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网事”网住读者心——《淮北晨刊》“网事版”推进报网融合模式探讨

“网事”网住读者心——《淮北晨刊》“网事版”推进报网融合模式探讨

○朱斌 王龙根

【摘 要】日新月异发展的互联网,使得媒介竞争日趋激烈。报纸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必然要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而推进报网融合是增强竞争力,寻求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淮北晨刊》自去年初改版以来,新开辟的“网事版”遵循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借助网络拓展新闻源,尽可能延伸报道触角,使新闻内容更加广泛,报道形式进一步创新,不仅有力推进了报纸和网络之间的融合,而且使报纸较好地适应了读者当前不断变化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淮北晨刊 网事版 创新 报网融合

一、推出晨刊“网事版”,加速报网融合的步伐

“网事版”是报纸和网络互动、融合和对接的产物,常常围绕网络热点、有特色的事件和网络红人等进行选题,依据报纸新闻判断标准,用报纸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报道,体现报纸媒体的主流价值观。

2013年1月1日,《淮北晨刊》新一轮改版拉开了帷幕。此次扩版目标是在增加新闻版面的同时,整合专副刊资源,体现深度阅读价值,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凸显纸媒的优势。此次扩版中,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版面——“网事版”。

改版前,许多版块内容已经老化,不再符合读者的口味。版式也相对落后,缺少当前一些时尚元素,显得土气。另外,在新闻本地化、栏目创新性、内容贴近性上也有待进一步改进。而这次改扩版我们提出要创新报纸版面内容,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网事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面世的。

“网事版”以其时尚性、贴近性、互动性、幽默性、轻松性、消遣性,更好地实现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对接。积极关注网络热点,反映当下网络生态,紧跟生活潮流,也使得“网事版”成为拉近报纸和读者距离的最好载体。

目前,淮北日报社已形成“三报一刊两网站”的全媒体格局,为媒体间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办好淮北晨刊“网事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淮北晨刊“网事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整合、加工和报道。

二、晨刊“网事版”的特点及新闻传播功能

1、选材广泛,内容丰富

“网事版”取材于互联网,而互联网可以说是信息的海洋,——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网络红人不断涌现,网络热点持续发酵……与此同时,这些信息催生了大量网络读者,这些网络读者又是报纸潜在的阅读对象,他们往往会在难以抵抗互联网的“信息轰炸”而难辨是非的情况下,向更为权威的传统媒体寻求正确答案。淮北晨刊的采编人员犹如在沙里淘金一般,在信息的海洋里选择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信息,然后加工成新闻产品奉献给读者。

2、去伪存真,引导舆论

有些网站为了追求高点击率,常常使一些未加证实的传闻、谎言、诽谤等错误信息见诸网站,以制造轰动效应,吸引受众眼球。这些虚假消息混淆视听,导向错误,极易让公众丧失正确的判断,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引导社会主流舆论是其应尽的义务,有责任对错误的、引起公众热议的网络信息进行调查澄清,探寻事实的真相,为公众辨明是非,对热点网事作出积极回应。

3、报网融合,优势互补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它本身还存在信息碎片化、真伪难辨、过于庞杂等缺点,报纸开辟“网事版”就是要有效利用、培养、开发网络新闻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读者的信息需求。另外,网络语言以其简洁方便、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特点,常常被“网事版”的新闻报道有选择地借用,“使得新闻报道在即时反映网络热点的同时,以快速传播的网络热词迅速打通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的交流路径。”①

4、化虚为实,再现生活

网络展现的是一种虚拟世界,而报纸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活动,使网络世界从冰冷的工具理性走向人文关怀,走向活生生的人,走近人们每时每刻都可以经历到的生活。②“网事版”的报道,可以使得一些网络事件或话题继续升温,从而有效地干预事件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进而有效地干预现实生活。

三、打造晨刊“网事版”自身特色,创新新闻传播内容

1、整合网上信息,拓宽新闻渠道

随着网上新闻信息的日益增多和不断更新,读者普遍感到,虽处于信息海洋里,却难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网上新闻信息的无序性及内容的良莠不齐和真假难辩,也给读者寻找和利用新闻信息带来很大不便。但从另一角度看,以前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的渠道往往局限于官方发布、记者跑口,以及有限的热线报料和读者来信,信源较少、内容单薄、时效性差。而凭借着宽松、便捷的网络平台,记者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原生态的真实信息,无疑为拓宽报纸的新闻渠道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

淮北晨刊“网事版”有目的地挑选整合那些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既符合都市报主流价值观,又符合读者审美需求,既体现鲜明时代特色,又通俗不媚俗的信息,这些信息成为“网事版”新闻报道难得的素材。

2、依托“网闻求证”,正确引导舆论

网络上热传热议的新闻事件,常常因没有有关部门权威的声音回应,而导致严重的舆论危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此,主流媒体应有所作为,发挥正确引导舆论的主渠道作用。淮北晨刊“网事版”推出的栏目“网闻求证”,主要是针对一些难以确定的网络事件进行采访、调查和核实,还原事实真相,遏制谣言的散播。2013年10月和11月,淮北市民间疯传2013年是“水蛇年”,水大,奶奶要给孙辈买“金银鱼”,才能避邪消灾。对此,网络上也煽风点火。一时间“奶奶们”趋之若鹜,纷纷花大价钱购买“金银鱼”送给孙辈。记者专门采访了著名学者、淮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秉政先生,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淮北地区并未有这种民俗。目前社会上这种传言,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他建议市民清醒地看待这一现象,崇尚科学,理性消费,杜绝奢侈浪费。

3、“讲述”感人网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讲故事”是淮北晨刊大力倡导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网事版”在“讲述”感人故事方面做足了文章。“网事版”上刊登的故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注重普通市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美好追求。据笔者粗览统计,“网事版”曾报道的人物有教师、学生、残疾人、下岗工人等。《鼠标一点,菜品到家 首家“网上菜场”现身 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当起“卖菜翁”》《湖北襄阳“渐冻兄弟”为感恩社会“捐躯”回报 义举被网民“顶起”》《感恩母亲节,别忘了生命中最爱我们的那个人》等众多报道中的人物,以正面典型为主,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4、围绕百姓生活需要,搞好读者信息服务

淮北晨刊作为市民的“生活报”,特别注重实用性传播功能的发挥,因为实用所以市民才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着力把淮北晨刊打造成为市民生活的向导、行为的参谋,使其成为市民的“生活必需品”。“网事版”的许多报道选题,就是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生活,加以挑选的。既为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实用信息,还为读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比如,《网购新时尚:“独家订制”》一文,就是针对淘宝网上刮起的“订制风”,向读者介绍了一种新的个性消费方式——“淘友”可按照实际需求订制自己的个性商品。

5、展现风土人情,传播本土文化

目前,淮北市正在着力建设“精致淮北”,打造精深文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淮北晨刊“网事版”致力于挖掘淮北本土文化,搜寻历史记忆,开启城市内涵,介绍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6月,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一居民在修缮老屋时发现刻有“濉溪市”字样瓦片的微博广为流传。“网事版”以《还记得当年的濉溪市吗?修缮老屋发现刻有“濉溪市”字样瓦片引发年轻网友集体重温城市历史》为题,对淮北市的相关历史进行了梳理,引发了众多年轻网友的集体关注。

淮北晨刊“网事版”还积极为百姓代言,勇于揭露社会阴暗面,为百姓鼓与呼,成为一块舆论监督的阵地。《询问价格没购买遭卖家谩骂 我没有消费自由吗?》《“淘宝秒杀”网购中的钓鱼骗局》《好心帮同学刷淘宝信誉被骗690元石沉大海》等报道,推动了问题的迅速解决,维护了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淮北晨刊“网事版”经营近一年来,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但仍存在一些瑕疵。淮北本地市民的网事少,新闻报道贴近性不强;记者介入网事的力度不够,原创稿件比例较小;很多新闻报道呈现碎片化,只是简单再现网络内容,深度性不够;网上网下的互动性也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策划和创新意识,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只有如此,“网事版”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赵红玲,《从“中国网事”看媒体融合的“融接点”》[J].《新闻记者》,2012(3)

②杨广平、王希鹏,《化虚为实,回归生活:网络伦理教育生活化》[J].《大家》,2011(23)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