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专业 >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走转改”活动常态机制初探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建立“走转改”活动常态机制初探

曹淑芳王艳丽

(泗县广播电视台 安徽234300)

【摘要】作为地处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更是发挥自身优势,把“走转改”活动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组织新闻采编人员沉到基层、融入生活,采编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但是,笔者调查发现,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参与的工作劲头没有起初那样大,不能持之以恒,这种“一阵风”、“走过场”的现象非常危险,势必影响活动的深入开展。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要以“走转改”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来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媒体鼓与呼的作用和引领作用,增强广播电视宣传的凝聚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县级广播电视;“走转改”活动;常态机制

2011年8月以来,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的群众路线再教育。

一、走转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深入进势在必行

1.缺少创新,不是走“夹层”,就是自说自话

基层在哪里?有人说,基层在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车间,也有人说,基层更多的是指条件艰苦的地区。其实基层应该并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基层就是要走近群众。但不少县级广电媒体“走转改”活动没有创新,有的记者虽然走下去了,但是深入第一线,而是“浮”在夹层里。例如,安排一些记者去采写农业一线的新闻,却依旧热衷予跑农委、农业中心、水务局等一些涉农主管部门;有时安排记者到基层村组采访,却总是喜欢往媒体宣传的老典型村组跑,不愿意到边远村组:有的记者下去采访时一厢情愿,自说自话,浮光掠影;甚至有的记者埋怨地认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就处在基层,没有必要经常开展此类活动,不能真正沉到基层,真心倾听基层呼声,真情体味基层疾苦。

2.缺少内容,宣传报道乏味,没有新意

为了与要求保持一致或应付上级检查,一些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记者走基层”、“记者亲记”、“来自一线的报道”等有关“走转改”的栏目名称,报道中,除了“某月某日,记者来到某地进行了采访”或“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或“在某镇采访时,该镇党委书记或镇长某某某介绍”之类的语句外,其他内容依旧,报道乏善可陈。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干脆模仿省市或其他广电台,甚至中央台的“走转改”新闻报道的模式,人云亦云,“克隆”得惟妙惟肖,让人看后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人手不足、宣传任务重、单位奖罚不明、从业人员认识不高外,更多的因素还是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进‘走转改”制度化、常态化

实践证明,新闻媒体距离群众越近,新闻才越有气象:离土地越近,新闻才越有新价值。但如何能够“走”得深入,“转”得到位,“改”得彻底。笔者认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必须从五个方面人手。

1.建章立制,量化考核,以过硬的制度规范人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制定采编规程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走“走转改”的各项制度,用规范的制度让记者自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人群众进行采访。采编部门在各个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实的“走转改”报道方案,分解到每个采编人员,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二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采编人员每月到基层采访报道定数量、明确稿件质量要求,定奖惩标准。对于能够坚持长期下基层的采编人员,在评优表彰,职称晋升,职务提拔时优先予以考虑;对不能完成任务,稿件质量不高的人员按照规定扣发工资和奖金,同时推行末位淘汰制,通过过硬扎实的措施,极大地调动采编人员下基层、抓“活鱼”,写好新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领导垂范,典型引路,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人

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及主要部门负责人要率先垂范,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经常带领采编播人员深入基层,听民声,民意、排民忧、解民难,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办”。在发挥广播电视媒体领导人格魅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一方面,组织学习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事迹;另一方面,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要评树表彰可学的身边典型,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走基层理念在新闻工作者心里扎根。

3.教育拉动,培训促动,以扎实的学习提升人

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播电视记者队伍,是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应结合学习争先创优等活动的开展,狠抓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同时,注重抓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送记者、编辑、主持人到高等院校或省市台接受新闻采编、播音主持、节目制作等专业培训,提高新闻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创新载体,活动搭台,以生动的实践锤炼人

开展“走转改”活动,不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应该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搭建平台,让新闻采编人员“唱戏”,当主角。走农村,访建设;走社区,访民生:走企业,访转型;走学校,访教育,走家庭,访疾苦。涵盖基层各个层面,记者在日常的采访中,可以有的放矢,带回鲜活的一线新闻,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的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与此同时,还可经常开办现场短新闻竞赛专栏,或常年开展现新闻竞赛固定栏目,通过这些形式,为“走转改”提供发稿的固定平台。

三、“走转改”的作用

从“走转改”的作用来看:一是解决了一些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懈怠”。从目前状况看,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个别新闻工作者身上,甚至在的有地方呈现出滋长蔓延之势,让新闻工作者深人基层,联系群众,发现问题,使之精神警惕起来,利用一系列的考核办法,督其有所作为。二是密切了新闻工作者和基层的关系。新闻工作者与基层既是鱼水关系,也是舟水关系。目前有些新闻工作者把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而且是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与基层的距离却更远了、沟通少了。三是杜绝了一些新闻工作者的不良风气。严重败坏了媒体信誉,也严重损坏新闻工作者形象。这对治理新闻工作者不良之风,不失为一项务实之举。

作为地处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媒体更是发挥自身优势,把“走改”活动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组织新闻采编人员沉到基层、融人生活,采编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但是,笔者调查发现,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参与的工作劲头没有起初那样大,不能持之以恒,这种一阵风,走过场的现象非常危险,势必影响活动的深入开展。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要以“走转改”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来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媒体鼓与呼的作用和引领作用,增强广播电视宣传的凝聚力、亲和力、引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