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浅谈女性新闻工作者的优势利用——以柴静为例

浅谈女性新闻工作者的优势利用——以柴静为例

刘品初

【摘 要】目前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行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线,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女记者中,柴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强烈的女性特质以及因此导致的诸多争议,是我们研究女性新闻工作者优势与困境的范本。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柴静 女记者 新闻采访 细节 感性

“女人是天生的信息传播者。”尽管在新闻实践中女性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劣势,但女性亲切细腻的采访和工作风格往往能带来新颖独特的新闻报道。柴静是活跃在新闻界的中国知名女记者之一,柴静的从业和采访经历也成为研究女记者职业发展过程中优势发挥和劣势规避的典型案例。

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从业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容易接近被访者,建立平等信任关系; 感情细腻, 注意细节; 关注弱势群体,注重人文关怀几个方面。

一、容易接近被访者,建立平等信任关系

采访完“虐猫女”,柴静写道:“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尽管柴静评价取得被访者信任“如此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女记者在接近被访者时确实比男性更有优势。

在现实的新闻采访环境中,被访者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大都会带有恐惧、逃避等心理,而女性具有天生的亲和力,其温柔、母性等特质更容易让被采访者产生亲切感,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她们善于理解他人,善于倾听,营造出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同时善于寻找话题和采访突破口,在很短的时间里架起沟通之桥。

在柴静的多期节目中都可以看出柴静善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宽容去试图理解受访者内心的感受,对被访者的遭遇表现出关切、感同身受,从而得到被访者的信任,突破采访的瓶颈。

在《双城的创伤》节目中柴静想采访五个试图服毒自杀的孩子之一的小蔡,小蔡的母亲拦住门说:“不要拍,我女儿早好了,以前是被人带坏了。”

在这种情况下柴静问:你知道她为什么服毒吗?

柴静:她多长时间没说话了?

蔡母:十几天了。

柴静:你担心吗?让我试试吧。

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小蔡的母亲最终同意了让女儿接受采访,柴静用最平常的闲话家常的方式让小蔡的母亲感觉到她的关切,并取得了她的信任。

柴静注意与被访者保持平等关系表现在身体姿态与语言两方面。

首先,从身体姿态角度来说,《探寻买卖儿童背后的生命观》节目中为了让自己的眼神能够与十三岁的女孩有目光的交流,柴静几乎整个谈话过程都弯着腰:女孩低着头靠着墙站着说:“我很高兴见到你们到我家”。柴静微笑俯下身并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谢谢。这是我们来到潮油之后,第一次听到一个人说欢迎我们来这。所以,我们也谢谢你。但是你知道吗?我们来到这儿后每一个人都会跟我们说这个地方男孩才是最重要的。女孩将来是要嫁出去的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你听过这样的话吗?”最终,女孩说出了弟弟被买来的经过。

从话语角度分析,在《以生命的名义》这期节目里,柴静采访艾滋病患者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柴静:你认为自己的性取向是一种病?

冀飞:对。我把家里拿给我学钢琴的钱找心理医生。

柴静:找心理医生?

冀飞:曾经强迫自己。

柴静:怎么强迫?

冀飞:就是不去接触任何一个男孩子。

柴静:这种情况下你能快乐吗?

在采访中,柴静把艾滋病患者冀飞当成一个普通人,以平常、客观、友善的态度与对方交谈。“这种情况下你能快乐吗”体现出柴静在真正考虑被访者的内心感受。

但温柔平等的女性特质并不意味着在真相和事实面前的轻易妥协。柴静问判了因“不听话”而被双规的民营企业家三年刑的法官:这个案子,您明明知道这份意向书不是原件为什么还要采用它?

……

法官:不是原件,你相信就行了。

柴静:那您为什么采用一个不是原件的?

法官:我没有采用,我哪有采用了?

柴静:法官,这儿,这儿,第六点。

法官:我还有一二三四五七八,你为什么只查我第六点?

……

柴静:您还是采用了它。

法官:我至今还认为他是有罪的,你不要成为别人的工具。

柴静: 法庭辩论的时候,辩护律师说司法不要成为工具,您怎么看?

柴静就这么用“温柔一刀”一小刀一小刀地把事情真相剖析在观众面前,这也就是柴静所说的“我们不需要与谁为敌,我们只需要解除,共同来解除我们身上的问题,从这当中睁开眼来看见他人、看见自己”。

二、感情细腻,注意细节

对男女生理差异的研究表明:男性言语往往采用线形模式,习惯将故事要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不会太注重细节;而女性言语则倾向于更详细地将所涉及的人物以及发生的其他信息都牵扯进来。

女性记者常常能通过敏锐的感知和洞察捕捉到男性觉察不到的信息, 并善于从细微、精巧处做文章,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对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和周围环境的敏感对事态发展的机敏把握使得她们在采访活动中更易取得成功。

柴静采访李阳妻子的时候给她带去一束百合花,情感细腻可见一斑;柴静同样善于观察思考,对细节极为在意,采访卡梅隆的时候首次用英文采访,因为她觉得对方是个喜欢挑战的人。

这种感情上的细腻体现在站在被访者的立场,关注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感情,“我去采访讨薪8年未果的农民,在他坐过的法院台阶上坐着,体会他的无助;我去采访拆迁中丧子的母亲,看着她泪流满面;我去采访注射了‘奥美定’的女人,用手触摸她胸部里的硬块,知道这个将永远无法根除……”

用柴静的话说就是“如果你能理解他何以如此,再把他站立的那个地方松一松,空气进去了,水进去了,那个土壤变得湿润了,变得松滑了,他两个脚站的时候就不会粘固其中,他就会左右摇摆”。有了对被访者生活和状况深切细腻的感受,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动人。

正是因为女性天生的感情细腻和对细节的敏锐,往往能在重大的热点的题材中找到独特的视角,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报道。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其他媒体都在采访奥运冠军,柴静则将镜头对准了伊拉克短跑运动员达娜、为了给儿子治病以三十三岁年纪参加体操比赛的丘索维金娜、手举亡妻照片站上领奖台的举重运动员施泰纳、带伤参加跆拳道铜牌争夺战的苏丽文、在自行车比赛中只拿到第十五名的香港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和屡次在最后一枪错失金牌的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做成了一期叫蕴含人类奥运精神不朽瞬间的《奥运瞬间》,在纷繁多样的奥运报道中让人眼前一亮。

三、关注弱势群体,注重人文关怀

女性的“母性”情怀和性别特征决定了其对个体命运尤其是弱势群体命运的同情和关怀,并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对人的现实生活状况、整个社会和国家面貌的认识。同时女性记者在采访女性、儿童等群体时具有天然的优势,涉及细节、个人隐私和具体理由等问题更容易得到回应。

在《以生命的名义》中,柴静对同性恋者的妻子小雯说:“我听你说婚姻生活的经历,我很同情,从你的描述当中我也会去想象你丈夫内心的经历,他一定过得也很痛苦。”

柴静还问小雯:“在你跟他结婚的这些年里,你们的夫妻生活还是正常的吗?”柴静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表达对小雯的同情和理解,并在采访中涉及了婚姻中夫妻生活这样的隐私,可是由于其女性特征就并不会让观众觉得唐突。

《杨柳坪七日》中柴静采访了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儿子的叶哥叶嫂,柴静跟他们闲话家常:“我这来了几天,你喝好几顿酒了,可比去年喝得多。”

叶哥:以往从不喝酒,现在没儿子管我了,原来呢,他在的时候就说,爸爸,你少喝点,有客人你在喝一杯嘛……我还希望,有朝一日,有下一个儿子的话,还像我前一个儿子那么听话,哎呀,简直是万福,真的是万福。

柴静:但是叶哥,你现在还要生孩子啊。生孩子你不能喝酒,对吧?

……

柴静:你得答应我们。

叶哥:我一定答应你。

在这一来一往的闲话家常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柴静对叶哥叶嫂一家命运的关切,平淡处隐藏的人文关怀极为动人。

除了关注个体命运外,我们还每每会在柴静节目的尾声处看到个案之于社会整体意义的延伸。《新闻调查--许霆的罪与罚》柴静最后的结束语:许霆案件的程序已经走完,但是多年之后,当人们评价这一事件的时候,依据的不会是简单的案件结果,而是当我们的司法和社会遭遇巨大挑战的时候,事件当中的任何一方,包括媒体与公众,能否以足够的智慧与诚意去化解,能否捍卫公民的权利与法律的尊严,能否尊重与守护人类的共同理性。柴静将许霆案从个案延伸到了司法、媒体、公众等宏观层面,提升了节目的层次和深度。

优势利用需要建立在正确认识和看待到自身劣势和局限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借助柴静的采访范例谈完女性新闻工作者的优势后,再借柴静的诸多争议讨论一下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劣势规避问题。

大体上来说,女性在处理事情时比男性更容易感性,可是作为记者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客观理性是最重要的,感情用事则是大忌,这就形成了女性与记者行业的先天冲突。

柴静在《双城的创伤》那期节目中给孩子擦了眼泪,人们把柴静在这期节目中的表现称为“泣声采访”和“表演性采访”,柴静自己反思这种感性是对是错:“我心里的规矩走了好几个来回,也还没有那个最后的答案。当下只觉得,太固执于一个律条,觉得记者就应该怎么样,非要夸张,或者非要掩饰,都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自己的过于在意。”

其次从身体条件上来说,女性通常比男性柔弱娇小,而记者长期外奔波并常常要面对突发状况,这又造成了女性相较于男性在记者这一行业的又一弱势。

虽然身体条件上有弱势,可是女性面对新闻的勇气和追求却并不比男性差,柴静当年一战成名敢站在“非典”的第一现场,在这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柴静做过暗访,受到过黑社会的威胁,出现在余震不断的地震现场,跟贪官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这些都是靠勇气和新闻理想克服女性身体劣势的例子。

女性记者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力量,虽然有着不可否认的劣势,但只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发挥女性在记者工作中无可替代的优势,认真诚恳地对待每一次采访,就可以“语言犀利,执著于对真相的探问,情怀柔软,悲悯而且充满诚意。”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