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李青松

【摘要】主旋律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本文从十七年电影、新时期电影对主旋律电影的影响来剖析其发展历程,并根据其目前的发展势头,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历史 发展趋势

主旋律电影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主流意识等领域,而在电影历史,特别是主旋律时间历史这个维度上关注得还不够深入,史学意义还未完全展现出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是随着我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国家执政机关通过电影这种大众传播媒介来主导意识形态,将主流的意识植入到主旋律电影中去,这样可以预防社会道德秩序的崩溃,从而从文化方面来强化意识形态,稳固社会道德秩序,并以此逐步渗透到人们平常的生活中。

一、主旋律电影的诞生

“主旋律”一词本为音乐术语,是指声部作品或乐章的主要声部旋律,其他声部都只起到渲染和补充的作用。而“主旋律电影”最早提出则是在1987 年初的“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时任广电总局局长的滕进贤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电影发展方向,这是关于“主旋律电影”的最早表达。这是从国家意识形态出发,对当时电影的发展做了规定,针对电影发展出现制作粗糙、主题低俗、情节庸俗等现象①。然而从当年电影发展的趋势看,真实的原因并非仅限于此,而是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功能被娱乐化所取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被减弱,并不断受到潜在力量的挑战。

电影一直被我党当作强大的宣传工具,因而特别注重把握电影发展方向。从上世纪30 年代开始,我党就很重视对电影的监管。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电影的管理,提口号是比较通常的做法,如“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等。建国后,利用自身的统治地位对不符合主流意识的电影采取批判态度,如对《武训传》、《早春二月》等的批判。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口号相适应,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提出口号的谨慎。口号既是政治动向的体现,又能对相应的文艺活动产生作用。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前后,中央重申“双百方针”,这对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影响,而“主旋律电影”口号与当时电影创作实践有关。

80 年代是一个各种思想涌入我国的集中时期,大多是西方具有异质化的理念。“当时即使是思想最先进、最解放的人,仍然缺乏自我意识”。②这些新兴的思潮一经传入,就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传统意识形态受到挑战,领地和市场不断缩小,这也就导致了主旋律电影的诞生。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电影界又提出了“以主旋律电影为主,发展多种类型电影”方针,同时指出该方针在于制止当时的自由化趋势,主旋律电影的诞生与电影的创作也有极大关系。在80 年代,虽然整体电影创作环境很复杂,但是承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电影接二连三,如《从奴隶到将军》、《西安事变》等,与那个时候最辉煌的第五代电影遥相辉映。虽然“主旋律电影”概念是在1987 年提出的,但是在之前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实践在进行。这其中就包括十七年电影、新时期的电影。在研究主旋律电影时,很有必要与两者进行对比研究。

二、与十七年电影的对比分析

十七年电影的发展对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是研究主旋律电影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因为主旋律电影与十七年电影在价值范畴和发展经验上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价值范畴看,十七年电影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倡和传播,总是以一种领导的角色出现在其他话语中。如集体主义总是从属于社会主义。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则更多体现在对新中国的热爱。因而电影在创作的时候,要满足这些价值尺度,当时采取了发展自身电影事业、兼并私有电影企业,规范电影创作主题等措施,而对威胁主旋律电影地位的电影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并不是一味地打压。

其次是十七年电影是前面的电影人经过摸索,不断改进,进而积累了可借鉴的丰富经验。当时对《武训传》、《关连长》等电影的批判说明了这类电影没有找到适应新时代的表现方式。这也是在1959年前后出现大批红色经典之作的原因之一,包括《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这些影片与当时的意识形态相契合。十七年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电影美学和审美范畴,为主旋律电影奠定了基础,被主旋律电影所继承。有学者说,“既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先进特点,又要让这些优点成为我国电影界的基本发展模式,这是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中不断总结经验”。③十七年电影所确立的审美范畴主要具有偏重正剧,弘扬英雄主义,注重塑造“典型”等特点。不同的政治、文化、社会背景,使电影的书写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之,主旋律电影需要更大的包容性,但同时需要坚守传统的价值理念。

三、与新时期电影的对比分析

电影新时期指的是从文革结束的1976 年10 月开始的,这个时期的电影处于多元化的格局中。从70 年代到80 年代初,思想界进行了对文革冤假错案的平反,但是沿用的逻辑还是带有文革烙印,可以想象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在此背景下,第五代导演开始从电影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这类导演摆脱了革命的姿态,创作的电影呈现两个趋势。首先是以《小花》、《佩剑将军》为代表的继承了十七年电影传统的影片,另外一个倾向则是以《牧马人》、《天云山传奇》为代表的重新书写伤痕,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希望能够找到独特的叙事方式的影片。但此类影片如果继续发展,会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悖,因而此类电影的存在历史极短。

80 年代后期,我国的电影市场逐步繁荣起来,电影市场也主要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三大类共同构成。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电影,也因为当时的电影市场而举步维艰,艰难前行。唯独主旋律电影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全国各地备受关注,继续发挥其传播主流意识的工具性功能,在各大媒体中也占据着黄金位置。恰如研究学者所说的,“国内的电影市场受到主流意识的影响,而此时的主旋律电影则完全支配着国内电影市场的走向”。④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主旋律电影是以一种基本形态展示给大众的,没有艺术电影的个人化、独特性,也没有商业电影的娱乐化。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在90 年代后期得到释放,这是新的价值理念发展的结果,主旋律电影中也开始出现欲望。首先作为主流意识的主旋律电影开始慢慢改变,不再一味强调“革命”,而更多的也指向电影角色的本身,故叫做影射对象;其次,欲望的影射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并非没有底线。如在电影《黄河绝恋》、《红河谷》中都有体现。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主旋律电影”是在特定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下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和理论阐释,对实践的路径具有指向性。既然是基于特定的背景提出的,因而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占据主流地位。从这一点上看,主旋律电影也将只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或口号,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永恒的文化现象。不仅在以前存在过,在未来也将同样存在。结合如今电影的发展趋势,主旋律电影会在未来不断变换,并拥有广阔的未来。

首先是大众文化的存在。电影其实是一种大众文化。阿多诺曾说:“所谓工业的实践就是在各种文化上盈利。当它从成为其创造者谋生的手段之日起便具备了这种特质。”但是,作为文化工业的电影,想要实现文化的自治,如果不依靠受众支撑市场,那就是孤芳自赏的“自治”了。对主旋律电影而言,不能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略文化工业属性,让大众失去兴趣;但也不能与大众文化混为一体,要作为“高雅文化”欣赏,代表主流的意识形态。伊格尔顿曾说:“在意识形态的武器中,高雅文化的地位不是很高,它是单独存在于幻想之外的真理的核心”。⑤而主旋律电影正是在类型电影的影响下,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其次是主旋律电影的管理方面,监管部门已经认识到主旋律电影不能是单一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而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需要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对主旋律电影进行生产和复制。这也为主旋律电影在管理层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最后是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将趋向于共有文化,指的是主旋律电影的价值体系更加宽泛,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不仅要发扬传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对外来的思想采取吸纳的态度。共有文化还指这种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大众的;在价值体现上,既不能太开放,也不能太僵化。这样的文化能够让更多的大众接受,在娱乐的过程中接受了主流的意识形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路春艳、王占力,《主旋律电影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J].《当代电影》,2013(8)

②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知识分子死亡了吗》[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③金丹元、徐文明,《“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基本美学形态与国家意志》[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④尹鸿、凌燕:《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⑤特瑞·伊格尔顿著,方杰译:《文化的观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