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作用
2020-12-24 15:38:48 来源: 佚名
点击:0次
评论(0)
摘 要:目的:探讨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7 d及1个月眼压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压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并发症情况少,治疗安全性高。 关键词: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难治性青光眼又称复杂性青光眼,是指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眼压,或常规滤过性手术预后不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主要表现为患者眼压升高、视力下降伴随眼部胀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永久性失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小梁切除术,但手术成功率较低,术后并发症较多,治疗效果较差。因此,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房水引流治疗的不断改进发展,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时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分析了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2~79岁,平均66.91岁;病程3~10年,平均6.25年。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6~88岁,平均67.88岁;病程2~10年,平均5.65年。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经眼底、房角镜检查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3)经药物或激光治疗无效,且能够耐受术后治疗。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3)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项研究。 方法:(1)研究组采用express引流器植入,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单,采用球后阻滞麻醉,在上角膜缘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角巩膜,以角膜缘为基底,做成3 mm×3 mm四边形,切口的深度约1/2或1/3巩膜厚的巩膜瓣,巩膜瓣下用穿刺针进入前房内作一平行的预置切口,将express引流器用平衡盐溶液进行湿润,经过预置切口的引导置入express引流器,缝合巩膜瓣,在角膜边缘缝合结膜,最后在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0.4 mL;(2)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在颞下方进行角巩膜缘角膜穿刺,穿刺针大小应可使细冲洗针头穿入前房,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眼球,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距角膜缘8~10 mm,在直视下沿巩膜平面向前分离直至角膜缘,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3 mm×3 mm四边形,切口的深度约1/2或1/3巩膜厚度,将浸润有氟尿嘧啶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5 min后祛除,用生理盐水100 mL反复彻底冲洗干净,以巩膜瓣下角巩膜缘后界前切除2 mm×2 mm角巩膜包括Schlemm和小梁组织,将小梁剪刀平行于角巩膜缘做周边部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连续缝合球结膜瓣切口,经角膜穿刺处向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水,以便恢复前房和了解结膜伤口渗漏情况。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情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术后低眼压、前房出血、前房过浅、滤泡形成不良等。 疗效判定标准:(1)显着成功:术后不需要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患者眼压控制在10~21 mmHg或眼压下降30%及以上;(2)部分成功:术后需要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能够将眼压控制在10~21 mmHg;(3)失败:术后需要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情况较差,甚至视力下降,病情恶化。治疗成功率=(显着成功+部分成功)/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眼压水平比较:两组术前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7 d、1个月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试验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试验组术后低眼压1例、前房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术后低眼压1例、前房出血3例、前房过浅3例、滤泡形成不良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7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2)。 讨论
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治疗目的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情况,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常见的小梁切除术是通过切除患眼巩膜条及周围的虹膜组织,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房水引流通道,将房水从前房引流到结膜下间隙,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眼压,达到治疗效果。氟尿嘧啶溶液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作用于患者眼部能够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合成,从而有效抑制患眼血管纤维细胞合成,抑制滤泡瘢痕形成,降低患者术后低眼压、前房过浅、滤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但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效果较差,术后患者依然需要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手术成功率不高,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需要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是一种房水引流器治疗,其作用机制为在患眼结膜瓣下植入青光眼引流器,将房水应流至巩膜瓣下间隙,被周围组织吸收,降低患者眼压水平,达到治疗目的[4]。相较于小梁切除术治疗,其优点在于:(1)采用无毒、亲水的丙烯酸酯材料制成,生物相容性好且不会被眼部组织所吸收;(2)治疗创口小,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术后前房出血并发症;(3)青光眼引流器有副引流孔,待术后渗出物和纤维组织堵塞引流孔时,起到引流作用,从而长时间维持患者眼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前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7 d及1个月眼压恢复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眼压水平,但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眼压水平会随着时间升高,治疗效果较差,有复发危险,而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能够长时间维持患者的眼压水平,达到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采用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够长时间控制患者的眼压水平,治疗成功率高且并发症情况少,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科.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作用[J].中华试验眼科杂志,2017,35(4):362-367. [2]彭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18,13(4):23-24. [3]于雪婷,孙兴怀.青光眼手术滤过通道抗瘢痕化的药物研究[J].国际眼科纵览,2018,42(5):289-296. [4]骆晓琴,曹淑娟,马云成.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5):99-102. [5]欧阳高翔.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48-49. [6]安丽,刘彬,涂松,等.EXPRESS引流阀前房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观察[J].云南医药,2017(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