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关于促进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促进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

董菊华

【摘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宿州市历来具有传统文化优势,当前又面临良好的发展契机,但还存在产业特色不足、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挖掘文化潜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宿州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在对宿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足和优势,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发展本土特色品牌战略

近几年,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在发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而宿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和探索的初级阶段。不过,尽管宿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发展上却有着无可比拟的文化资源优势,只要能够深入挖掘内涵,彰显本土特色,就能够实现快速发展。

一、宿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科技、智力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精英文化业态,是一种贴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的内生发展模式,能够创造出极大的品牌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高附加值、技术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结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产品利润,促进我市的区域竞争力。

二、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特点

1、文化资源丰富

秦汉时,宿州便是“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汇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宿州人文资源丰富,文脉深厚,是中国著名的“书画艺术之乡”、“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观赏石之乡”、“酥梨之乡”、“马戏之乡”、“泗州戏之乡”。宿州留下了闵子骞、嵇康、刘伶、刘裕、朱温、马皇后、刘邦、项羽、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现当代涌现了刘开渠、朱德群、王子云、萧龙士、李百忍、孙叔平、邓伟志等文化大家。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542 处,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处,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灵璧石文化节、砀山梨花节等已成为全国知名文化品牌。埇桥马戏艺术节、萧县伏羊文化节、灵璧钟馗文化节、泗县泗州戏艺术节等重要节庆活动亦各具特色,彰显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宿州风光秀美,拥有陈胜吴广起义的涉故台、“孝圣”闵子骞故乡的闵祠、垓下古战场和虞姬墓等历史古迹和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五柳省级风景名胜区、砀山黄河故道生态果林公园等自然景区。这些独具特色的优势无疑为发展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政府高度重视

从中央到安徽省到宿州市,各级政府均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重视。中央和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宿州市政府也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确立了鼓励新兴文化业态进入宿州的发展理念,多次邀请专家做客宿州,就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言献策,并从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工商注册、人才激励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

3、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在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促进下,宿州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世纪互联、中卡通、万达文旅等一批高科技文化企业相继落户宿州,为宿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我市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步伐。以中卡通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初具规模,蓄势待发。中卡通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入驻后,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据汉王朝建立前发生在宿州的垓下之战,改编制作了78 集历史动画片《楚汉风云》,在国家和省级评比中均获一等奖,该片第一季已经在央视播出,营利200 多万元,宿州迈出了发展文化新业态的坚实步伐。灵璧县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挖掘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引进社会资金投入,以钟馗画、虞姬园和灵壁石为核心形成三元文化,建成了虞姬文化园、灵壁石文化园和钟馗文化产业园,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 万次。灵璧石文化园被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根据民间传说创意设计的钟馗文化产业园被列入省级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建成。

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使得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市直中卡通公司投资的动漫园一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泗州隋唐古运河文化旅游城、宿州南翔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宿州宿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产业相继落户我市。全市重大文化项目数量已达63 个。全市上规模基础文化产业达到834 家,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36.8 亿元,占2013 年全市国民经济GDP 比重为3.63%。2014 年,全市有21 个文化产业进入省“861”文化产业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6.4亿元。

4、品牌打造成效明显

以奇石和乐石为代表的灵璧石文化在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2006年开始推出的中国灵璧石国际文化节,每届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奇石商人前来进行文化交流和赏石文化贸易。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灵璧石及其副产品的交易量已突破5 亿元。灵璧石文化的内蕴逐年提升,已成为宿州靓丽的城市名片。

萧县在培育书画交易市场上狠下功夫,集中兴建了书画交易市场,开辟了钟馗画文化街区,鼓励书画交易朝专业化、商业化发展。到2013 年,全市有1000 多个书画交易点,书画贸易量突破10 万件,交易额在3 亿元左右。

马戏文化在宿州有着深厚的历史,200 多个马戏团体活跃在国内各大旅游城市,宿州马戏牢牢占据着全国70%的动物表演市场,由此带来的收入突破10 亿元。宿州马戏艺人把蒿(沟)桃(沟)柳(沟)作为动物驯化的基地,每每有了新动物,就把它送回家乡交由培训师驯化,然后再输送到全国各地马戏团演出,带动了宿州动物驯化业的蓬勃发展。

三、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许多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不理想和局限性。

1、宿州市文化产业布局分散,“散、小、弱”的现象十分突出,集群化发展规模与水平不高

宿州市文化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分布较为零散。缺少有力的战略引导、科学的产业规划、有效的资源整合措施,文化产业主体多数处于各自为战的分割状态。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产业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深度开发。

2、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宿州市各县区都有丰富的区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产业结合本地特色上,仍然做得不够深透。本地的人文环境、风俗特色、历史文化的特点融入不够,缺乏地方特色创意和新意,不能充分展示文化创意的精神内涵与个性特征。有些文化节,过于注重形式,多流于花钱请各路明星表演一场,然后举行几场投资签约仪式的套路,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大众关注度和参与度低,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都不高。

3、经济基础薄弱,创意人才匮乏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宿州经济基础薄弱,虽然这几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在总量、人均和产业结构上仍有较大差距,经济薄弱大大降低了本市对于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当前,宿州不仅缺乏高端创意人才,而且缺少将创意作品产业化经营的人才,因此,难以创造出高水平的创意产品和产业。

4、缺乏产业品牌,龙头企业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文化创意品牌战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尤其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创意品牌实现带动效应尤为重要。

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塑造具有市场竞争力、运作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来推进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兴旺。

四、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1、提高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均较为稚嫩,无论是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上,还是产业发展的实践上,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明确发展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促进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战略产业的高度,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势弱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行业的选择、项目的策划和提升、运营特色的确定等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和系统地研究。

2、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力度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第一要素的观念,重视对懂专业、善经营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促进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注重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本土化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以有利于发掘整理、传承提升和传播本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聚合力和影响力为方针,打造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

我市灵璧石文化、书画艺术、马戏表演、剪纸艺术、乐石砚制作等都已有了良好的品牌基础,我们应十分珍视并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找到文化发展项目与普通民众最大需求的结合点。要强化品牌意识,优化品牌元素,发挥品牌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最大程度彰显本土文化内涵和创意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推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快速升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 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报告(2011)》[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②王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 魅力中国》,2010(13):237-238

③李跃,《浅析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0(12):160-161

④林怡,《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61-62

⑤林丹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10(6):184

⑥周志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10):124-126

(作者单位:宿州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