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自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和重构

自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和重构

张易 张莉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也因此被消解,传媒机构的新闻生产权力被分化,虚假消息、传播内容碎片化、随意性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发。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可以从传播者、传播环境及内容等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加快媒介融合,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自媒体传播的同时要加强公民媒介素养的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采用实名制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自媒体 消解 重构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内核

关于新闻专业主义,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但观点大同小异。其核心要义首先是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其次是对新闻自由的推崇和对媒介社会责任的要求,即自由和责任是并存的,在获得新闻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公众发声、建言。再者,新闻必须是职业化教育和程式化操作的,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职业,其职业技能和知识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才能获得。

黄旦教授提出,新闻专业主义强调媒体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新闻,突出其新闻性,但是同时也要注意社会效益;媒体应该要独立自主,不被任何政治力量所干涉;报纸的最终目的是反映公共意见,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媒体的自主经营应该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建立健全的法律和职业道德来约束媒体,主要依靠媒体自律。

综上,可以将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内核概括为:从新闻传播者的角度出发,媒体要负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从新闻传播的内容出发,新闻专业主义所倡导的是报道内容的真实、客观、公正、中立。从新闻传播环境的层面来说,要保证媒体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新闻报道服从于事实,而不是服从于其他势力,如政治势力、经济势力甚至包括大众的舆论势力。

二、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消解着新闻专业主义,引发新一轮的话语赋权,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

“自媒体”概念首次赋予其严格定义的是美国传媒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他们将自媒体(We Media)定义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而言之,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记者”,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传媒机构的新闻生产权力被分化

我国的新闻媒介都是具有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双重属性的。在政治上,新闻媒介的运行规则是党性原则,在经济上则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同时,长期的新闻实践也让媒体形成了自己生产新闻的比较规范的模式和套路。这样一来,就从制度上和操作模式上保证了新闻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各种自媒体传播媒介的不断涌现,使得专业的传统的传媒机构对新闻的生产权力被分化。其中,较典型的是微博“草根红人”作业本,他本是山东一名普通青年,因其在2010年6 月发布的一条名为《有对比,有真相——2010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真相!》的微博一炮而红,粉丝数量现已超876 万,甚至包括姚晨、谢娜等娱乐明星。很多网友甚至表示,每次上微博都要去看他的微博有何新鲜事、新观点。在微博中“草根红人”不在少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微博大多是关于时政、社会等敏感话题,直接表达观点、传播新知,以内容短小精悍、见解独到吸引“粉丝”,成为“意见领袖”,跟传统媒体分割话语权。

2、新闻的真实性:约束机制不完善与虚假消息产生

对新闻自由的强调,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基石,更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得以贯彻执行的前提。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精神因此而得以大力弘扬。但同时也意味着,在没有健全的信息发布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不负责任地发布信息,且很容易得到快速的传播。一来,给虚假消息发布和传播带来了很好的生长土壤,新闻的真实性被“削减”;二来,新闻自由让自媒体得以飞速发展,但自媒体却反过来置新闻自由于被滥用的境地,消解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真实性精神。

3、新闻的客观性:传播内容碎片化、随意性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发

因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篇幅、技术上的限制,注定了传播内容大多是碎片化的。同时,自媒体权力分布于社会各角落各阶层,很难让他们像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一样受到较严格的约束,因此他们的传播内容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由于受众人生价值观、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这种碎片化、随意性的内容经过不同受众解读就会有不同含义。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就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地域偏见、性别歧视等,很大一部分网络语言暴力也源于此,新闻专业主义所推崇的新闻客观性也因此受到消解。

三、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

跟互联网一样,自媒体本身并无好坏,决定其好坏的是使用它的人。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遭到了消解,但这并不表明新闻专业主义可以摒弃。面对新时代,要敢于接受挑战,对其从传播者、传播环境及内容等视角进行重构,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继续指引时代潮流。

1、传播者视角的重构

(1)媒介融合,全媒体式传播。自媒体时代的“公民记者”是最强大、最广泛、最分散的传播者,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同时也是其劣势所在,而且它们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因此,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可谓大势所趋。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不仅利于取长补短,对二者应对激烈的媒介竞争,起到积极作用,而且是打造全媒体式传播的必然选择和题中之义。可以说,媒介融合就是要利用公民新闻传播者在自媒体上传播某一事件或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见解,通过其他自媒体用户的关注、转发,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得以见诸报端、屏幕。同时,对于该事件的报道又会再次见诸自媒体之上,自媒体用户继续参与讨论。当前,传统媒体已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创建移动客户端,与最广大传播者(受众)进行互动。因此,全媒体式传播是大势所趋,是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必然之路。

(2)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自媒体传

播。传统意义的新闻工作者是指,经过专门新闻专业训练的媒体人。他们与普通公民的区别在于,他们有普通公民所缺乏的新闻理论知识、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精神。他们参与到自媒体传播中,一方面,他们能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做到比较专业、客观、公正,给普通自媒体用户一个良好示范;另一方面,他们多数在业内已有一定声誉,较易成为意见领袖,其观点会影响受众对事件的评判。因此,专业新闻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公民新闻理念走向更为理性、成熟、公正的道路。前央视主持人柴静从央视辞职后参与到了自媒体传播中,制作了《穹顶之下》这部关于雾霾的片子,引发了广泛热议和思考,这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到自媒体传播的一个经典范例。

(3)加强公民媒介素养的引导。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尽管可以采集、制作、传播信息,但“公民记者”业务水平并不高,在信息内容写作和评论上也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容易受自己主观立场的影响。同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需要接受严格把关,其传播内容可能有所偏颇。不明真相的普通受众对海量信息又缺乏独立判断,这会使偏颇的内容影响、误导更多人。为此,自媒体平台可以和传统媒体合作,运用各种优势对自媒体用户进行简单培训,如在公共论坛分享新闻传播学理论及业务知识,邀请专业新闻工作者开辟专栏或者开讲座等,促进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2、传播环境及传播内容视角的重构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要从根源上根除自媒体时代出现的虚假消息等现象,必须从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起。一方面要完善原有法律,特别是制定与颁布实施“新闻法”,使法律能够与时俱进,契合新闻传播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做好普法工作,提高普通民众尤其是“公民记者”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意识到自我社会责任的承担。

作为专业新闻工作人员,在媒介素养上理应比普通自媒体用户要高,因为他们的传播内容影响更大。然而法律只能管消息真实性问题,而对于消息的客观、公正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必须借助行业自律。普通自媒体群体都是松散的、无组织的公众,依靠他们自律难度较大,因此专业新闻工作者要做出示范,带动自媒体用户逐步学会自律。

(2)采用实名制保证信息真实可信。公民在扮演传播者发布内容、发表言论时,实名制能使他们的信息、言论都“暴露”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这对他们造成一定的约束,帮助他们在发声时更为审慎,做到对更广大的普通受众、信息涉及者负责。很多自媒体用户对此表示抵触,觉得限制了言论自由,侵犯了用户隐私,但是必须承认,这是目前在自媒体语境中尽可能保证信息真实可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J].《国际新闻界》,1995(5):32-38

②王晴川,《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8-138

③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④ Chris Willis、Shayne Bowinan. WeMedia[M].The Media Center,2003

⑤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8

⑥胡翼青,《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J].《新闻记者》,2013(3)

⑦叶融冰,《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受困与解困》[J].《青年记者》,2014(23)

⑧戴仙良、黄新宇,《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2010(3)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