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大陆引进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现状与对策

大陆引进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现状与对策

苏梦奇

【摘要】当今中国电视业竞争激烈,多数电视台青睐购买海外既有成功模式节目的版权以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日益增多的趋势无法避免,如何规避同质化节目过多、本土化改造不足和抑制本土节目发展等,成为版权引进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创新管理和评估机制、搭建原创节目发展平台、具有特色的本土化发展和精品化节目制作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泛滥和同质化现象突出的现状。“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走出去”才是最终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真人秀 同质化 本土化

大陆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播放的《综艺大观》、《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等节目,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真人秀节目的元素。自2000 年8 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地球故事》栏目借鉴原版《幸存者》,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发展已经走过14年历程。真人秀节目登陆中国后,经历了从兴起到挫折到再兴起的过程,节目形态也从单纯模仿、引进到与国情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而不断发展。

一、大陆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现状

近年来“叫好又叫座”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大多数是引进国外成熟节目模式。这些节目具备模式成熟、制作团队精良等优势,运作方法可行性高且市场效果反应好等优势。对于电视台而言,引进此类节目更加具有保障。

2012 年,浙江卫视从荷兰引进的《中国好声音》独占鳌头,节目自开播起就有不错收视起点,收视份额高达15.4%,从收视率、广告收入及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名利双收,“版权引进”之风由此盛行。

虽然目前引进类真人秀节目众多,但不少都是昙花一现,如江苏卫视从德国引进的节目《老公看你的》,这档在德国开播一个月内创下16.2%收视率的节目,在江苏卫视播出仅两季后下档。同质化节目的大量出现、版权简单购买移植、节目过度娱乐化等问题凸显,使得引进类真人秀节目难以在大陆土壤生存。此外,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广受追捧,令大陆原创真人秀节目数量急剧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下降,使原创节目培育和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二、大陆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现有问题

1、同质化节目过多

目前国内同质化节目泛滥,一家电视台节目的广受追捧会随即引得其他电视台的争相模仿,导致创新性特色性节目越来越少,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

不同电视台在同类型节目中互相借鉴、抄袭,全套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及创意。如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与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几乎同时呈现,节目创意、参赛选手与节目模板几乎完全一致。因此,鲜有节目能够脱颖而出,大多成为收视率激战后的牺牲品。

2、本土化改造不足

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来节目样式的本土化加工,二是对外来节目样式进行本土化吸收。目前较为常见的形式为第一种,即对节目进行本土化内容的改造、加工和再创作。

海外节目模式的借鉴与照搬并不会过多影响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但缺少自身节目本土化特色,直接囫囵吞枣地加工,使节目模式更容易被克隆,导致电视节目低水平重复型消费,同质化现象更甚。节目模式的引进是为了创新,本土化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和手段,通过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节目才更容易落地生根,具备进一步发展再创造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大多数真人秀节目成为引进类大军中的炮灰,其根本原因在于本土化不足,内容千篇一律且不接地气,观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3、抑制本土节目发展

在大陆电视业竞争中,引进海外同类优秀节目更容易脱颖而出,赢得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大家普遍乐于采取此方式。但批量化移植的背后是对本土原创品牌节目的挤压、扼杀。一时风潮下的引进节目炙手可热,风潮过后所剩的本土节目如何生存,却成为各电视台所忽略的问题。

引进海外节目创意、模式,是为了本土节目在学习消化后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对海外节目的过度依赖,造成整个行业发展惰性,业界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给予本土原创节目成长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国内各大电视台都设有自己产品研发部门,致力于本土节目的挖掘和创新,但电视品牌赖以生存的品牌仍以引进类真人秀节目为主,黄金时段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大多为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对于海外优秀节目的学习,虽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研发团队的思维,但也成为了限制节目研发的阻碍。本土节目原创性不足,加之国内版权保护机制缺失,原创节目容易失去独有优势,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国内业界研发原创节目的动力。

未来决定大陆电视行业发展深度和广度的,还是电视业界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所累积出来的制作和原创实力。本土节目发展不足,难以真正实现“走出去”。

三、大陆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改进对策

1、创新管理和评估机制

目前,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泛滥及同质化节目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政府必须发挥“有形的手”进行调节。

首先,政府需控制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数量。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限制一年内引进节目总数量和各类型节目数量,从源头控制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在2013 年10 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14 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中,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根据目前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情况来看,版权引进节目泛滥现状确有改善。

其次,政府需建立有效节目评估机制。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移植需进行综合性节目测评,通过市场、技术、意识形态等多方面考量,评定节目是否获准引进,保证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质量。评估分为业界和学界,业界评估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价值、受众满意度等内容,学界评估节目的社会功能、社会效应及传播力等内容,通过两界评估结果的结合,评判节目是否具有引进价值,控制各个节目间不健康的竞争态势。

2、搭建原创节目发展平台

当前,活跃在电视荧屏前的原创节目屈指可数,有限的原创节目在引进节目大军的强势下,更显劣势。确保原创节目平稳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广电总局加大对原创节目的支持,给予原创节目足够的发展空间。

2014 年1 月23 日,广电总局表彰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云南卫视《中国灯谜大会》等一系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下发文件表示,各广播电视机构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这些节目的有益经验,不断迸发创造智慧,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广电总局对原创节目的大力扶持和倡导,很大程度上能够给予原创节目更多试水和发展的机会,对原创节目的培育大有裨益,这也是改变目前电视业不健康竞争风气的关键所在。

3、具有特色的本土化发展

不同文化在价值理念上截然不同,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中国文化则注重群体关系的和谐、群体目标的统率和群体利益的维护。《开心辞典》作为引进类真人秀节目成功例证,红火近十年不落幕的重要原因是文化合理。节目原型《谁能成为百万富翁》是一档以知识回答为主题的竞赛类节目,节目为选手设置的奖励为奖金,选手通过不同阶段的答题,最高可获得100 万美元的奖励。《开心辞典》将奖金置换为“家庭梦想”,选手所获得的奖励不再是赤裸的金钱,而是实现梦想的机会。

引进类真人秀节目作为“舶来品”,落地生根的关键在于实现受众的文化认同。原版节目的照搬,不具有中国特色,难以触动观众。海外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应遵循当地文化内容,以符合地方受众文化认知的方式进行植入。在大众文化传播的背景下,节目制作者应寻找民族文化元素所对应的特色事物,通过节目改造,帮助受众迅速搭建认知桥梁,实现能指和所指的统一,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4、精品化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品种繁多,如何在众多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创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等节目作为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案例,共性在于它们的出现给予受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开了同类型节目的先河。

从《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到《花儿朵朵》、《绝对唱响》,这些歌曲选秀类节目虽然都是选秀节目,但节目本质换汤不换药,《中国好声音》的胜利就在于反视觉性的真人秀。观众对于选秀节目的认知首先在于“看”,而《中国好声音》颠覆这一传统,评委背对选手只听好声音,“转不转”成为节目最大悬念,超脱了传统选秀中的看听无悬念模式。

既然引进类真人秀节目大势不可避免,在引进前进行横向对比研究,探索对大陆电视业而言具有创造力的作品,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始终占据制高点。

目前,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产业发展仍以海外引进为主,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中国娱乐节目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势,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对本国节目自主创新的一种压榨。

中国电视产业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不能依赖于对外来节目的引进再利用。海外节目的引进借鉴只是一段学习的过程,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本国节目的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将海外成功模式的可取之处与中国本土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中,渐渐形成自身特色,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关键。不论是照搬、借鉴或是引进改造,节目终究是他人眼中的“山寨品”,潮流过后,只有自身原创的风格才能会永存。

“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走出去”才是真正的成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尹鸿:《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②谢耘耕:《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③张健:《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④熊忠辉:《广播电视节目形态解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⑤潘知常:《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⑥莫林虎:《电视文化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