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对做好广播帮忙类节目的思考

对做好广播帮忙类节目的思考

王菁芳

【摘要】近年来,广播帮忙类节目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些节目因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坚持新闻工作的原则,满怀热情地为普通大众帮好忙、办实事,在得到受众认可的同时,也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广播媒体成为群众之间、群众和政府之间以及群众和社会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桥梁。本文以安徽生活广播《1055 爱帮忙》节目为例,对如何做好这类节目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帮忙类节目《1055 爱帮忙》

网络媒体的兴起已经严重威胁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传统媒体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内容和形式。而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广播,为了能有立足之地,更好地争夺市场,它的受众必须细分化,同时节目的定位也随之越来越窄播化,广播帮忙类节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广播帮忙类节目是从民生新闻中拓展衍生出来的。几年前,安徽生活广播主办了一档民生新闻类节目《特别关注》,开播以来,反响很好,它从大型民生新闻专题的采访报道,到帮农民工讨薪,节目做得有声有色。为了进一步细分节目类型,更加紧密地联系受众,更加贴心地为听众服务,安徽生活广播又开播了一档帮忙类节目《1055 爱帮忙》,这个节目是对《特别关注》节目内容的一种延伸,它的服务性更强,更能帮助听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而更受听众欢迎。本文就以安徽生活广播《1055 爱帮忙》为例,探讨如何来做广播帮忙类节目。

首先我们要明确,广播帮忙类节目最大的特色就是服务性。从资讯的提供、帮助弱势群体,到实地取证、监督维权等等,帮忙类节目比起一般性的民生新闻节目来说,更注重解决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困难,虽然这里面有的也许只是小问题、小困难,但确实是老百姓面临的最实际的难题。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以普通人的心态,满腔热情地关注贫困学生、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普通老百姓等弱势群体,真心解决他们的难事、急事、烦心事,从而更好地体现新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帮忙类节目选题一般分为维权和公益两大类,其中以维权类居多,主要集中在消费、房产、教育领域、劳务关系等方面,纠纷解决的难易程度,与报道记者的能力相关。像安徽生活广播的记者张飞,他就曾解决过多起帮助农民工讨薪的案例,成功采访报道了此类新闻,为老百姓心中输入更多的正能量。广播帮忙类节目也并非总是能顺理成章的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记者采访、处理得当,纠纷麻烦事才有可能被解决;相反,不但帮不了听众,记者自己也会陷入各种麻烦。在帮忙类节目的采访报道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客观事实,秉承一颗公正的心采访报道广播帮忙类节目首先要有

一颗公正之心,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过,作为帮忙类栏目的工作人员,不单单需要报道事实,还要引导当事方展开调解,尽可能的让当事人双方面对面的来解决问题。矛盾的化解是建立在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之上的,采访中记者没有经过详实的调查就武断地站在投诉方,将被投诉方置于对立面,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加剧矛盾,失去媒体的公信力。如果公平是站在被投诉方一方,记者也要如实报道出来。我们曾经接到过一个案例,有一位市民反映自己的车明明销户了,为什么多出来很多的违章信息没有处理,还有不少滞纳金,并在和记者沟通的时候总是在数落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但是在了解实际情况以后,记者发现,职能部门并没有任何过错。记者以客观事实教育了投诉人,同时在节目中做了一些交警现场处罚和摄像头处罚不同的详解,帮助更多的听众来了解交通法规;还有一位听众来投诉,表示自己有两个身份证,每个名下有一套房子,可是有一个身份证目前被注销了,导致这个身份证名下房子无法过户,要追究房产局的责任,可是记者在调查取证后发现,他的这个身份证完全是非法途径获得,房产局没有任何过错,记者也如实进行了报道。

二、准确把握求助人心态,“对症下药”

当事方在纠纷产生后,要取得什么样的利益,是不是对媒体的期望值过大,是不是已经开始自我维权,对媒体是一种什么心态,这就要求记者和编辑迅速把握求助人的心态。其实很多求助人打来电话请求帮忙的时候,可能当事人双方已经进行过沟通,求助人打进电话来,只是想要利用媒体的权威性或者是威慑力,获取更大的额外利益;或者有时来求助的听众,他们所描述的事情本身就不是事实。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位听众,多次打来电话反映,自己遇到了拆迁纠纷,记者调查之后发现,根源在于当事人对拆迁赔偿不满意,希望媒体能帮忙多要一些赔偿,可是现有的赔偿已经非常的合情合理,这种“利用媒体”的行为也不能助长,这就需要记者在第一时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迅速判断。广播帮忙类节目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节目制作的人手有限,所以有些听众的投诉,可以化解在来电当中,要将有限的节目资源用于确实需要帮助的听众。编辑记者在和当事人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抓紧对方心理。对简单粗暴的人要直接真话相劝;对急躁不安、反复投诉的人要耐心劝解;对满腹痛苦的当事人要尽力去抚慰,并适当表示自己的同情;对万念俱灰的人要非常耐心地去劝导。我们节目当中曾经接到过一位受尽伤害的女性听众的电话,当事方在被丈夫抛弃以后身染重病,在节目当中和主持人倾诉的时候,泣不成声,这期节目,从导播到主持人,到最后记者的帮忙接触,都体现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让当事人从痛苦中得到了缓解和宽慰,重新面对生活。

三、选择有典型性的内容进行采访报道

有些听众请求帮忙的问题类型同质化,如何才能既帮听众解决问题,又保证节目的可听性?同一时期,如果某些同质同类的问题比较多,可以选择一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采访报道。

比如,某一时期,接二连三地接到听众打进热线,反映他们在某些团购网站上购得消费券过期,没有进行消费,虽然网站承诺退款,却拒不执行的问题。记者可以先选择某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采访报道。其他类似问题可以直接回复听众,如何先自行解决此类问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直接帮他解决,不如教会他如何自行解决。这样既解决了听众的难题,又不至于耗费记者太多精力,同时也保证了节目的可听性。

四、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很多投诉人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真实姓名甚至是联系方式,也为我们后续的帮忙带来了困难,但是对于当事人这样的要求,我们是一定要遵守的。比如有一些针对职能部门的投诉,一些当事人怕被打击报复,执意不肯透露自己的联系方式,甚至不愿意和记者见面,这种情况就必须由记者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告诉当事人,见面的必要性,在帮忙、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回避当事人的身份,虽然这可能增加了记者制作节目、播出节目的难度。

还有一些当事人或是有精神疾病,或是身体残疾,或是牵扯到未成年人等等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记者在采访报道时,都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必须对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进行有效回避。

五、和多部门多行业保持互动,同时编辑记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帮忙类节目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我们以法律纠纷来说,涉及到的有经济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劳动法、交通安全法等等各种法律类型。如何起诉、执行庭不予执行该如何处理、交通事故如何界定,有些投诉房产类纠纷的业主,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购房合同、验房交房规避风险等等的常识,才能在节目中有效的最快的帮忙解决问题。记者如果知识储备不够,在节目中接听热线,现场参与调解会非常苍白无力。帮忙类节目需要有强大的团队支撑,记者后台也会及时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比如律师、房产培训师、保险专业人员等等。

六、工作中要注意角色定位

记者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把记者的角色与法官的角色相混淆,作为一名记者,要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是自己去判别当事人双方谁对谁错。总之,做好广播帮忙类节目,既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的体现。广播帮忙类节目是群众之间、群众和政府之间以及群众和社会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桥梁,对推动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责编:周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