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浅论微博舆论的监督功能

浅论微博舆论的监督功能

南冰

【摘要】微博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成为信息流通和意见聚合的重要平台,在微博平台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域,舆论监督现象凸显。本文分析了微博舆论的生成机制及其产生的舆论监督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 舆论监督 社会控制

自2009 年微博出现,几年间微博用户迅速增长,微博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影响迅速显现,特别在民众意见表达方面,微博为公众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由的话语空间,公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人人如微博账号这样网络“麦克风”的时代,微博的舆论集散效应更加明显,其舆论监督作用更加值得分析。

一、微博舆论场的形成

1、微博的广泛参与性有利于塑造理性公众

微博因其门槛低、申请便捷,发布、获取信息成本低,使用几乎不受社会地位、职业、收入水平的限制,正日益成为公民获知信息的窗口。通过微博,公民发声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声势,便会影响政府权力运行,产生监督效果。公众的权利意识开始觉醒,政治效能感增强,公众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微博来影响关乎他们利益的政府决策,政府开始利用微博来了解舆情、推广工作,设置网络议题。微博开始成为公共的问政平台,例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通过微博发布两会议程,向网友征询意见建议,和网友进行互动等。

2、微博成为信息传播与意见沟通的社会媒介

微博的平等性让弱势群体的媒介接近权得到初步实现。美学者巴隆在《接受媒介》一文中首次提出“接近媒介权”。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对改善弱势群体失声状况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农民阶层平时媒介使用普遍偏少,可以通过网络代言人或是自己发出利益诉求。亚当·斯密认为利己和利他是人性的两个本能,每个人都扮演着两个角色即利害相关者与旁观者。由人的利他心或同情心出发,斯密引出“同感”范畴,也即是人们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而产生的对他人各种感情的共鸣或同类感觉。公正的旁观者就是这种站在旁观的位置上通过“同感”的“同情”机制而感受到其他人的行为。政府的决策信息如果有失公允,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更容易引发关注效应。

3、微博广泛的议题形成直播式的监督平台

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信息传播、共识达成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争议性的话题,通过网民、官博、意见领袖互动,议题的传播热度短时间内迅速集聚,形成对这一议题本身的全方位关注。微博议题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民生小事,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也不乏公众的批判声音。例如,“郭美美事件”引发了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通过微博发挥监督功能,对有关公共利益的议题进行充分讨论,公众意见得到广泛的展现,对政府政策及执行形成了无时不在的实时监督平台。

二、微博舆论监督的利与弊

在微博舆论广泛关照现实的情况下,很多社会热点得到积极回应,同时在微博监督作用的实际运作中也出现了很多实际问题,微博舆论的监督作用有利有弊。

1、微博的“公共广场”效应提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升了监督力量

传统媒体借助微博力量逐步建立自身影响力,通过及时跟进微博热点形成二次传播,这种信息的接力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的功效。微博便捷发布信息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时存在的时效性问题和失语问题,传统媒体的专业权威为微博监督增强力量。

2、微博丰富了公民监督的手段,提升了公民的话语权

由于微博进入门槛较低,公民媒介接近能力大增,而信息管理者的把控能力相对弱化。在微博空间,每个人都把自身塑造成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在现场的直播、幕后的转发围观,公民参与监督的实效性大大提升。

3、微博促使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增强社会正能量

微博虽然是网络空间,因其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它的影响力往往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促进政府与社会开展良性的互动。在今天的微博世界,既有许多大V 的呐喊、普通粉丝的声音,也有众多政务微博的积极主动回应,两者都以各自的方式提升微博的社会信任度,为提高政府透明度、促进社会有序治理提供握手对话的空间。比如:邓飞在微博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截至2011 年底,筹募的资金超过2500 万元,在110 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实行了免费午餐项目,并在网上公布公益全程信息。公民的公益活动也取得政府的回应,2011 年10 月26 日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微博监督功能同样在为社会爱心守护。

4、微博舆论因其自身碎片化、情绪化等特性,也在舆论监督上产生了不良现象

微博可能成为谣言制造器和泄愤场所。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原因,一些小道消息在微博上滋长,以讹传讹的情况还存在着,如福岛核辐射事件中,大陆民众由于信息干扰及识辨不足,导致的微博疯传抢盐恐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微博信息中也有负面情绪发泄之词,使微博情绪化色彩加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博舆论的价值。有的微博言论随意性大,没有注意法治的边界,甚至侵犯公民合法的隐私等权利,乃至挟持众人声势干扰正常的行政司法程序等等。

三、微博舆论监督可以成为新的社会控制手段

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社会矛盾突出,各阶层利益格局复杂,群体性事件突发,社会控制面临巨大挑战,维护国家稳定和实现良好的社会控制不能单纯依靠暴力手段和行政方式,还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实现社会的有序状态。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一种“软控制”的有效手段,既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又能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形成共赢的局面。

1、通畅权威的信息传播利于社会控制

很多时候政府信息的传播过于滞后或者语焉不详间接地引发社会谣传,如果遇上突发事件极易引发大规模社会矛盾。因为政府无法及时有效地传播通畅的信息,很多利益相关群体由于焦灼等相互打听信息,乃至在群体中产生某种意见偏向,这种情况特别容易产生流言。借用微博的实时传播可以减少不确定性。遇到突发性事件时,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微博第一时间发出最新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欲求,及时跟进事态发展,不断提供相关消息加以引导,与民众进行互动,了解舆论动向,以便及时回应。

2、集体意见的压力原则促进社会控制

微博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对舆论客体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群体多数人的意见对少数的违规成员形成意见制裁,在刺激行为失范者的良知、唤醒其道德自律的同时,引发相关部门的行动介入,以维护公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这种集体意见的压力机制与生活中“沉默螺旋”有相似之处,但同时因为其公开性产生更大的威力,其促进行动的能力较强,因而是一种可以借助的社会控制力量。

(作者单位:邳州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