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网易图片专题《看客》的主题框架与意义生成

网易图片专题《看客》的主题框架与意义生成

陈媛媛

【摘 要】《看客》作为商业门户网站图片专栏的一抹秀色,丰富了新闻书写和解读手段的多样性。“有态度的视觉新闻”通过国际化视野下的横向观照与历史纵向梳理相结合的方法,为观众提供富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视觉饕餮。固定的主题框架和新闻价值综合决定每期议题的设置,通过去煽情化客观呈现和技术化编织隐喻的方式让观众于组图的整体结构中体味编辑的深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看客》 主题框架 意义生成

20世纪本雅明反思技术复制功能,促使艺术品从仪式价值中解放出来,“光晕”(或灵韵)渐渐被商业价值代替。而今,影像文化对社会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为人类建构了以“拟真”、“符号”为基础的感知世界。同时,媒介化生存时代为视觉传播提供了更广的空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手机网民保持增长态势,已达5亿。①作为门户网站的“轻骑兵”,新闻图片专栏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攫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撒手锏。腾讯网原创新闻图片栏目《活着》、《中国人的一天》、新浪《看见》、《天下》、网易《看客》等一批优秀的网络图片专栏涌出,丰富了观众的“视界”。

网易新闻图片专栏《看客》自创办以来,读者评论每期高达数万条,影响广泛深远。本文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运用视觉文化理论探究图片生产背后的视觉表达方式和意义生成模式,试图解析以“有态度的新闻图片”为编辑方针的《看客》的态度呈现机制。

《看客》自2010年7月14日创刊至2014年6月12日共计340期,每周至少一期,每期图片14-54幅不等,一年期数约在83-87之间。为保证抽样代表性,本人按照时间排序抽取创刊至今每月首期共计48期进行浏览研究。

一、《看客》主题框架解读

“客观呈现、理性叙述”是《看客》专栏的总体特色,除此之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图片议题上,国际化视野下的政治、社会议题占据主导地位;图片的内容构成方面,以人物为主体的图片占据大多数,不以人物为特征的图像反映的多是建筑、自然场景;表达手法上,纵向梳理与横向对比相结合是态度呈现的主要手段。这些特征与每期的主题框架息息相关。

《看客》每一期的策划,都反映了社会进程。它从社会动态中捕捉事件,提炼出观点,形成系列组图;将一项项议程放置于社会的巨型显微镜下,充当着这个时代的社会学切片,并为解读数十年的社会进程提供了另类视角。通过对样本的框架分析,可以发现《看客》关注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似性,主要表现为以下6种主题框架:重大事件、著名政治人物、荒诞社会怪象、历史传奇、另类人群揭秘、社会经济变迁。(见表1)

1、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的新闻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新闻图片在描绘政治运动、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时,其强烈的现场性为观众提供了“在场”的视觉和情感感知,渲染了家国同悲或共襄盛举的集体情感,同时因为新闻图片对事件发生时空感的模糊和超越,建构并形塑了大批观众的集体记忆。世博会、美国大选、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全球重大事件借助图片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和体验方式。喜悦、悲情、嘲讽、惊奇等各种情感元素借助图片得到传达。

2、著名政治人物

英雄和历史本就是相互造就的关系。《看客》从不单纯介绍每一个著名的政治领袖。他们常与各种事件、富有代表性的经历、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瞬间一同被记录下来。宦海沉浮、权力角逐、绯闻纠纷等是围绕政客周身的永远话题。《看客》惯以“扒家谱”的方式按照时间线条讲述政客们一生中的重要节点。在力求呈现政客性格能力的复杂性之际,促人思考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

3、荒诞社会怪象

《看客》十分留心当下中国社会的荒诞怪象,假期游客扎堆出行、祭祀先人手段推陈出新(烧数码产品、代人扫墓等)等不少匪夷所思的现象不断涌现,《看客》针对中国社会的病症发挥的作用可以用“只把脉不开方”来形容,因为它始终寄希望于“围观改变中国”。

4、历史传奇

此类主题以介绍波谲云诡的战争年代极富传奇性的军备为主,黑白色彩的老照片映照出彼时航母、军舰、战斗机等军备的概况。图片囊括了与关注对象相关的人物和事件,立体呈现图片主体在当时军事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真切印证了克罗齐那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5、另类人群揭秘

经济时代图片的竞争力源于恰到好处的视觉刺激迎合观众心理需求。窥私欲、意淫癖等是埋藏在许多现代人内心深处的隐性需要。《看客》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对特殊人群、弱势群体的客观叙述,一方面力图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成功还原被忽略人群乃至被妖魔化、污名化人群的真实现状。

6、社会经济变迁

此类主题拒绝“宏大叙事”的操作手段,多以“以小见大 细节探微”的方法梳理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轨迹和由此带来的思想、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变化。以《谁动了中国的自行车》为例,组图从日常代步工具“自行车”切入,呈现上世纪60年代起至今自行车在中国社会的兴衰以及人们对其实用价值到骑行体验再到符号价值观念的演变。

二、《看客》图片意义生成模式

罗兰·巴特在《形象修辞学》一书中将广告信息的意义生成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语言信息”、“无符码的图像信息”和“编码的图像信息”。②新闻图像的意义生成结构也可按此路径进行分析。图像的景别、色彩、画面元素构成等类似于巴特所谓的“无符码的图像信息”,而画面“形象”类似于被人为编织进隐含意识的“编码的图像信息”。每幅图片的标题、内部的文字符号及配图的文字说明作为“语言信息”传达意义。

1、语言信息

图片的意义一定是图片形象与语言信息互动的产物。单纯的图片其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十分随意的。而文字恰好给其所指划定范围,使其摆脱意义浮动的状态。罗兰·巴特认为这正是“语言信息”的“锚固”功能。③ 《看客》图片意义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其两大“语言信息”:标题和配图说明。

表2是于样本中抽取的5组标题:

仅看标题,形容词的使用表明了编辑意欲传达的情感态度。因此,通过标题生产意义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2、形象之外的隐含意识形态

图片本身是无意识的,但是拍摄者会借助色彩、景别、构图等元素建构起新的意识。在渲染悲情的图片中(如右图),拍摄者擅以冷色调作为基调,以空旷浩渺的全景和远景刻画人物的无助和迷茫的心理状态。其间种种的隐喻、象征被读者默然接受,达到传受主体心灵间至深的共鸣。技术手段的应用结束了摄影仅作为纯粹记录客观再现工具的时代,视觉观感的丰富性是引起观众联想、吸收其中意识形态的有效手段。

3、形象之内的意义生成

图片的意义除编码者附加的意识形态外,很大一部分源自被记录主体的表现,即在特定语境下被摄主体自身的存在状态。布尔迪厄在1966年的《论知识分子场及其创造性规划中》最早提出“场域”的概念: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或半自主的社会空间或意义空间,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常规和规则,“在这个空间里……,对任何与这个空间有所关联的对象,都不能仅凭所研究对象的内在特质予以解释”。④图像传播效果的发生并不局限于其所固有的色彩、景别等要素,它必须通过与社会大背景的互动才能够真正建构含义、发生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构成要素均会对图像所承载的主题构成影响。因此,形象之内的意义必须具备社会大背景的关照和人们认知背景的一致性才能释放信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

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②③陈永国主编:《视觉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

④周勇、黄雅兰,《从图像到舆论:网络传播中的视觉形象建构与意义生成》[J].《国际新闻界》,2012(9)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