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对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和价值实现的思考

对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和价值实现的思考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会对传统新闻生产带来冲击,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新闻业在业务和理念上的创新变革。从“今日头条”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信息的挖掘、分析和整合;对受众的数据化精准分析和内容定制以及打造信息分发渠道,“今日头条”所体现的“数据为主,协同共赢”对传统新闻生产和价值实现理念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改革启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数据 今日头条 新闻生产 价值实现

一、“今日头条”:大数据时代的宠儿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该书中说,最初这个概念是指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已超出一般电脑处理数据时使用的内存量,因此需要改进处理数据的工具。①所以,“大数据”首先指信息或数据量的巨大。但大数据并不等同于“海量数据”。“大数据”之中还存在着相联的关系,因此“大数据”还指需要通过新的信息处理方式来挖掘、存储、分析、处理,并具有预测性、决策力的海量、高增长率的相关资讯。②关于大数据的特征,业界目前比较认可的是IBM 公司提出的四个“V”:数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Velocity)、真实性(Veracity)。而大数据的价值,研究者认为,大数据虽然通过挖掘加工可以产生巨大价值,但其本身价值密度低,仍然需要在大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数据或将低价值的微小数据集聚成有价值的大数据。③因此,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不管是传统媒体、社交媒体还是移动新媒体,谁能掌握大数据技术并开发大数据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谁就可以在时代浪潮中获得新生。而“今日头条”先做到了。“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移动新闻客户端,2012 年8 月上线,累计用户1 亿,包含了新闻、图片以及各类短文。它目前已完成1 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5 亿美元。相较于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和其他手机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的与众不同正在于它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挖掘、分析、聚合,“你的头条不见得是别人感兴趣的,我们要做的是定制专属你的产品,”其创始人张一鸣说。因而“今日头条”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通过对社交大数据的挖掘,向用户推送个性化信息。

二、从“今日头条”看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生产领域的影响开始于“计算机辅助报道”,而如今大数据技术已逐渐渗透到新闻生产的核心领域。从新闻的选题到新闻采写、整合,都可看见大数据的踪影,甚至还出现了数据新闻、趋势预测性新闻和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但这些目前在国外还处于个案探索阶段。在我国,“大数据”在学界和业界都成为了最时髦前沿的词汇,至今学界对大数据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梳理层面,而深入到新闻生产核心环节的大数据业界实践还未真正成形。但是,“今日头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生产领域的全新探索可以给予其他媒体启示。

1、数据为主:重视数据的挖掘、收集、整合和呈现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成为“富矿”。而“今日头条”就将海量的新闻信息和用户信息视为“富矿”,它们宣称:“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搬运”方法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收集、整合和呈现。它们不做传统媒体擅长的事情——不参与原始新闻内容的生产,但内容供应方是众多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它们不做传统编辑的工作——没有编辑对信息内容进行整合编排,其团队里大部分为产品技术人员。

它通过对用户绑定的登录账号的社交信息:微博账号的关注好友、粉丝群、各种评论和转发,收藏、签到位置,使用微博时间等进行原始数据分析计算。在数据挖掘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用户感兴趣的新闻进而推送给用户,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户有任何操作,简化了用户过滤无关信息的过程和时间。同时,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还会根据用户对某一内容的阅读和评论及收藏、对某条新闻的停留时间来分析用户的兴趣点从而调整对用户的新闻推送,甚至还有基于用户位置的内容推荐:包括推送所处位置的相关信息,或根据用户手机所处不同位置的时长来判断用户对某地信息的需求量。随着搜索、阅读时长的增加,算法不断演进,数据分析更加到位,推荐精确度也大大提高,就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④在信息爆炸的快节奏社会,“今日头条”以“大数据”的思维和技术手段,将自身定位于智能移动信息推荐引擎,让众多新闻在极短时间内抵达受众面前,提供渠道和平台帮助内容生产者实现新闻价值,重视并提升了数据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地位。

因此,传统媒体应该尽快树立起数据为主的理念。“今日头条”利用大数据技术仅在信息分发渠道已获得巨大收益和发展前景,而拥有良好背景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的传统媒体获取新闻数据的渠道更广泛、成本更低廉并且成果会更精良,因此可以将“大数据”参与到新闻的的选取、制作、传播、反馈等过程中,同时,在舆情记录分析和受众反馈调查方面“大数据”也能发挥出重要作用。

2、服务为王:利用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分析和独家定制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提倡“内容为王”,认为凭借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就能赢得受众。而这种情况已经在大数据时代被“服务为王”所取代:新闻媒体不仅要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还要满足各种服务要求,比如:传播时间、渠道,新闻表现形式、类别,反馈方式和社交属性等。“今日头条”就是其“服务为王”理念的先行者。首先,它是一款面向移动新媒体用户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本身就是一种亲民、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信息传播载体。每当用户打开“今日头条”APP,映入眼帘便是其宗旨:“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它的“秒懂”形式设计得很贴心。除此之外,它还设置了涵盖各领域的信息频道供用户自由选择,用户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删除不感兴趣的新闻,可以离线下载感兴趣的新闻,还能在动态页面中查看、评论各好友分享的最新新闻等。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今日头条都是独家定制的,这无疑是一种绝佳的用户体验,也是“今日头条”区别于其他门户类新闻客户端和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最大亮点。

“今日头条”所运用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不同于一些技术公司对于用户整体行为的分析从而寻找影响他们内容消费行为的相关因素,而是注重对于每一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分析。所以,传统媒体也要学习“服务为王,用户至上”的理念。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理解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打造精准传播,提升用户体验。与“今日头条”定位理念不同的“澎湃新闻”客户端,在打造优质新闻内容的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吸引更多用户。

三、从“今日头条”观大数据时代价值实现的理念创新

“今日头条”在获得受众好评和投资者青睐以及同行羡慕的同时,也陷入了涉嫌侵犯内容版权的漩涡之中。如果从法律角度看,“今日头条”的版权问题并不复杂。在法理层面之外,我们需要以大数据时代的视野,结合“今日头条”的实践来思考当今传媒业价值变现的问题。喻国明提出,纸媒表现出的集体“愤怒”,其实质是传统媒体在失去渠道垄断之后的焦虑。纸媒的原创优质内容,应该如何创新“变现”渠道,获得增值和利润,这实质上是当前传统传媒转型的关键之所在。⑤张一鸣也认为,“只要谁能让‘变现’这个环节也变得容易,媒体才能真正的变革。终极的状态是,你只要专心创造内容,内容的变现自动完成,并且转化效率很高。”

1、价值实现全过程:内容生产者和渠道提供者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只看到大数据时代引发的技术变革,还应该重视在新闻媒体环境中的理念变革。在传统的媒体观点中,作为新闻内容生产者的传统媒体,是新闻信息价值的唯一创造者。所以也是内容产品价值实现的唯一收益者。但如今这样的想法要与时更新了:当众多优质新闻内容同时出现并淹没在海量信息中,谁能脱颖而出得到受众的认可和分享传播,靠的是渠道和平台的推动力量。如果传统媒体固步自封,即使内容再优质但无法抵达合适的受众面前,仍然只能“顾影自怜”。“今日头条”凭借独特的信息挖掘、抓取技术,打造了个性化信息分发平台,使受众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信息,使内容生产者获得了他们期待的受众。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内容产品从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的全过程是内容生产者和渠道提供者多方作用的结果,只有彼此依赖的每一方完成好本环节的接力工作,才能使信息内容产品增值并且有可能实现新闻价值,并非任何一方“一手遮天”就能取胜。

2、内容生产传播全过程:各用所长,协同合作

在大数据时代,媒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曾经称霸互联网的几大门户巨头,在抢夺完社交媒体市场后又开始瓜分移动客户端市场。“强者更强”在传媒领域似乎也是通行的定律。但是,没有资本优势和受众根基的“今日头条”却在高手如林的客户端战场上杀出重围,靠的是在利用他人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自身所长。因为它并没有专业的新闻生产团队,在内容生产上无法与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抗衡。所以“今日头条”主攻自己擅长并且其他媒体还不重视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为其他媒体搭建信息分发平台。而长期以高品质新闻内容引以为傲的美国《纽约时报》,近些年投入了大量成本开发新媒体技术应用,先有“付费墙”后有“付费门”,再到“付费门2. 0”,但始终不能挽回纸媒日渐下滑的颓势。因此,我们可从“今日头条”和《纽约时报》的不同实践中看出,在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产业竞争中,任何一家媒体都很难真正做到“一家独大”或“全盘通吃”,必须要树立专业化分工的合作意识,明确自身优势领域和薄弱之处,做到知己知彼,擅长内容生产的媒体和擅长技术挖掘和用户分析的媒体应该强强联合而不是相互厮杀。只有真正协同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共享大数据时代带给传媒业的机遇和挑战。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中认为:“大数据己经撼动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他还表示“尽管我们仍处于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前夕,但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正如互联网诞生之初的情形一样,国内外的研究者对大数据时代和大数据技术,充满了赞扬之情和美好期盼。

然而,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再先进的科技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能够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数据爆炸式增长,给数据存储和分析增加了很大难度;第二、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其准确性、真实性等都将使人类面临挑战;第三,结合新闻传播领域,当媒体为追求新闻真实与可读而尽可能挖掘数据时,难免会触犯个人隐私,甚至可能还会触犯社会道德底线。而依靠大数据技术而新生的数据新闻,其人文关怀和社会性可能偏弱,不符合我国新闻媒体为人民服务和追求舆论导向作用的宗旨。另外对受众的个性化分析计算是否侵犯受众隐私权、媒体对大量数据的引用所牵涉的版权纠纷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欢呼之后冷静思考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②王国鹏,《大数据时代媒介生产方式和传播机制的变革研究》[D].山东大学,2014

③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 编辑之友》,2013(1)

④王静超、储靖农,《“今日头条”的创新对传统媒体的启示》[J].《青年记者》,2014(8)

⑤喻国明《, 集成经济:业务模式的创新需要盈利模式的创新来保障——对“今日头条”引发的版权之争的一点看法》[J].《新闻与写作》,2014(8)

(作者: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