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医患关系报道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医患关系报道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田莉

【摘要】在媒介社会图景下,当前的医患关系矛盾表现得较为突出。媒体作为公众了解卫生行业的最重要途径,在医患关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应当承担应有的责任。本文指出了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存在着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刻板化倾向、站队心理、医疗专业知识的匮乏、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重点强调了媒体在医患关系问题中扮演着一个放大站的角色,以及对媒体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角色定位,担当社会责任进行了阐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媒体报道 社会责任

一、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报道中出现的问题

1、医患关系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医疗卫生领域弊端和问题纷纷涌现,尤其是医患关系问题更是十分严峻。有调查表明,我国医疗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此外,各种“天价医疗费”、“夺命医院”充斥报纸版面、网站首页。提起医生,人们就会和收红包、乱开药、吃回扣等联系到一起,这些负面事件的累积和负面情绪的滋长常常引爆医患关系冲突。

媒介社会图景下,医患关系纠纷问题因被媒体放大而显得格外醒目。通过媒介塑造的“拟态环境”,不断影响、限定、修改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形成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看法。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医疗资源相较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显得极度匮乏与不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这种撕裂般的冲突与矛盾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需要明确的是医、患这两个角色存在着认知缺失的问题。从医方来说,误把自己看成一个医疗技术的冷漠控制者,陷入技术的盲目崇拜中,忽略了医生应该本着一颗善良、体恤的心善待病人,所谓“医者仁心”,对病人缺乏人性化的关怀。从患者来说,忽视了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希冀用等量的钱衡量等量的技术,甚至对医学技术的期待超出医生的能力范围之外,不顾病人的状况和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加之当前维权渠道不畅、维权成本过高,促使医患矛盾升级,更有甚者,出现“医闹”。这种医、患两种角色认知出现失衡、认知不到位,导致了医生以技术的冷漠对待脆弱的病人,而病人对待医生则是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把全部希望压在医生身上,这种双方胁迫性的心理,促使医患关系产生微妙的变化。

当然,医患关系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它的矛盾根源并不完全在于医患本身,还在于医疗体制的不健全,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亟待建立,让更多的家庭摆脱医疗负担之虞。

2、医患关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体制问题的日益暴露,引爆了媒体的兴奋点,促使媒体趋之若鹜,对医疗问题给予高密度关注,通过媒体传播,放大医疗界的个别丑恶现象或少数医生的不良行为,炒作医院黑幕、医患关系纠纷。在媒体这一放大镜作用下,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成排山倒海之势,也使得医患关系的矛盾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当前医患关系报道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媒体片面追求轰动效应,选择性地报道,形成对医疗行业报道的刻板化倾向

部分媒体为了取得关注度,专门选取医疗行业的内幕,对医疗行业的正能量则视而不见,甚至不惜忽视客观事实,只截取部分事实进行放大。长此以往,造成了医疗行业的集体黑暗,而受众也对医疗行业形成“集体无意识”的偏见认知。

(2)媒体过度迎合观众,形成“患者是弱势群体”的思维定势

媒体为了忠于公众的情绪,不惜忽视客观事实,把报道的立足点建立在能产生共鸣的广大群众中去,甚至把普通的医患关系报道当成所谓“舆论监督”的靶子。在同情弱者思想的支配下,在采访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见,而难以倾听医疗机构的解释,造成舆论一边倒,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

(3)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记者存在医疗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缺乏医卫常识、理念的引导和疏通

医疗行业口的记者很多都不是医学专业出身,往往缺乏对医疗专业知识的认识,对一些医学问题理解不够透彻,将此见诸报端,不仅不利于事实的传播,还在很大程度上会误导大众。

此外,医患关系报道中由于记者对事实了解不够全面或新闻来源的不实,也会出现新闻报道失实,传播虚假新闻,这将会如蝴蝶效应一般使整个医疗行业产生动荡。

二、媒体作为医患关系问题放大器的角色扮演

综观医患关系纠纷事件,媒体作为放大器,对医患关系纠纷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贝克说,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实际上,医患关系问题就是一种风险,而媒体就是风险信号的一个放大器。正如卡斯帕森所说,当风险信号在通过各种各样社会的和其他个人的放大站慢慢传播开来的时候,有可能发生可以预见的转换。这种转换能够增大或者减小有关某一事件的信息的分量,使一个消息的某些方面的特征更加突出,或者重新解读和阐释现有的符号和形象,从而引起社会体系中其他参与者作出特定的再解读与反应①。

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揭露医疗行业的内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看法与评价。尤其是在海量的医患关系纠纷报道侵袭下,公众对医生这一职业群体抱有整体的偏见倾向,这也会导致社会风险次级效应的发生,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这种风险一定程度上是由媒介导致的,也即所谓的“媒介化风险”②。具体说来,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媒体本身的失实报道,引起社会恐慌,从而制造风险;另一方面传播的事实是既有的,但人为地扩大或缩小了风险的真实程度,媒体失去预警功能,转为风险推动者。

例如,2009 年11 月,央视播出了一则“公益医院非法行医,北大医学院教授惨死北大医院”的节目,称“在校学生无证行医导致死亡事故”。记者在报道中使用了大量具有渲染性的词句,激发公众的“激动”情绪,同时,记者报道中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只是引用了患方的说法,而缺乏对医方的采访,故意制造轰动效应。这种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医生当事人,而且会产生次级后果的“涟漪”。这种涟漪向外扩散,首先包围受害者或当事人,然后再扩散到下一个更高一级的组织机构,甚至贯穿到整个行业。可以说,医患关系矛盾的突出就是因这种涟漪而引起整个医疗行业的震荡的缩影。

这种社会风险的放大所引发的次级效应,不仅会加重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也会加重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可能会反过来影响这种社会风险的严重程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封闭式的循环圈,如果其中一环发生问题,都将会波及到其他方面,这种破坏性烈度的个中能量自是不容忽视。

三、发挥媒体的建设性作用,正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媒体的社会责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社会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和对信息全面深入的阐释和分析③。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

1、媒体要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尊重事实,呈现对称信息,回归平衡的理性,客观地展现医患关系纠纷

新闻专业主义是规范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新闻专业主义除客观性外,更多的是作为新闻道德探询机制,行使着善的标准④”。媒体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道义的捍卫者,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冷静,尤其是在面对弱者诉求时,更要拿出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事件,呈现客观、真实报道。

2、媒体应该进行科学的议程设置,尽力发挥媒体的沟通桥梁作用

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少数媒体不合理的议程设置,将负面的医患纠纷添醋加油,激起公众的愤怒情绪。媒体在议程设置时,过度迎合受众,消费医患关系,这将消解医患关系报道的严肃与客观公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平衡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传递正能量,激发整个医疗行业的良好转化机制。

3、媒体发挥建设性力量,普及健康和科学知识,提高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为解决医患关系纠纷集思广益

在医患关系报道中,由于媒体自身医疗专业知识的缺失,在不具备科学素养的情况下,盲目听取一面之词对公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导致新闻失实。媒体应该对事件多作解释性报道,对医患关系进行合理、公正的阐释,而不是带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立场先行,妄加断议。一言以蔽之,媒体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应该坚持“不做激烈的媒体,传播向善的力量”。

结语

医患关系纠纷积弊多时的当下,喧嚣的媒体行业在进行医患关系报道中追求轰动效应,往往在医患关系矛盾中起着一个放大器作用,这种作用加剧了医生、患者的不信任,促使医患关系恶化,从而造成更多的医患冲突事件,产生社会风险的次级效应。在应当秉持的社会责任的驱使下,媒体应该潜心回归事实真相,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在众声喧哗中找到独醒独清的宁静与平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尼克·皮金、罗杰·E·卡斯帕森著,谭宏凯译:《风险的社会放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②马原,《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研究》[J]《. 新闻世界》,2009(11)

③王天定,《谁的责任、向谁负责、负什么责任——浅议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特点》[J]《. 科学·经济·社会》,2007(2)

④邱戈,《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道德探询机制考辨》[J]《. 重庆社会科学》,2013(3)

(作者: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