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李金能

【摘要】本文通过追溯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历史,分析中国音乐在日本的传播现状,试图寻求更好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路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音乐文化 日本 传播

一、中国音乐艺能在日本传播的历史追溯

中国的音乐艺能在日本的传播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5 世纪到8 世纪,来自中国、朝鲜半岛和印度的文化传播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是通过日本僧人组成的遣隋史和遣唐使完成的,这部分自隋唐时期传入的文化成为今天日本文化的基础。日本那良正仓院博物馆所收藏的琵琶、古筝、洞箫、古琴、笙等乐器,均是这一时期中国音乐文化传入日本的证据。

2、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

这一时期,日本九州特别是长崎地区输入来自葡萄牙、荷兰和中国的文化。在长崎保存着的“明清乐”以及日本各地的狮子舞都是这个时期传入的。

3、明治维新后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明清乐被视为是敌国的音乐,因此迅速地走向衰退,几乎灭迹。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对日本的传播处于停滞状态。

4、20 世纪80 年代

中国新移民的到来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在日中国音乐艺能表演者在日中国音乐艺能表演者按历史时代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1、日本人

江户时代从中国传入的明清乐和长崎龙舞的传承者为日本人。

“明清乐”中的“明乐”是以雅乐(用于宫廷祭祀和朝会的音乐,可以追溯到周朝)为主的明代各种音乐,“清乐”则是以吴越支脉为中心的清代社会的民间音乐。

长崎龙舞可追溯到江户时代,特别是唐馆建造后,唐人们的各个祭祀活动。龙舞不但是长崎诹访神社秋季九月祭中不可缺少的供奉舞,也是长崎灯笼节中的必有节目。

2、老华侨

活动在中华街的狮子舞、龙舞的传承者为老华侨。

老华侨生活的各方面已被当地主流社会同化,不会讲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祭祀活动和艺能表演活动成为华侨认同的象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再创造和地域振兴活动背景之一,而中国艺能表演在这一传统文化复兴的打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新华侨和日本人

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二胡)、舞蹈的传承者为新华侨和日本人。

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大批中国青年前往日本留学。随着学业结束,许多人在日本找到工作并定居下来,继而自发地推动着中日文化交流。中国民族音乐在日本的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引人注目的当推近年来在日本各地兴起的二胡热。

目前,在日本各地有上百个专门学习二胡的学习班或学校,前来学习二胡的几乎都是日本人,至少有一万名日本人正在学习二胡。而在这些学习班内教授中国民乐的都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民族音乐家或演奏家。①

三、中国音乐在琉球(冲绳)的传播中国音乐文化在琉球的传播,是伴随着中国与历史上的琉球王国的人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进行的。中国音乐文化对琉球的传播,主要是在公元1372 年至1879 年,随着中琉密切关系发展及频繁交往而实现的。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随着琉球王国定期入贡中国而传播在中琉关系史上,“入贡”是维持和发展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伴随着入贡、庆贺、谢恩活动而传播琉球的中国音乐的典型例子是路次乐。路次乐由琉球国王尚清王的王舅上里盛里作为庆贺使到明代中国,受明朝廷的启发从中国传至琉球。

2、随着朝廷对琉球国王进行册封的使团及其活动而传播

(1)在册封使团的组成人员中有职业乐手或兼长音乐者。他们为册封活动演奏各种仪式音乐,把中国的鼓吹乐带到琉球。

(2)由册封使或册封使团人员把中国的乐器带到琉球。

(3)册封使团人员在琉球逗留期间参与当地的音乐艺能的教学、演出、观摩活动,而将中国音乐文化传播于琉球。

3、随着华人迁徙琉球或其他方式的人员来往而传播

4、经由琉球学生来华留学而传播琉球学生来华留学有官生、半官生、自费生三种。第一批以官生身份入国子监读书的琉球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来到中国。自此以后,在明清两代,琉球不断派遣官生到中国留学。他们在国子监读书期间,不仅享受公费待遇,而且还有皇帝的丰厚赏赐。半官生、自费生则在福州就读于私学。这些留学生在中国除了学习典章、制度、文物、儒学之外,也把中国音乐带回了琉球。②

四、中国音乐在日本的传播现状

1、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的情况

20 世纪初直至80 年代左右,中日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无明显的互动。首先,在历史上传入日本的中国音乐文化经过在日本的融合,已经成为日本本土文化,带有了日本的民族特色。其次,明清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文化的尊崇态度有所改变,甚至有所偏见。可以说在明代以后,日本基本上停止了对当时中国文化的重视。最后,近代两国的音乐交流主要是西洋音乐通过日本传向中国。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前,日本对中国民族音乐处于无交流、不了解状态。

2、改革以来中国音乐向日本的传播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延续到90 年代中期的出国潮中,大批人走出了国门。其中包括音乐专业人士、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士以及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一起推动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展示、宣传与融入。中国音乐文化最开始是以展示、表演的形式进行推广,曲目大多为国内的民族器乐的乐曲。到了90 年代中期,中国音乐展示逐渐有了变化,日本和西洋的乐曲开始增多,从展示阶段开始转入融入阶段。

中国音乐文化在日本社会的融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乐器融入,另一方面是音乐融入。乐器融入是让日本人熟悉我们的乐器,产生好感;而音乐融入则是演奏日本人熟悉的乐曲以及日本的民族音乐。融入的做法各种各样,包括到日本各地演出、与日本演奏家合作演出等。

开设音乐教室,是中国音乐融入日本社会的成功之举。在日本,艺能(音乐、曲艺等)界的教育与传播,基本是靠民间教室的个人教学来进行的。在日本大众的支持下,大量的二胡等乐器的教室,在各地开设了起来。其中既有中国人主办的教室,也有日本人为主的二胡教室。

(2)日本人对中国音乐的支持。日本人对中国音乐的支持,是中国音乐和乐器在日本生存的基础。每个中国音乐演奏者的背后,都有一些日本人的支持和奉献。

介绍日本的中国音乐,还必须提到的是“女子十二乐坊”,这是按日本人的欣赏趣味而打造的中国音乐形式。她们在日本得到了充分的包装和艺术上的雕琢,并在那里取得了成功,之后,又在国内得到了认可。“女子十二乐坊”不仅向国外展示了中国乐器与音乐,同时在宣传中国音乐与乐器方面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③

五、如何推广中国民乐

中国对日本的音乐文化传播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很好的音乐文化基础,受众面很广,群众基础很扎实。那么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国的音乐文化呢?

1、民族音乐在海外传播需“入乡随俗”民族音乐在对外传播时应争取共性,易于被当地人接受。因此,对外传播的音乐文化应进行适当演变,使之符合当地文化。

2、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及提升国际形象、国际地位

睦邻友好,建立友好邦交。只有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才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3、传承中国民乐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融合

如将中国乐器与爵士、摇滚等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演奏中国的传统乐曲和西方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进行演奏曲目创新与乐器演奏创新。

4、加强国际间的音乐交流与合作,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界一直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今后,还要规模化、常态化,特别是利用重大节日、邦交纪念、重要人物互访等契机,加大力度组织宣传汇演,有效推动中国民乐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舞台。

5、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国民乐交流中心

截至2013 年底,全世界已有120 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 所孔子学院和646 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全球分布广,数量众多,是一个很好的中国音乐文化的推广平台。因而可以成立形式多样的民乐中心或民乐部之类的交流办事机构或者在孔子学院中,有重点地增设相关音乐课程;在有条件的国家开办中国音乐学校、在国外的音乐大学开设中国音乐课; 在国外综合大学的亚洲文化学院增设中国民乐欣赏课程、民乐课堂等; 还可以利用每年西方圣诞节和中国传统春节等举办中国民乐专场,或者在西方举办的音乐会中增加中国民乐演出内容。这样可大大提高中国民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以差别化的市场营销理念推进中国民乐走向国际市场

对日韩市场,要把握市场定位、加大宣传包装、畅通交流渠道。针对欧美市场,则要寻找中国民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点、切入点,使西方观众产生亲近感。采用市场营销式的立体宣传,形成中国名家、名器、名曲的规模和品牌效应。有意识地培养民乐方面的演奏家、组织者、经济人三支人才队伍,放下身段,主动培育市场。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②③王耀华:《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M].人民出版社,2013:8-20、28-36、50-54

④董金明,《国际化背景下推广中国民乐的几个途径》[J]《. 艺术百家》,2012(8)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 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