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基层党建报道创新要把握好“三突出”——从深圳特区报的探索与实践说起

基层党建报道创新要把握好“三突出”——从深圳特区报的探索与实践说起

杨丽萍

【摘要】在改进文风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后各级党报在基层党建报道中都想方设法积极创新。本文从拓宽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质量角度出发,以经济特区党报——深圳特区报的创新探索为案例,论述了在基层党建报道上应该遵循舆论传播的规律,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转换报道视角,切实突出“新”、“近”、“活”,让党建报道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基层党建报道 改革创新 深圳特区报

党建报道一般是指党的建设领域的报道。党建报道可以说是各级党报的一大优势和核心品牌。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党建报道在很长的时间里往往与正面、高大、理论、枯燥、歌功颂德等词汇划上等号,面孔呆板、内容枯燥,不好看、不耐看、不爱看、八股味浓。

党的十八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这样的要求目标下,基层党建创新层出不穷,为党建报道提供了丰富素材。加上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媒体记者“走转改”活动也因此持续深入展开,这些因素都让基层党建报道在党建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改进文风的大背景下,十八大后各级党报在基层党建报道创新中都想方设法积极创新。如何拓宽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报道质量,让党建报道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成为各级党报新闻工作者深深思考的问题。

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一直把党建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在党建报道创新上也不断探索。十八大后,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深圳经济特区掀起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热潮,基层党建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深圳特区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党建报道改革创新的力度,党建报道特别是基层党建报道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一、突出“新”

新闻的生命在于“新”。新的体现就在于时间新、内容新和表现技巧新,它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也是新闻自身规律性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期,基层党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以深圳为例,作为全国第一个完全由社区组成的城市,如何推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社区落实,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成为一个崭新课题,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党建新名词——“社区党建”。再比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下简称“两新”组织)已经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和全新阵地,但“两新”组织如何建立党组织、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等问题却亟须破解。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仅成为基层党建创新的突破口,也成为深圳特区报基层党建报道的新鲜话题。围绕这些新鲜话题,深圳特区报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调查采访,采写了一批反映基层党建工作新事物、新做法、新经验的新闻报道,较好地发挥了党报的指导作用。

比如,为破解社区党建难题,深圳龙华新区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针对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不足、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等一直困扰着基层党组织的难题,在全区推行基层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专职党务工作者职级评定体系,根据任职条件和工作业绩要求等,专职党务工作者被划分为5 个职级,职级之间可按条件晋级或降级。而且专职党务工作者工资标准参照深圳市普通雇员工资标准执行,从五级专职党务工作者到一级专职党务工作者分别参照工勤类、辅助管理类、初级专业技术类、中级专业技术类、高级专业技术类雇员工资标准执行。一系列改革使得“党务工作者”职业吸引力大大提升,引得不少优秀入才争相进入。对这一创新做法,深圳特区报高度关注、迅速组织记者深入采访,推出了《龙华新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没系列报道》,用生动的人物和事例全面反映改革的前因后果,报道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外,2014 年七一前后,深圳特区报还推出了《党建新阵地唱响主旋律》系列报道,对近年来深圳在“两新”组织党建领域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报道,报道每一期均以“主稿通讯+典型案例+专家点评”的组稿形式推出,相继推出了《我市全面推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标准化考评党建内容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党务服务“不打烊”参加培训“不出门”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向信息化迈进》、《深圳社会组织党建闯新路“枢纽型”党组织助推行业发展》、《深圳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凸显“六大服务”功能》四篇报道,全面展示了深圳“两新”组织党建的创新做法,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二、突出“近”

党建类题材涉及的大多是先进的、可借鉴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事例,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正面宣传”。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要让“正面宣传”能够真正地引起受众关注,真实性和可读性成为关键,也就是近年来提倡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必须避免传统的高、大、全和说教式的宣传方式,切实转换报道角度,把从上级部门或领导角度出发的成果总结转换为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感受报道,更加关注生活真实,立足实际,真实展现党建领域里的“人、事、物”。

百多尔是深圳市盐田区的一家合资服装企业,企业不仅获得外资投资方的支持、成立了党组织,其党支部还迅速成长为“两新”党组织的一面旗帜,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两新”组织党建领域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充满了“正能量”。但如何让这“正能量”能够真正地传播出去,被读者所认可、接受?深圳特区报2014 年4 月在“群众路线在基层”栏目中刊发的《老板敬畏的“铁娘子”员工爱戴的“王妈妈”》对这一典型案例进行了创新报道。报道没有以党支部的工作为主线,而是站在员工的角度,选取他们爱戴的“王妈妈”——有着58年党龄的党支部书记王璞玉,25 年来如何为员工争取权益、切实树立党组织在员工中的凝聚力为线索,在人物生动的言行中剖析了党组织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

为了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王璞玉曾经多次和投资方拍桌子、瞪眼睛。在上世纪90 年代,百多尔公司破天荒地设置了员工夫妻房,后来又成为第一批为员工缴纳社保的非公企业之一。这么多年来,百多尔不请保安员、不围铁栅栏、也不用打卡机,更没有克扣过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按照后勤部主管袁素清的话来说,这是一家如家庭一般温馨的企业……

每周六上午9点,只要听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起,百多尔的员工都会意识到,又到了“王妈妈”的“小喇叭”时间了。坚持读报学习是王璞玉常年的习惯。作为支部书记,她每周都会把十几种报刊上刊载的重要新闻和评论做成简报,在厂里显眼的位置张贴,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她还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亲自上阵广播,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整篇报道在描写人物过程中,充分还原人物特有的性格特点和言语特色,摒弃了高、大、全和说教。

基层街道社区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如何切实发挥好这些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一直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命题。深圳莲花街道在街道党组织的带领下,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不断摸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平安幸福社区建设的“莲花模式”。“莲花模式”可以说是深圳经济特区近年来在社会建设领域涌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案例,不仅对深圳甚至对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2014 年6 月经过深入采访后,深圳特区报以《营造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平安幸福社区建设的“莲花模式”》为题刊发了长篇通讯,整篇通讯突出了居民群众视角,紧紧抓住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谋篇布局,将“莲花模式”概括为四个圈,分别是党群“互动圈”——通过搭建社情民意综合平台、让居民群众的声音既要听得到还要听得准;民生“服务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就业、养老、医疗等最基本的服务和保障;基层“法治圈”——通过着力打造法治文明街区、破解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居民“自治圈”——通过构建居民议事会、“阳光议事厅”等平台激发社区居民自治的正能量,全面生动展示了上下互动、党群互信、同心同德、人人参与、邻里和睦的莲花“生态系统”。

三、突出“活”

与其他的报道题材相比,党建报道相对理论化、呆板化、严肃化,题材先天的制约给后天的报道手段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化严肃为轻松、变呆板为鲜活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层党建报道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突出,如何让基层党建报道活起来?深圳特区报在实践中紧紧抓住基层党建中发生的人事物“小”的特点,在选取角度和切入点时注意抓“小”放“大”,从“小”入手,讲鲜活的“小事”,刻画生动的“小人物”,以小见大,用“小视角”反映“大主题”,提高了基层党建报道的亲和力,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

《营造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平安幸福社区建设的“莲花模式”》一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康复站能够拥有一辆无障碍巴士,可以让残友们出门看看深圳美丽的大海。”怀大爱、做小事,这是深圳莲花街道莲花北社区康复站站长巫妙春的梦想。

为了购买无障碍巴士,巫妙春参加了央视《社区英雄》节目。该项目在全国寻找公益项目,胜出者可获25 万元基金支持。节目中有一个PK 环节是在短时间内组织千人舞,以考验该公益项目在社区的动员力和支持度。

巫妙春立即向社区工作站和街道求助。

短短1 天时间,莲花街道12 个社区志愿者全部召集完毕。当1300 多名志愿者齐聚莲花山风筝广场,身穿红马甲跳起广场舞时,志愿者的爱心深深打动了节目的3 位嘉宾和121 位现场观众,巫妙春圆梦成功。去年底无障碍巴士正式启用。如今,这辆深圳市首台无障碍巴士被命名为“爱心巴士”,每天为街道残疾人士提供无偿交通服务。

通过巫妙春这样一个“小人物怀大爱、做小事”的小切口、小视角,让读者一下子对莲花街道产生了好奇——这个街道是如何做到在短短1 天时间里就组织起千人舞?号召力、凝聚力、组织力、行动力来自哪里?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深圳特区报基层党建报道的实践表明:在当今社会公共舆论场,作为“气场”很大的党建宣传报道,同样要遵循舆论传播的规律,着力于“新”、“真”、“活”,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转换报道视角,通过生动感人的事例、新颖独到的行文,才能唱出读者爱听的“好声音”,真正发挥党建报道引导舆论的作用和能力。

(作者:深圳特区报政闻部首席记者)责编:周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