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权威声音清新表达——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在“变脸”

权威声音清新表达——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在“变脸”

韩粉琴

【摘 要】改进会议活动报道是党报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特别是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出台后,各级党报纷纷对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本文试从新闻标题、主要内容、语言风格、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脸”,晒晒各地媒体将“权威声音”进行“清新表达”的生动实践,并从机制探讨如何形成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改文风的共同合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议活动报道 改文风 变脸

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出台后,各新闻单位进一步规范新闻报道,转作风、改文风,在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会议活动报道变得越来越有新闻味、越来越接地气。

一、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从枯燥的“板脸”到生动的“变脸”

曾经,我们党报对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始终“板着一副面孔”,大量使用会标式、口号式、浮夸式标题,大而空、虚而浮、不知所云,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报道内容往往流于程式,抄文件、录讲稿、说套话、重程式,八股味,长篇空论,味同嚼蜡。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很多地方媒体积极探索、转作风、改文风,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从官腔八股中走出来,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载体表现形式,都在悄然作出改变。让人感到一种亲民的作风、清新的说话风格,一股正能量在涌动。

1、从标题看变化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窗户,窗明眼亮则抓人眼球,吸引阅读。

现在很多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的标题,注重新闻眼的挖掘,标题有动感,有细节或个性化的语言,口语化,有人情味,接地气,并注意字数限制,简洁明了,很是吸引眼球。

试看今年以来的一批地方党报,在对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中,对新华社通稿的标题进行重新制作:

习近平强调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

(新华日报2014.5.28)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扬州日报2014.1.15)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一行

两岸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

(深圳特区报2014.5.8)

同时,各地党报在报道地方主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时也大胆创新提炼标题:

谢正义朱民阳洪锦华等看望政协委员 要求——

一起想 一起干 一起苦

(扬州日报2014.1.11)

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谢正义指出:春节到了,拜年的人多了,党员干部要想一想——

这些人为什么要给你“拜年”?

(扬州日报 2014.1.26)

市领导给“裸跑弟”多多回信

希望他和小伙伴们“参与到青奥中去”

(南京日报2014.4.4)

改文风,从头开始,从标题开始。这样的标题很亲切、很温暖、很实在,有了新闻性、人情味,也有了可读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短实鲜活,真实可爱,让人眼亮心热。

2、从内容看变化

自中宣部提出“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确定内容,说真话、写实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明确要求后,现在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呈现出新闻化、民生化、信息化等趋势。

首先是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新闻化。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本来就是新闻报道的富矿,重要领导人在会议活动中表达的新思维、新观点、新提法、新思路、新措施、新动作本身就是新闻,需要记者有一双慧眼,从文山会海中及时捕捉识别,采撷出来并传播出去。领导人讲话中有新闻,领导人的调研、视察、部署工作情况更是新闻,我们不妨在报道中淡化领导色彩,报道工作情况,反映其决策过程、施政思想、个性特征,揭露隐藏其中公众欲知应知未知的事实,举重若轻,善讲故事,凸显个性,从而完成时政报道新闻化的跨越。

比如,2013年4月11至15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高邮市金港村驻点调研,笔者所在单位《高邮日报》转发了江苏《新华日报》的长篇通讯《里下河的四月》,选了一张常规配图,罗书记拿锹在林间劳动。而同期的《新华日报》刊发通讯时,配发图片是村民姚长友勾着罗书记的肩亲切攀谈,这在党报绝对是非常规的,但两两相比,我们真正佩服新华日报编辑的选稿眼光,这张图片格外生动亲切,体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零距离、水乳交融的关系!这张照片果然影响巨大,第二天《新华日报》在头版又推出一篇报道《共产党干部就该和群众这样亲》,讲述这张照片产生的社会震动以及图片摄影出现前后的故事,并配了4幅图片。南方周末一位记者称:“这张照片展示了中国官员的亲民形象,将成为中国政治影像的又一力作。”省委书记罗志军本人也高度评价了这次采访报道。

由此可见,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记者真正抓住新闻眼、找准兴奋点,突破常规报道,老百姓欢迎,领导更认可。

其次是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民生化。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并非是高高在上、远离群众,记者同样可以怀揣以人为本的理念,怀揣责任感,有选择、有判断地将新闻事实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倡导一种社会观念和社会风尚,延伸出一个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尝试价值的社会主题,将百姓小事小问题与政府大事大政结合起来,做有温度的新闻,做能引起百姓共鸣的时政新闻。

从下列一批新闻报道的标题中,我们可以看看浓浓的民生情怀。在这里,新闻报道因重要领导人作为人而生动,因真性情而美丽动人、因语重心长而深刻感人:

习近平春节前夕冒严寒踏冰雪慰问边防官兵——

“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在离国界线2.5公里地段看望一线执勤官兵

(扬州日报2014.1.29)

市长任“河长”

我市将建河道管护联席会议制 93条省骨干河道都要有“河长”

(苏州日报2014.1.30)

笔者在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中也曾作过尝试。一位市领导视察中考阅卷现场,并与考生家长座谈交流。面对考生家长“让孩子上哪儿的学校”的纠结,市领导分享自己当年为孩子择校经历和感悟:

当年孩子中考成绩一般,有能力让孩子上本地最好的高中,但最优的环境反而可能让中等生产生压力和自卑感,所以选择普中、普通班,高二分科时选择艺考,最终孩子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的本科段设计专业,目前就业顺利。

市领导的坦诚交流让大家倍感亲切,记者随后以《一位市领导的择校观——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为题,从百姓关注的民生角度报道市领导活动,得到领导本人的认可及社会读者的普遍好评。

第三是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信息化。领导人参加会议活动,讨论决定的政策、部署,很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需要记者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焦点,从百姓需求出发,以百姓视角观察,在报道会议活动的同时,获取并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效信息,用百姓语言展现,让宏观政策微观化、抽象概念具体化。

比如,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苏南京市市长缪瑞林率队调研公交场站,《现代快报》以《南京市长自带零钱挤公交》为题报道活动本身,同时,透露了公交换乘优惠有望本月底出台、出租车“双计费”6月底实施、7月底公共自行车实现“一卡通”等实用信息,丰富了报道看点。

3、从语言风格看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于是我们在新闻中看到一个个生动的报道,我们看到习近平同志的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和名言警句。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格被基层干部深深接纳,一股清新的会风、文风、领导讲话风格劲吹全国各地。比如今年年初的作风建设大会,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的讲话就有很多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述,《扬州晚报》在新闻报道所做的“标题辑要”就充分体现了领导人的讲话风格:

扬州人要清醒、清醒、再清醒,苦干、苦干、再苦干,集中力量再干几件大事。再好的思路不去做、不去干,“口号”会变为“口水”;做不了、干不成,美谈会沦为笑谈。

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持之以恒钉钉子,锲而不舍下功夫,闷头抓落实、闷声大发展,为推进扬州跨江融合。

在会议活动中,把文件语言、官方语言和学术概念转换成易读易懂的群众语言,运用鲜活语言说明事物、表达观点,形成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话语风格,这是领导人平民情怀、个人魅力的展示,媒体如何精准传神地表达,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这是会议活动报道必须要改进的方向。

4、从载体表现手法看变化

这种表现手法的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素材的运用,从单一呆板的消息报道,到消息、图片、评论、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信息链接、延伸阅读等一齐上,信息量更大、传播效果更强。二是版面布局变化,打破以往按领导职位高低排版,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来安排版面,从标题制作到核心提示、到内容、到链接,版面更活、更美观。

如2月19日,千龙网制作的一组漫画版“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成为舆论焦点。“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2月7日,在俄罗斯接受媒体采访时,习近平引用今年春晚上一首歌曲的歌名如是说。这句大白话给千龙网编辑团队以灵感,于是他们使用原创的卡通动漫形象,把习近平自履职以来的出访、会议和调研等情况展现出来,比文字稿深入人心,也适应读者的新阅读需求。这样的漫画、这样的大白话,拉近了总书记与老百姓的距离,是中国社会更自信和更开放的一种姿态。新京报等媒体特意采访报道漫画制作过程。

二、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改文风的机制探索

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在变脸,是媒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体现,是好现象、好趋势,可喜可贺,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改进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才刚刚开始,路还很长,还要不断探索。

我们看到,改变只是部分,大部分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还是老脸色,墨守成规,官腔官调,中规中矩、不吸引人。将重要领导会议活动报道从神坛走下来,切实增强会议活动报道的新闻性、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非一朝一夕之功,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形成改进会议活动报道的好的导向和氛围。

1、记者要出大力

做活会议活动报道,记者要创新,要出大力气,认真听,勤于思,精心写,动脑筋,否则稍有不慎可能拿捏不准、出偏差、出问题。鼓励会议活动报道创新,对记者要有合理的考核奖励制度。

2、新闻单位要合力

突破常规报道,无论记者还是编辑、值班总编等,都要多问、多思、多一份责任,这就需要新闻单位有一个联动机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起改、一起探索,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改进文风的要求体现到稿件使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奖表彰全过程中。领导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加强对采编队伍特别是年轻采编人员的教育培训引导,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3、领导要给力

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政治性较强,一般都有审稿程序,让权威声音清新表达,需要宣传部门制定一个可操作的统一规范,为媒体改文风分担压力;需要领导人和审稿人的解放思想,允许创新、鼓励创新,让记者和新闻单位勇于创新、乐于创新领导人的会议活动报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

责编:周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