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应理性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应理性

○张 荣

【摘 要】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今天的媒体更注重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一些媒体往往注重弱势者的艰辛、困苦,在报道中有意回避那些与之相关的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即使在人文关怀的报道中,也应该坚持新闻真实、全面、客观的报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人文关怀 理性

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泰德·格拉舍指出,应将新闻学教育回归到人性教育。因此,新闻记者在注重采访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素养、开启良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是记者博爱和心灵善良的体现,也是记者拥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采访报道中,记者对报道的人和物,倾注人文关怀,向读者和新闻人物传达社会的善良和美好,是一个优秀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

如今,无论是打开报纸,还是电视,都能看到充满温情的人文关怀的报道。大的方面,诸如鲁甸地震,新闻媒体对受灾群众生活的关注,对每个感动瞬间的报道,很多让人潸然泪下。小的方面,诸多《一条微博引发的“爱心接力”》,让固镇县急需O型血小板的36岁高龄产妇,很快得到大家的帮助;五河县13岁男孩小顺不幸患了白血病,姐姐杨萌萌决定捐髓救弟,通过媒体报道,事件持续发酵,大家不仅为贫困的小顺凑够了手术费,当地一所大学还主动录取了姐姐杨萌萌。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在《敬畏生命》中说过:“一个人给世界增添一点善良,就是促进人的思想和心灵。”如果每一位记者都能悲天悯人,同情那些不幸的人,帮助那些弱者,我们的媒体就能成为人文关怀强有力的宣传者和坚定的实践者,让人世间拥有更多和平、安宁与爱。

人文关怀中的偏差

在“三贴近”原则的要求下,各地媒体纷纷把目光对准了弱势群体,使他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媒体可以树立形象,甚至声名远播;而弱势群体通过报道,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记者出于同情,往往着重报道弱势者的艰难困苦,有意忽略一些新闻事实,正是这种忽略,让善意的帮助变了味。

某地一对贫困夫妇生下了罕见的五胞胎,很多媒体纷纷报道,希望人们伸出援手,帮助这一家。不久,这个贫苦的家庭被曝出,由于这对夫妇求子心切,在原本已经生育了孩子后,又服用药物生下了五胞胎。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在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今天,很多困难家庭都是严重超生,甚至有三四个孩子。或是不到法定年龄结婚,导致贫困,新闻媒体为了让他们得到帮助,往往对此避而不谈。

众所周知,掌握话语权的记者,可以通过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报道方式的灵活运用,甚至报道规模的把握,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些事件上,激发其情感,诱导其行为。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媒体对舆论的引导是一种主观意志附着于客观事实的产物。

如何做到理性的关怀

无限地接近事实真相是新闻记者天然的使命。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记者,在报道中秉持的倾向和情感应该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尊重所有的事实和事实的所有细节。这不仅是社会公众对媒体的基本要求,也是媒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须。

在网络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消息也越来越灵通,也更善于分辨和思考,信息不对称的封闭时代已经过去,真相终究会被揭开。因此,我们不能低估社会公众的判断力。

媒体先天拥有观察与质疑的本领,观察生活中不易被发现的问题,质疑大家司空见惯的现象,从而在道德层面拥有先天的权威性。这就更要求媒体在传达公众意见的同时,注重自我职业约束和道德考量,否则极易导致公信力的坍塌。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社会问题带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是特殊现象。媒体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一阶段应发挥特有的社会作用,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闻的真实性关系到媒体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媒体要担当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真实性原则。因此,在采访报道中,记者不仅要考虑新闻的真实性、全面性,还要认识到新闻对社会的影响。这就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思想水平、认识水平、业务水平高,才能将事情的本来面目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看到事情的真相。

培养高水平的记者,一方面靠自律,另一方面要靠管理。自律方面,新闻战线要求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进行学习、贯彻,正有力推动着新闻队伍建设、促进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管理方面,除了国家的行政管理,要更好地发挥各级新闻单位、工作者协会等的管理作用,通过服务来实现。

同时,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在对记者进行培训、业务学习时,优化新闻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如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哲学等内容,使新闻记者拥有更多、更全面的能力,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目前,正规新闻单位的记者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本身素质很高,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并不难,再加上制度的约束和媒体自律,记者大都能肩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难的是始终不渝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②谢春雷:《揭开真相:〈南方周末〉知名记者报道手册》[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③凌非:《中国媒体记者调查》[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蚌埠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