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邹韬奋《生活》周刊对当今媒体的启示

邹韬奋《生活》周刊对当今媒体的启示

郑龙晓

【摘要】邹韬奋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创办或主编了“六报一刊”,其中《生活》周刊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邹韬奋在主编该刊中,创新报刊的经营与管理理念,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报刊宗旨,屡次刷新报刊的发行量。特别是在青年问题,媒体的公信力以及国家意识等方面,现代媒体应该积极汲取邹韬奋经营报刊的思想精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邹韬奋 生活周刊 启示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报刊政论家,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报刊经营理念,改进报纸的内容形式,坚持以读者为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他在主编《生活》报刊时期,开设了“小言论”、“读者信箱”等,真心实意为人民的报刊理念,赢得了大众的喜爱,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大众谋福祉。他高尚的人文情怀值得当今新闻工作者学习,更是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一、为民服务的《生活》周刊

《生活》周刊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25 年创办。邹韬奋担任主编后,首先提倡的是“力求政治的清明”和“实业的振兴”,关注更多的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他竭力帮助青年解答关于婚姻、职业等方面的问题,为当时处于迷茫心态的读者指明了方向,促使他们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后来该刊的宗旨定位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①。在《新闻记者》这篇文章中没有深奥的哲理思维,他用最朴素的话语论述了记者应该不畏强权、不趋炎附势,坚持职业操守,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在文字方面,《生活》周刊力避“佶屈聱牙”的贵族式文字,采用“明显畅快”的平民式文字。②报刊文字的朴素、简洁,使得读者群扩大,真正让报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方式也扩大了报刊的发行面,提高了报刊销售量,也体现出邹韬奋的良苦用心,坚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信念。他勇于突破旧制度的束缚,不惧怕困难与挑战,为报刊业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邹韬奋还特别强调刊物的趣味性,也就是“价值与趣味的统一”,选取新鲜的事实为案例,而不是空洞的说理。一些国外的新鲜事例,他会推荐给读者,比如《革新潮流中之日本妇女》、《丹麦改良农村之基本方法》等,由于这些报道是国外事件,内容描写、叙述方式、选题角度等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当时一些上海小报,“淫辞秽语,引诱青年”的行为举动,愚弄大众,误导青年,影响社会风气。邹韬奋义愤填膺,坚决反对这种近乎“诲淫诲盗”的刊物。

他还开设了“读者信箱”,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最初,读者的信件一天是几十封,后来逐渐扩大到一天几百封。一开始邹韬奋都是亲自回复这些信件,忙得不亦乐乎,随着信件的大量增加,他才不得不让别人帮着回复。对于读者来信中说提到的问题,他都会细致、耐心的解答。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还会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再给读者进行回复。这样的交流方式,进一步拉近了报纸和读者的距离,也使得《生活》周刊的受众面进一步扩大。

二、对当今媒体的启示

1、关注青年问题

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的前期,特别重视青年问题,涉及到他们的求学、职业、婚姻等。他对青年的答疑解惑,使得他们能够尽快摆脱不良思想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例如一位地主出身的青年经常写信给邹韬奋,邹韬奋不厌其烦的给他回信,对他耐心开导,最终这位青年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而如今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娱乐味浓、刺激性强、轰动效应大的新闻。对于青年话题,除非够新鲜、刺激,有噱头,他们才会大肆报道。比如“药家鑫案”中媒体的片面报道,一定程度上造成受众对药家鑫的“刻板成见”。然而,通过一些媒体的后续报道,我们才发现一个真实而全面的药家鑫。这种刨根问底式的报道,也许不能为媒体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可是它对于家长在抚养子女、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等方面,都有着现实意义。

2、强化受众本位意识

邹韬奋在《生活》周刊的《本刊与民众》一文中,提及到“本刊的动机完全以民众的福利为前提,今后仍本此旨,努力进行。而且本刊向来的态度是尽量容纳读者的意见。”③邹韬奋创办报刊期间,时刻把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在《生活》周刊上开设的“小言论”、“读者信箱”等,始终如一的以社会和读者为中心,不求功名利禄。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媒体弱化了受众本位意识,忽视受众的利益诉求和兴趣取向。一味的强调媒介自身的价值,不仅不能为受众带来好处,还造成了媒介上的视觉污染。因此,媒体应该强化受众本位意识,虚心听取受众的意见,加强与受众的交流,调动受众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媒体的建设中去。媒体和受众共同打造媒体世界,真正让受众融入进去。

3、新闻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生活》周刊中的文章包括青年修养、人物传记、科普知识等,例如《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这篇趣味性浓厚的文章,邹韬奋为读者详细介绍了天文知识,让处于那个时代的青年人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而对于爱迪生、孙中山、胡适等人的介绍,也深刻影响了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在媒体上一些文章趣味性浓,然而只有肤浅的文字、空洞的娱乐,没有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一面。很多有价值的文章,说教性又太重,晦涩难懂,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一些媒体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充斥着低俗趣味的内容。因此,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需要媒体人下些苦功夫,深入研究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变换报刊的用词风格,真正让其贴近生活,贴近受众。

4、提高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生活》周刊之所以能够创下当时15.5 万份的报刊发行量的奇迹,如果单凭报纸的内容和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包含着邹韬奋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他不畏权,不盲从,不拜金,坚持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勇于替老百姓说话。而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广告商的目光。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不进行新闻的实地调查,盲目报道、随意转载,造成假新闻满天飞。这样做或许能够得到一时的经济好处,可是从长远来看,是在透支媒体的公信力。著名新闻记者郭超人曾说过“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媒体人要怀着一颗勇敢之心做正直仁义之事,而不能蝇营狗苟,趋炎附势。邹韬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报人的高尚人格。

5、树立国家意识

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心怀天下的胸襟,也正是邹韬奋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在淞沪会战时,邹韬奋组织《生活》周刊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为抗日军队募集了大量的物资。1944 年患病期间,他仍然拖着羸弱的身躯坚持写作《患难余生记》。而在时下的媒介环境中,媒体报道向“软新闻”风格倾斜,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明星绯闻、休闲购物以及奇闻异事等,而住房、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却被许多媒体所忽视。受众驻足停留在感官享受的媒介之中,把许多肤浅的、不辨真假的消息当成“主餐”进行消费,而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事务却被束之高阁。久而久之,受众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最终沦陷于“娱乐至死”的境地。因此,应该提高媒体人为国家服务的公民意识,为人民着想的职业意识,为社会谋福祉的奉献意识。只有这样,媒体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才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实现社会和媒体自身的“双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邹韬奋:《我们的立场》[ J ]《. 生活》周刊第6 卷第1 期,1930-12-13

②③《韬奋文集(第一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6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