再未复刊,因此,最致命的原因并不是机器印刷问题。笔者通过对报纸的内容以及《即墨公报》从出版发行到停刊所处的大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分析来看,《即墨公报》的停刊应该有着其他更多且复杂的原因,以下是笔者的联系与推测:首先,《即墨公报》是否是因为处于德占青岛时期的特殊位置,受到德国在青岛的报业政策限制而停刊?1897 年,德国以武力侵占胶州湾后,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另一方面将文化扩张作为其保证长期和稳定的殖民统治手段,致力于实施一系列扩大德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的政策,例如依靠德国教会组织的传播、在青岛兴办学校、在青岛实施建设管理展示优越性等途径。加之,德国占领青岛后对于青岛及附近地区所实行的赤裸裸的暴力统治、野蛮的经济掠夺以及歧视政策和无礼行为激起了人民的抵触和反抗情绪,为了平复人民情绪,实现利益最大化,德国在占领区内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即墨公报》时期,德国在青岛的报业环境是相对宽松的,因此,由于德国在青岛的报业政策导致《即墨公报》停刊这个原因可以排除。

其次,《即墨公报》是否因为当时青岛的报业政策限制而停刊?与《即墨公报》处于同时期的1906 年创办的《德华日报》、1908 年创办的《青岛日报》、1908年创办的《青岛时报》、1912 年创办的《青岛白话报》、1912 年创刊的英文报《泰晤士报》等等都能继续出版发行,外国创办的报刊尚能出版发行,说明《即墨公报》的停刊的致命原因并不是当时青岛的报业政策的限制。

再者,经费问题?我们知道,经济是基础,《即墨公报》作为一份商业性报刊,其经费必然部分来源于商业支持。纵观《即墨公报》,刊登有极少数的广告,显然,靠这些广告费并不足以支持《即墨公报》的长期运行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即墨公报》作为一份国民党系的报纸,它要为国民党的思想、主张摇旗呐喊,必然需要国民党的经费支持。所以,联系《即墨公报》与国民党的联系以及经费问题,不难推测,影响《即墨公报》停刊的原因的致命弱点应该是国民党方面出了问题。

1912 年3 月20 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新闻界不断对案件进行了揭露与批判。袁世凯、赵秉钧等与案件相关的主谋们纷纷被推上了风头浪尖,全国的舆论指向也直指袁世凯当局,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4 月26 日,袁世凯北洋政府未经议会批准即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条约,更是引起了国民党等反对派的批判,新闻界尤其是国民党系的报纸矛头直指袁世凯等卖国贼,纷纷公开发表主张进行讨伐与揭露。

1913 年(民国二年),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在中国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次革命”,又称“讨袁之役”。袁世凯当局,在镇压二次革命时,对反对派的报刊进行清理,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时有发生,大量记者被害被捕,报业萧条。同时,处于风头浪尖的国民党系报纸更加悲惨,“二次革命” 失败后,袁世凯政府借军事力量,把国民党报纸诬指为“乱党”,凡国民党系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刊”的罪名查封,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也被趁机剿灭。有资料显示,1913 年底,全国陆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 家,较之民国元年的500 家锐减300 多家,报刊锐减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1913 年正逢农历癸丑年,当时新闻出版人将这一新闻史上黑暗的一年报纸遭受的浩劫称为“癸丑报灾”。《即墨公报》作为一份国民党的机关报,是不可能幸免的。

作为一份地方性报纸,《即墨公报》的出版发行较少受到外国列强侵略、德占青岛这一史实的影响,更多的是作为一份国民党系的报纸受到的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虽然并没有确切的资料显示说《即墨公报》停刊的原因仅是印刷问题,但是联系到当时国内的政治局势与社会大环境,《即墨公报》确实成为了历史和政治的“牺牲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侵略青岛纪实》[Z]. 青岛市档案局(内部刊物),1995

② 《历史上的青岛老报纸及其他》[M].青岛:《青岛文史资料(第16 辑)》.2006

③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5

④田玲,王忠春,《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实施》[A].《史学月刊》,2007(9):53

⑤韩乃桂:《即墨县志》[A]. 新华出版社,1991

⑥林媛媛,《青岛近代(1897-1919)报业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作者:谢萌萌,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2 级硕士研究生;吕志国,山东大学韩国学院2012 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