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浅谈网络舆论环境现状及治理

浅谈网络舆论环境现状及治理

刘伟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媒体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现状,简要阐明治理网络环境的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 网络环境 网络治理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从宏观来看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和现实的世界。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媒体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作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媒体,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在网络环境中与微博相生相伴的一个新名词是“大V”,所谓“大V”是指那些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大群粉丝的“公众人物”。我们通常把“粉丝”在50 万以上的微博用户称为网络大V。自2013 年8 月以来,随着秦火火、薛蛮子等网络大V 被刑拘,网络环境治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一、网络环境发生的变化

1、微博议程影响公共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即公共事件由媒体报道后成为媒介议程,最终形成公众议程的过程。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微博爆料引起热议,使信息上升为公共事件,进而引起传统媒体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最后问题解决过程、结果得以公开,此时微博中也会形成相应舆论来监督议题结果,最终结果民众满意与否可以在微博中找到答案。

2、传受双方关系的变化

在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有明显的划分,缔结的是稳定、简单的发出信息与接收信息的过程,受众接收信息后做出零散的反馈。

在网络环境中传受双方不仅没有明显的界限,而且可以随时交换身份。在微博中传受者通过“关注”与“被关注”来建立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身份、价值认同基础之上,超越了现实社会生活中固有的社交关系,与虚拟社会中的人进行交流,建立起一个庞大而纷繁复杂的虚拟社交关系系统。

二、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现状

民众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出的社会舆论被称为网络舆论,微博则是重要的网络舆论集散地。目前微博舆论传播与传统媒体舆论传播相比有以下问题:

1、碎片化娱乐化导致真假难辨

伴随自媒体时代到来的还有碎片化时代,这与微博自身“简洁、快捷、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不谋而合。被称为“垃圾时间” 的碎片化时间不足以去完成艰巨的任务,但打开手机刷一下微博还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发一条140 字的微博也可以瞬间完成。

碎片化时代亦是速食文化时代,是滋生浅阅读习惯的土壤。人们已经习惯于获取信息时犹如囫囵吞枣一般,看似是知晓掌握了新闻信息,但若要较为全面地讲述新闻的来龙去脉,大多数人往往又是做不到的。因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新闻信息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层,甚至只是零零碎碎,模模糊糊的知晓个大概。这极有可能造成对信息的断章取义,碎片化认知又为虚假新闻的产生、错误舆论的滋生提供土壤。

娱乐化则体现在话题和表达的娱乐性上。从每天的微博排行榜上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发生重大事件,那么排行榜永远都是被各种“明星”“八卦”霸占着,这类信息的大行其道赚足了眼球。一些具有意义的理性、严肃的社会话题则被冷落。此外虽然一些网络大V 关注到了一些公共、公益的话题,却用调侃的语气来表述,将议题消费成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笑料。甚至有些参与者为了博得关注,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公开发表高见,这都可能成为虚假新闻源、错误舆论场。

2、话语权的扩大导致极端情绪蔓延

在网络环境中凡是使用网络的人都拥有话语权,人人都在利用媒介,人人都在阐发观点,人人都在关注并评论各种社会事件。煽情的内容描述、具有冲击力的画面、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创设了独特的微博情境。

短短几年内,微博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功不可没,微博爆料反腐、微博讨薪维权等形成微博正义的情境,成为公众表达关切和呼吁权利的重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层、贫富差距也日益加大,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加剧。许多在社会分配中得不到满足、对生活状况、社会不满的人则利用微博来发泄极端情绪。微博将传受双方建立成典型的松散契约关系,以最短的路径、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使得双方的倾向态度有效交流并迅速放大。更为重要的是往往负面消息的传递速度远大于正面消息,一旦有负面消息传出,微博中会充斥各种消极因素和极端情绪。

3、传播的不稳定导致舆论场混乱

微博引发的关注热点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不稳定的传播现象,政治热点会因不同群体的心态、利益、时间等因素发生转移或消散。进而导致舆论走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着管理者对微博信息的判断,由此产生不可控的风险。

此外,微博活跃用户尤其是各种网络大V,这些舆论领袖也因去神秘化后成了公众眼中的“透明人”,公众对他们的判断会随细微的变化产生不稳定,一旦有负面信息出现,就会使其形象分崩离析,其所倡导的观点就会受到质疑,进而导致影响舆论的态势出现。

舆论场的混乱还体现在许多舆论领袖借助微博平台为炒作而相互攻击,进而引起追随者的跟风,通常情况下导致谩骂等言语暴力,更甚者会上升为“约架”这种实际行动来结束骂战。对信息掌握不完整的受众则成为这类炒作事件的棋子,选择各自支持的阵营来对陌生人进行攻击,此时的网络环境就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极端事件“人肉搜索”也是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萌发的。

三、网络环境的治理之道

2013 年8 月以来,国家加强对网络环境治理力度,散播谣言者被刑拘,但治理网络环境仅仅依靠行政强制力是不够的。网络环境的自净能力也与行政手段的力度有关,随着强制治理的力度增大,自净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1、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

新媒体在碎片时代获得受众,传统媒体从制作周期到发布不可能更优于新媒体。若想与新媒体竞争,则要把重心放在信息挖掘上。

议程设置的变化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微博爆料之后,议题会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能够真实、准确、迅速地挖掘出信息的前因后果以及做出正确的趋势预测,成为能否正确引导舆论、使网络舆论在可控范围内展开的关键。

传统媒体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宣传与把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制网络环境下的沟通交流与舆论导向。网络热点的多变以及价值观的多元会让民众迷失方向,传统媒体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则会在尊重多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为网络管理者指明大的方向,并能够指导网络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

2、提高全民媒介素养

网络谣言的滋生、泛滥,极端情绪的蔓延都需要理性的视角来分析、看待。媒介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更为准确得解读、探索深层次的信息。由于素质水平的差异,一些网民对于网络传播的事件在还未进行核实的情况下,就盲目加入到事件的道德审判中去,不仅加剧了不实信息的传播,还严重侵犯了事件当事人的权利。

媒介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普通网民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甚至是一些网络大V 的媒介素养更是有待提高。许多网络大V 并不是刻意去用“求扩散”、“求真相” 的方式来传递虚假信息,而是他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在传递不实情况。流言止于智者,从上而下全民媒介素养的提升才能够从根源上根除网络谣言。

3、建立新的新媒体评价机制

收视率、收听率是传统媒体的评价方式。为了博得收视率,各家电视台、报纸使出浑身解数,不惜做出虚假、耸人听闻的节目。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更是发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感慨。但在网络环境下,新媒体仍然是用“粉丝”数量、转发数量、关注程度这些类似于收视率的东西来衡量。

人天然就有猎奇心理,对那些高调、夸张的奇闻轶事感兴趣,流言传播者正是利用这个软肋来左右民众的视野。在去权威化的网络环境中,需要的是去功利化的新媒体,也用去功利化的标准来评价衡量新媒体。进一步改进、完善评价体系,凸显新媒体善治标准,评价微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用社会价值导向评价新媒体。

结语

网络自其产生之时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社会生活便捷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弊端。当前网络充斥着虚假信息,蔓延着消极极端情绪,被商业绑架的网络世界威胁着社会稳定,阻碍着社会发展。良性有序的网络环境的构建不仅需要职能部门加强管理,更需要传统媒体的支撑、全民媒介素养的提升以及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多管齐下才能够事半功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邹军:《看得见的“声音”———解码网络舆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②李勇、彭鹏,《社会转型期中德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1)

③肖怡,《传播结构与舆论生态》[J].《当代传播》,2006(3)

④何瑶、陈晓芝,《从受众视角解读微博现象》[J].《新闻爱好者》,2010(10)

⑤喻国明,《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J].《新闻与写作》,2010(1)

(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13 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