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彧 孟晓阳
【摘要】新闻阅评是种媒介批评。媒介批评是传播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因为比较新,所以在这个领域,从事实践和研究的空间很大,创新和探索的路子很宽。要想写好新闻阅评,必须要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精准提炼观点,同时要坚持专业视角,跟上时代节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观点视角创新温度
从专业角度看,新闻阅评应属媒介批评范畴。媒介批评是传播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因为比较新,所以在这个领域,从事实践和研究的空间很大,创新和探索的路子很宽。本文就如何写好新闻阅评,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广泛收集材料
脚踏实地,下苦功夫,全面收集材料,这是写好新闻阅评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阅评按所评对象,可以分为一事一议阅评、综合阅评两大类。而综合阅评又可分成三类:横向综合阅评,比如说评各媒体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报道有声有色;纵向综合阅评,比如说评某媒体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出新出彩;纵横综合阅评,也可称网状综合阅评,比如说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各个媒体某项集中报道声势强劲,这其中既有媒体之间横向的比较,也有媒体在一段时间内纵向的各自作为。
一事一议,把所议的那篇、那条或是那版、那栏媒体报道收集到就可以了。全面收集材料这一条主要是针对各类综合性阅评来说的。
我们有时候写一篇关于报纸的综合性阅评,要翻厚厚的一摞报纸,所翻阅的报纸堆起来,经常有两尺多高。写关于广电的阅评,要把音频、视频尽可能多收集,尽量多看多听。若想出精品,就应该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正如“走转改”活动中大家常说的,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才能长灵气。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功夫下得深,写出来的新闻阅评才能有灵魂、有个性。
也许有人会问,事实上,有多数材料在新闻阅评上引用不到,收集这么多材料有什么意义啊?其实,这是有意义的。这和记者采访是一样的,你前期收集的材料多,动笔后就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前期收集的材料少,动笔起来就磕磕巴巴,大费周章,效果还不如前者。另外,收集、了解材料的过程,也是全面掌握、考量的过程,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更能形成全面、客观、到位、精准、中肯的观点。
二、提炼精准观点
观新闻,新闻阅评员要有独到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对新闻阅评这种文本来说,最重要的是观点。观点的特质是:稳、准、狠。稳,当然是第一位的,观点正确,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导向、大局;准,要精确定位,所评目标要清晰、精准;狠,就是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要在全面而充分掌握材料这个基础上,从中提炼出精确到位、创新前瞻的观点。
其次,观点也取决于阅评员的综合素养,这包括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理论素养、政治素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宣传艺术意识。所以阅评员也应该做到终身学习。首先要学习党的各项政策。要吃透上头精神,吃透近期宣传工作有哪些主要任务。还要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了解业内最新观点、最新动态。多读书,包括专业书及非专业书,读书,可以使人视野更开阔、眼光更前瞻、思维更活跃、心态更包容。
优质的新闻阅评,就应该是让业界人士一看,眼睛顿时一亮。
我们曾写过关于新闻伦理的一篇阅评:2012 年11 月份,某晚报的内叠头版上,以三分之二的版面,刊发了标题为《黑头车被销毁》的大照片,画面上,两名男子站在一辆出租车顶,抡着铁锤,左右开弓,猛砸车窗。这张照片报道的是合肥市将达到报废标准的“李鬼”出租车公开解体销毁的事情。这则新闻本身无可非议,但照片的粗鲁和暴力却让人印象深刻、哭笑不得。新闻阅评为此指出:“这些图片,从小处说,是审美品位的异化;从大处说,是有悖于新闻伦理。”进一步指出:“新闻图片的版面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信息价值,还在于给人们带来的在情感、娱乐、教育、审美等诸多方面的满足。编辑在选用图片时,应在注重报道基调的基础上,对新闻图片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有高层次的认识。”本篇新闻阅评评点得精准而到位,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
三、坚持专业视角
要用专业视角评析媒体现象,以理服人,而不是从威权视角,以势压人。要多用专业语言,使新闻阅评更像一个专业探讨的文本。语态要亲切、亲和,与人为善,以人为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的道理要让人入耳入脑入心,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只要愿意下功夫,是可以做到的。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几年前某市日报初创,这是一张全国“最年轻的党报”。创刊一个月,新闻阅评员注意到,这张报纸的内容、形式平淡有余,活力不足,离新兴报纸“打造新型都市党报”这一自身定位及业界、读者对这张报纸共同的期待相差较远,有很大的改进提升空间。于是在新闻阅评中,指出了该报不足之处,还提出了切实而具体的解决方法。阅评着重对如何办好党报头版,提出了一些建议:“党报新闻改革,最难的是头版,而头版最难的就是工作性报道如何处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新闻宣传是党报最重要的职责;另一方面,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是党报最有核心竞争力的新闻资源。作为省会城市中最年轻的党报,该报理应对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突破,拓展新路径,展现新面貌。比如说,有关会议及领导活动的报道可在头版头条刊发标题新闻,正文转至后面的版;或是在头版放内容摘要,再刊发可转版的详细内容;或是彻底改进传统党报此类报道的固有模式、固有写法,以百姓所关心的新闻点为突破口,以新闻带动宣传,做新、做活、做深、做透、做靓报道;也可在头版刊发简短消息的同时,在其他版进行延伸报道、深度解读,将新闻做到位、做到家,使报道成为兼具可读性、必读性的党报独家拳头产品。”
这篇阅评,受到业内专家的赞赏,他们称:“评得很专业,很精细、很到位,很用心。”所评报社也对阅评组织了学习,随后对报纸进行了改版,办报水平有所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自上而下地改文风,从《人民日报》到各省、市党报,都在改版,头版改版的力度都很大。有许多党报改版的思路,和当时这篇新闻阅评中提出的路径很相似。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如果新闻阅评员不注重学习,思想僵化,知识结构老化,写出的东西容易让人觉得是“打棍子”、“扣帽子”,言者尊尊,听者邈邈,让人口服心不服。有一些新闻阅评中,充满了“不可、不妥、不行、切忌”,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让人感觉观念僵化、说教生硬。这种阅评是缺乏传播效果的。
四、文字鲜活明快
目前新闻阅评作为媒介批评这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已较为定型。通常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提出观点;二是详写事实,细述观点;三是升华观点。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形式有所创新和探索,文无定法,只要能写准写透写到位,尽可以尝试。
在文字的应用上,新闻阅评还是有些讲究的。文字要简洁,节奏要明快,要多用短句,朗朗上口,不可以啰里啰嗦,沉闷冗长。现在的时代是个快速阅读、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什么体裁的文本都要顺应这个趋势。让人易读,悦读。
另外,新闻阅评的标题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阅评的标题前几年都是太死板、太陈旧。和内容相比,阅评的标题一直是短板。这主要是观念问题。
以几个标题为例:《主流媒体“两会”报道出新出彩》,可改为《为百姓献上新春贺礼》;《媒体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可改为《向着春天奔跑》;《马鞍山日报关于皖江示范区的策划水平高》,可改为《在这里,读懂皖江》;《宣传沈浩系列述评基调昂扬》,可改为《有一种深爱叫执着》;《市场星报改版成功》,可改成《市场星报,新星闪闪亮》;《打造新型都市党报》,可以改成《离风华正茂有多远》……
前后对比,后一个标题显然更加感性而温暖、鲜活而灵动。这样的阅评亲和力强,更能打动受众,营造共识。一句话:要做有温度的标题。
五、跟上时代节拍
态度决定一切。在写新闻阅评时,一定要带着真诚、带着激情去写。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已;在说服别人之前,先说服自已。总而言之,要跟上时代节拍,写有温度的阅评。
针对新安晚报关于皖江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型系列专刊《大江唱皖》、关于沈浩事迹系列述评的两个策划,笔者写过两篇新闻阅评,笔者是带着激情写的,文章感动了自已,也感动了业内专家,还感动了新安晚报的同志,两篇阅评都被新安晚报在他们2010 年度出版的丛书中全文刊登。
在阅评的一开篇,对《大江唱皖》是这么评的:“整组策划一气呵成、张扬大气,内容纵横捭阖、意蕴深远。将主流新闻做深做透做强做活做到位的这组鸿篇巨制,让人看了不禁拍案叫好:好一个《大江唱皖》,唱得人胸胆开张!”引用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诗句。关于沈浩述评的阅评是这样开篇的:“有一种深爱叫执著,有一种使命叫创新,有一种崇高叫奉献,有一种姿态叫奋斗,有一种前行叫契机……1 月18至22日,新安晚报连续推出整版系列述评《沈浩给我们留下什么》,追寻沈浩生前的奋斗足迹,梳理沈浩留下的精神财富。笔者一气读完五篇述评,只觉得酣畅淋漓,余音绕梁,灵魂得以净化和洗涤。”在被所评优秀新闻报道所吸引、所感动、所激发的状态中,写出的文章,当然会是精品。
高质量的新闻阅评,形式没有定规,但一定是既有权威性、指导性,又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如果我们的阅评作品,能对媒体提升实力、锻炼队伍,扩大影响力、公信力起到推动作用,新闻阅评的目的就达到了。
《人民日报》2013 年1 月7日刊登的一篇题为《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评论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让人深思:“当下摆在新闻宣传管理者面前的考验,前所未有。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凝聚共识的任务更加艰巨。壮大主流思想变得异常重要。也因此,那些不利于打通心结、凝聚共识的僵化观念,那些放任信仰缺失、价值迷失、信任流失的错误行为,那些手段单一、自以为是的生硬说教,都应坚决摒弃。”文章中的观点对当前的新闻阅评来说,很有借鉴价值,非常意蕴深长。
(作者单位:江淮时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