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浅析微博的自净能力——以新浪微博为例

浅析微博的自净能力——以新浪微博为例

张庆贺

【摘要】“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增大。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了一些负面虚假信息的诞生地和助力工具。谣言丛生的“微博”中也不乏辟谣者和辟谣机构,“微博”的“自净”能力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简单分析微博自净能力的来源,以及阻碍微博“自净”的因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 谣言 自净能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网民使用率为43.6%①。微博已成为重要的网络社交平台,成立于2009年8月14日的新浪微博是国内用户最多的网络社交工具,其用户年龄分布以及职业分布相对合理,故本文选择新浪微博为例来分析。

一、微博自净能力的含义

“自净”一词来源于生物学领域,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自然界中受污染的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一段时间后便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②。微博的自净能力指当微博中出现不实信息和危害他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信息时,微博可以通过用户生产内容的相互补充、纠错、印证和延伸的结构性关系,自发地接近事实真相③。

二、谣言等虚假信息在微博肆虐的原因

1、微博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

谣言自古就存在,只是借助微博其流传速度更快、出现的频率更高。微博的准入门槛较低,用户自身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容易成为谣言等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们对于真实的信息有强烈的需求,一旦人们不能获知事实真相的时候,人们便寻求其他看似合理的解释,这就给谣言、流言等信息提供了传播机会。微博核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谣言往往披着真相的外衣,一旦出现就会以极高的速度传播。

2、用户的从众心理及“沉默的螺旋”效应

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沉默的螺旋”效应更是加剧了谣言传播。微博中的造谣者别有用心,伪造的虚假信息往往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很难辨别真伪。表面上多是站在公众的角度,利用公众对贪污腐败、违规执法等现象的憎恶炮制谣言,一些缺乏理性的网民往往不加甄别盲目转发,支持谣言的一方往往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成为大多数,即使有理性的声音也害怕被孤立而不敢表达,“沉默的螺旋”效应使得谣言愈演愈烈。如2015 年8 月10 日,一位网民发微博称,警号281292 的人民警察对普通百姓大打出手,并附一张现场照片,随后该信息被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夸大加工,在新浪微博平台大量转发传播。后来天津市公安局进行调查核实,警号为281292 的民警8 月9 日在河东区红顶花园处理一起纠纷,在使用执法记录仪拍摄现场情况时,遭到当事人多名家属阻拦、拉扯,致使民警警服被撕坏。微博所称“民警对普通百姓大打出手”内容与事实不符。这是一则典型的利用官民矛盾捏造的谣言,利用网民先入为主的偏见骗取转发量。

三、微博得以自我净化的原因

微博作为一种工具,其既可以成为谣言等信息的沃土,同时也可为辟谣的利器。微博中的谣言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实践经验或理论知识产生的。有学者提到过“无影灯”概念,如果一条谣言或虚假信息充分暴露在公众面前,具有不同职业或经历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那么这则虚假信息就会不攻自破。

1、微博中意见领袖的引导

微博的“自净化”得以实现首先依赖于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经常引领舆论走向,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一般情况下,微博意见领袖都有以下特征,首先,意见领袖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信息传播的到达率较高;其次,意见领袖发布微博的数量较多,无论是近期发生的政治热点,还是事关民生的文化社会事件,意见领袖都会发表自己对此的意见和看法。根据新浪微博发布的《2013 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新浪微博的用户遍及各行各业,从居民服务到金融业,从IT 行业到文化娱乐都有微博用户,而且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及以上学历占70.8%。舆论领袖遍及各个行业,这更有利于对不同内容的虚假信息的批判和揭露。来自不同行业的舆论领袖可以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对微博事件进行解析和评价,微博“无影灯”效应得以实现。

2、新浪微博官方账号对谣言的抵制

面对谣言等虚假信息在微博肆虐的现象,新浪运营商出于自身职责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网络大V 的实名认证以及开通各种官方账号进行舆论引导。新浪旗下的各个单位、部门都开通了不同的微博账号进行辟谣以净化新浪微博的信息环境。如“微博小秘书”是新浪微博的官方账号,经常转发一些辟谣文章和科普文章;“企业微博助理”是新浪微博为企业微博开设的运营方交流、数据分享的账号,其也会对营销类谣言进行辟谣。

3、专业辟谣组织的推动

一些辟谣的专业组织在新浪微博开通账号,对净化微博网络传播环境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辟谣联盟”、“科学松鼠会”等就是微博上致力于辟谣的专业组织账号。一般这类账号是由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士组成,而且科学素养相对要高,可以很好地分辨出谣言及虚假信息,针对这类信息发布相应的科普文章来阻止谣言的进一步传播。比如“辟谣联盟”是由大学教授、作家、记者、公务员等组成,专门从事微博辟谣,成为辟谣主体中较权威的组织④。

四、阻碍微博自净化的因素

基于上文分析,微博的“自净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问题是自净化能力可以发挥到何种程度,是否可以完全自净。针对这个问题,人民日报曾经做过一个“网络是否可以自净”专题报告。研究小组从2011 年的50 件已被证实为网络谣言的事件中(已发布辟谣信息至少1 个月以上),选取热度排名前20 位的谣言案例进行谣言认知度调查,看有多少人已经知道它们是谣言,结果如下:在20 件网络谣言案例中,认知度达到60%以上的只有2 件,占10%。认知度在46%以上的6 件案例;认知度低于20%的5 件案例。总体而言,网络谣言自净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虽然是对网络媒介的整体研究,但结果也适用于微博的“自净化”。是什么导致本身具有“自净化能力”的微博不能实现自净,以下是总结的几点阻碍要素。

1、微博中信息流动不充分

公众在微博上接收的信息类型、信息数量、信息质量等与用户的关注人有关。正如“选择性理论”所指出,公众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接收何种类型的信息,公众对关注人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所要接受信息的筛选。大多数微博用户都喜欢接收轻松愉悦、有爆点,不用经过深层思考的信息,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些真正有价值信息的到达量相对较低。而且微博上充斥着各种营销号,造谣号,其利用公众的猎奇心理,编造或转发无价值的信息和谣言,使有价值的信息被埋没。微博中信息流动不充分,只有部分信息能够得到大量传播,而能够实际接收到这些信息的用户相较全部微博用户而言仍然是少数。

2、微博用户的刻板成见

“刻板成见”指人们由于生活环境或者认知水平所限,对一些无法亲自感知和接触的事物形成笼统和概括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是不科学的。以草根为主的微博用户往往既定认为政府等权力机关是强势一方,而民众等权力机关的对立方属于弱势方,从而不自觉的维护“弱势”一方的利益。刻板印象和事件沉淀的存在极可能使微博用户不自觉地促进谣言信息的传播,阻碍微博的自净。

3、商业向微博的严重渗透

“秦火火”、“立二拆四”被依法逮捕使人们对“网络推手”、“水军”等一批通过非法操作网络舆论来获利的人有了新的认识。“网络推手”是指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网络推手”以及“水军”的出现是微博被商业渗透的表现。新浪微博用户中商业营销号、造谣号日趋增多,多是一些大V 利用自身的知名度积聚人气,通过粉丝效应来营利。这类营销号不仅仅会转移公众的注意力,而且具有安排议程,左右公众舆论走向的能力。

结语

微博因其具有实时、互动、开放的特性而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正因此微博也成为谣言等虚假信息的泛滥领域。微博通过其自身的管理,用户中意见领袖的努力已及专业辟谣组织的推动,其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同样由于微博自身传播模式以及用户的媒介素养的原因,导致其自净化能力有限,依赖微博的自净不能有效阻止谣言等虚假信息的传播。无论是政府、微博运营商还是民间社会组织应该制定更完善的谣言监控机制,完善虚假信息应对机制。此外,谣言止于公开,政府及主流媒体应拓宽发声渠道,迅速及时地披露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12

② 刘景景、申曙,《微博谣言的成因及“自净”机制》[J].《新闻世界》,2012(7):167-168

③ 肖珺、庞航宇,《微博自净功能与辟谣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传播》,2012(8):138-139

④ 王国华、王丽丽、王雅蕾,《基于新浪平台的微博辟谣主体与方式研究》[J].《电子政务》,2013(9):2-8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