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央视《新闻调查》的叙事解读

央视《新闻调查》的叙事解读

【摘 要】央视《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理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报道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赞誉。本文从叙事特点方面对《新闻调查》叙述要素进行解读,探讨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叙事 《新闻调查》 视听作品

自1996年开播以来,迅速赢得观众认可的《新闻调查》在业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不断成熟的叙事手法也为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树立了典范。电视调查性报道叙事风格与结构的进步也提高了我国视听新闻作品的整体水平。叙事结构与风格的研究其实就是研究在视听新闻作品中如何更好地“讲故事”,如何去把一个人人都可以讲的故事在视听新闻作品中讲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这也是电视新闻作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为一档严肃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调查》见证着中国电视发展的每一个台阶,并在电视技术不断更迭和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的挑战中长盛不衰且影响深远。本文从叙事结构和风格的角度,探讨《新闻调查》栏目在叙事手法上成功之道,以期为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手法在日后的发展上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新闻调查》——视听新闻作品中的典范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①自1996年5月开播以来,经过十八年的探索,该栏目已成为了一个成熟老牌的、家喻户晓的新闻品牌,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独特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作为视听新闻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新闻调查》不断突破自身的节目制作局限和创办理念的革新,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有代表性的节目选题

相对于非视听类的新闻作品而言,视听新闻作品吸引观众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带给观众炫目又富有感染力的声画体验,而应在选题上就有制胜之方。在节目题材的选取上要着力选取那些适合运用视听手段来表现的选题,这直接影响观众是否有继续看下去的愿望。《新闻调查》作为央视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节目制作严谨,态度严肃,不同于地方台的猎奇、夸张,充满噱头的选题理念,而更加注重选题的代表性和价值,一般会选取近期发生的较有社会意义的热点问题。比如2012年3月17日播出的《苦涩熊胆》等,选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在节目中通过优良的制作,富有逻辑性的阐释和探讨,探寻思索其背后的故事和反映的意义。

2、有人文色彩的节目内容

作为一个严肃的调查类新闻节目,《新闻调查》的报道内容具有十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感情色彩。在节目中,记者式主持人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事件中的人身上,而不是仅仅报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在报道中,不管用何种叙事顺序,也无论最后事件的症结和解决情况如何,目光都不会从人的身上离开,关注人物在事件中起的作用,关注人物的生活现状、心情、感受等。这可能是《新闻调查》之所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也是其富有人情意味的体现。比如,在《何老汉寻子记》节目中,记者的关注点始终在那个平凡的、不停寻找儿子的农民何老汉身上,关注他寻找儿子的艰难历程,关注人物本身的心情和感受。

3、有独特风格的叙事艺术

《新闻调查》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它。宏大叙事作为一种叙述手段,曾经广泛影响着新闻报道的方式。它着力于构建和传达在一种主题性思想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的表达,其中的人物和事实只是起说明和象征作用,居于次要地位。早期的《新闻调查》就是受到这种宏大叙事的影响,选题多是关乎民生大计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比如抗洪抢险、国企改革等。在2003年4月改版后,节目做出了调整,开始构建“微观”主题,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人物和事件上,将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表现,开始注重叙事视角的“小”和选题角度的“微”,真正开始“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二、《新闻调查》的叙事艺术

《新闻调查》立足于平凡人物真是事实,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叙事视角和风格彰显了《新闻调查》的个性和魅力,加之柴静的主持风格,令报道充满张力与人文情怀,实为我国视听新闻作品在叙事方面的重大跃进。

1、叙事视角上注重微观,内焦点叙事

叙述视角,就是叙事时的角度,通俗地讲,就是叙述者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观察和叙述故事。不同的视角必定会带来不同的感知结果。叙事视角构建起了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特定角度。②就一个新闻性较强的视听新闻作品来说,叙事视角是叙述该作品中人物或事件的观察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视听新闻作品的框架和呈现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表达效果和受众对作品的感知。

《新闻调查》中最常见的叙事视角就是内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又称限知视角,以故事参与者的角度来观察事件。限知的叙事者所叙述的每件事,都是人物自身的感受、想法,凭借人物自我的感官去看去听,只能转述叙事者自己的从外部接受到的信息,产生的内心活动,对其他的人无法确切知晓,只能像旁观者一样猜度和臆测。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事情的真相才逐步展开。这样的叙事视角下,包括受众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只能了解叙述者所参与的那部分发生的事情,造成某种程度上和某个角度上的空白和未知,从而引起观众的好奇,并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中所采用的叙事视角就是典型的限知视角叙事,各个采访对象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阐述立场,表达观点,无法跳出自身的视角。

2、叙事方式上注重事实,层次分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传播方式已逐渐得以确立,电视逐渐摆脱了传播内容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方式,开始用镜头去展示活生生的现实,开始注重事实本身,感性地去表现事实的细节。《新闻调查》段落分明,层层深入,阶梯式递进,在每个段落上设置一两个悬念,揭开这些悬念后,再进入下一个段落,直至谜底全部揭开。注重事实,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很像我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传统评书中的“抖包袱”、“卖关子”。《新闻调查》在结构上,将节目分成几个板块,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向前推进,每8到10分钟形成一个段落,一般用隔断来标记和提示重点,通过记者的现场报道或画外音引出下面新的调查内容。围绕事件中具体的问题,层层抽丝拨茧,逼近答案和真相,形成层层递进的结构形态。

3、叙事结构上设置悬念,混合结构

调查性报道因其结构性比较强,在视听新闻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上居于引领地位。调查性报道时通过对一件事实的调查,从而揭露出隐藏在后面的真相,属于比较费力、时间较长的报道形式。对于调查性报道而言,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悬念式叙事结构、推理式叙事结构及混合型叙事结构。笔者认为,三种叙事结构都是在悬念设置上得到了各种体现,都是对结果未知型叙事方式的良好运用。

4、叙事语言上不事雕琢,注重情感流露

视听新闻作品相对于报纸、广播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声画并茂。记者既要利用画面,又要充分利用叙事语言,对于电视新闻调查类节目更是如此,可以说,电视新闻调查类节目制胜的关键在于叙事语言的把握。CBS《60分钟》著名的制片人唐·休伊特说“真正吸引受众,使观众成为真实受众的是写作,是语言。”《新闻调查》节目正是很好地把握了节目制胜的法宝——叙事语言,它充分地利用了视听新闻作品中的画面语言与声音语言,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5、叙事时间上的多种时间顺序交替使用

关于叙述时间,热奈特认为:在叙事中,叙述者不得不打破事件的自然顺序,把它们以叙述者的喜好重新排列起来。同时叙述者也可以改变叙述的速度和频率。热奈特把叙述者对时间的控制分为三个研究范畴:顺序、时距和频率。在这三个范畴下,热奈特细致分析事件的倒叙、预叙、概要、省略、场景等,指出叙事事实上是叙述者与时间的一种游戏。③

经过多年的实践,《新闻调查》节目不断探寻,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叙事方式,形成了有利于发挥视听新闻作品要素功能的叙事艺术。同时,《新闻调查》节目在带给人们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引人深思。它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题材的选取,画面的拍摄,叙述的角度,记者的出境方式以及后期编辑剪辑的逻辑性和节奏感等等各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闻调查》完整的有机互动整体,并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入人心。《新闻调查》在其叙事方式技巧上的精准把握,更为《新闻调查》栏目的成功运作增添色彩凸显活力,让每一位受众感受到每一个故事的耐人寻味和意味深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顾军,《〈新闻调查〉特点分析》[J].《采写编》,2007(6):15

②朱睿雯,《〈新闻调查〉的叙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③葛翔,《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叙事学解读》[J].《现代视听》,2008(6):36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