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改善驻港部队报道对外传播的“三种思维”

改善驻港部队报道对外传播的“三种思维”

【摘要】驻港部队身处“一国两制”最前沿,担负着宣示主权、维稳治乱、抢险救灾、防卫作战等神圣职责。一直以来,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都是世人关注的焦点,我们要不断创新对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对外传播的思维,有效应对时代挑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驻港部队 敏感军事题材 对外传播

当前,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在对外传播中还不能很好的信手拈来、灵活驾驭,广大受众难以获得真实生动的感受。随着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和兴趣点的变化,以及新闻报道传播方式的变化,我们应及时更新新闻报道对外传播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结合具体情况,用广大受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观念。

一、法治思维:引领和规范对外传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驻港部队进驻香港17 年来,坚决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除了要严格遵守宪法和全国性法律外,还要模范遵守基本法、驻军法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驻港部队在香港履行防务,受到香港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香港各项法律约束。可以说,一方面,驻港部队驻防香港,依照宪法,践行“一国两制”,代表和宣示着我国主权,是军队的形象窗口;另一方面,驻港部队也要严格遵守香港法律,严格在香港法律的框架内活动。现如今,能否严格依法办事、遵守社会规则和基本秩序,已经成为香港社会评价驻港部队履行防务好坏的重要指标和参照,这一点,早已成为香港市民的共识。驻港部队在依法驻军、依法治军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军前列,成为全军法制建设的典范。

运用法治思维引领和规范对外传播,就是要我们在驻港部队的新闻报道,特别是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中,从国家政治外交和军队建设大局出发,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真实再现和反映驻港部队的法制建设和官兵“身居闹市、尘不染”,“拒腐蚀、永不沾”的良好形象。

《解放军报》曾在2013 年12 月28 日刊发了题为《驻香港部队建章立制规范基层秩序》的一则报道,文章指出,驻港部队领导、机关围绕特殊环境下部队管理实际,紧贴三军联合编成实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纲要,制订了切合驻港部队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细化了一系列标准要求,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系统。该报道,显然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将驻港部队的法制建设情况向公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传播。2014 年11 月28 日,《战士报》刊载一篇名为《驻港澳部队顺利完成建制单位轮换》的消息,说的是即将换进港澳的一批干部组建起了集训队,在集训队里,受训干部处处遵条令、时时守法规,着力强化干部法纪观念。这篇消息虽然不长,但是受众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驻港部队干部要求严格、法纪观念强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版面刊发了一则图片新闻,图片名为“维护香港的美丽环境”,说的是驻港部队舰艇大队的战士每日清晨都要驾驶小艇,打捞随海浪从维多利亚国际主航道冲进港池的各种垃圾,用实际行动维护香港的美丽环境。反映了驻港部队遵守法律、爱护环境的良好形象,有图有真相,不言自明,非常具有说服力。

二、互联网思维:构建立体化传播网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呈现出高速成长的特征,更有用户数量庞大的客户端、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自媒体等多元化移动传播平台,这也不断推动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和调整,从“铅与火”“光与电”再到今天的“数与网”,新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了解外界动态的重要渠道和窗口。随着大众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对外传播“一篇通稿打天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顺应形势,向大众提供从单纯的纸面阅读延伸到声、光、影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产品,实现新闻传播内容形式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全面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

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及客户端,获知网民的意见,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在第一时间发布和传播信息,并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可能出现的舆论动态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负面信息持续裂变传播演化为舆情事件,借助于媒介,及时准确把握社情舆情民情,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

新媒体重塑了国际社会舆论生态,重建了大众参与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堡垒”,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消融了媒介之间、地域之间、人群之间的边界和界限,尤其是来自于网络上鱼龙混杂的碎片化信息,更应保持定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做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

2010 年春夏之交,曾经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更是在国外一些视频网站引起强烈反响。视频中,一名被誉为“驻港精兵”的军官在组织新战士实弹投掷过程中,一名新战士不慎出现意外,该军官智勇双全,在3 点5 秒时间内扑倒在该名战士身上,手榴弹随后就爆炸了,所幸的是,两人安然无恙。最初,该事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但是,该视频一放置于网络上,便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驻港部队英勇无畏好军官的形象在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可以说,假如这段视频仅仅局限于国内传播,而没有经过互联网的进一步对外传播,影响势必很小,甚至产生不了什么实际效果。因此,在当今网络时代,基于互联网思维,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方式,方能实现预期效果。

三、用户思维:强化有效传播

解放军报原社长孙晓青一直追求和致力于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提出了“基于效果的传播”这一观点,带给我们深刻启发,没有实现任何实质效果的传播,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类似于精确打击、点穴式的军事“斩首行动”,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效果。在这里,引入用户这一概念,以往我们常常更多的是关注受众,不断地去猜测受众到底需要什么、在想什么,我们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究竟能不能真正打动受众心灵、产生预期效果。在新形势下,及时转变思路和理念,由之前的受众为主逐渐树立用户思维和观念。受众就是用户,确立了用户思维,那么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服务和理解用户。当下,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元化,如何能让受众认可和产生共鸣才是关键。传播学家卡兹等人曾在1974 年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提出一个“使用与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模式,该理论研究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从这一视角出发,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能动性”。也就是说,应更多的考虑用户的需求,搞清楚用户最想了解什么信息,把握住了这一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积极主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用户心理研究,确定用户想知道什么,在那些内容上,存在误区和不理解,尤其是那些模糊的认识,更要着重把握,防止逐渐演变为谣言;另一方面,作为传播者来说,也要清醒认识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传播思路和方法,有效应对各方面挑战。

驻港部队是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宣示国家主权的象征。首先,对于用户来说,最想要知道的就是驻港部队的战斗力和实战化水平,是否具备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其次,对于传播者来讲,对驻港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情况,有必要进行全面真实客观的说明,同时,不回避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将部队存在的问题也向用户进行一番解释,这也会起到辟谣的作用。

2014 年11 月21 日,《战士报》在二版重要位置刊发题为《“胜战”之后的“败战”思考——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在演训反思中还原“实战面目”》,文中指出,部队在一次实弹战术演习中,尽管在空地对抗演练实弹打靶环节,取得实弹战术考核优异成绩,但是,部队却围绕着装备性能极限、演训政治工作、编组备份、后勤保障等四个直击部队战斗力建设要害的问题,毫不避讳,大胆将问题暴露在世人面前。这种报道敢于正视问题,将用户最关心的部队战斗力建设情况采用这种形式报道出来,收到了积极效果。

总之,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报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趋于保守传统的报道思维,已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愈挑剔的受众中产生良好效果。问题倒逼和形式所迫下,灵活运用多种思维,加大策略研究力度,才是应对挑战的有效选择。

(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2014 级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