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用户名:admin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国际贸易 > 加快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区域和业务范围

加快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区域和业务范围

张莉萍 平顶山学院

自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启动以来,境内地域范围由当初的5个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人民币境外使用区域不断扩大,已形成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人民币中心,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174个。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基本涵盖了各项金融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直接投资、个人项下、证券投资、境外贷款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业务发展日趋多元化。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6. 55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达1. 05万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快速提升,现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区域和业务范围发展现状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区域分布

1.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区分布。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初期,试点地区仅限于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其中深圳结算量最大,截止2010年6月,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35. 9%。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但在境内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山东这些外贸大省市,截止2013年底,五个省市结算量占全国结算总量的八成,其中广东省和上海市的比重分别达37. 9%和12. 5%,占全国结算总量的一半之多。

2.与中国大陆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区域分布。在试点初期,境外地域范围只限定在港澳、东盟国家和地区。2010年6月,境外地域范围扩大到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虽然对境外地域不再限制,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民币结算量占比分别为68. 5%和6. 7%。2014年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174个,3/4以上的结算量发生在港澳台地区、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主要亚洲市场,其中香港地区占比最高,为53. 4%,比2013年下降了5.3%,新加坡、韩国所占比重有小幅的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欧美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上半年欧洲主要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比中国大陆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8%,美国境内发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比重达2. 6%,比上一年同期翻一番。

3.境外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对手区域分布。2013年仅有10%的境外企业反馈其与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三方之间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付,2014年这一比例提升至41%,主要集中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占比达23%,反馈与日韩及东盟、欧洲和美洲发生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企业占受访境外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4%和2%。可见,境外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对手区域分布越来越分散。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及结构

1.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最初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仅限于货物贸易,2010年6月业务范围扩展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2010年8月允许境外央行、清算行以及参加行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2011年1月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同年10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2011年12月在香港开展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试点。2013年7月允许境内非金融机构以人民币境外放款;同年9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机构。2014年l1月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以人民币进行境外证券投资。

2.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结构。贸易结算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中一直占绝大比重,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比重较小,近两年随着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直接投资结算差距逐步缩小,二者结算量比值由2011年的18.7下降到2014年的6.3。从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类型看,货物贸易结算占绝大比重,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占比很小,2014年二者的结算量分别为5.9万亿元和0. 65万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进出口业务中发展不平衡,进口业务所占比重较大,出口业务所占比重较小,2010年收付比为1:5.5。随着企业参与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意愿和需求逐渐提高,结算收付不平衡状况已有很大改善,2014年收付比提升至1:1.4。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也不平衡,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是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的9.3倍,近两年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2014年二者的结算额比值下降到5.6。

二、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区域和业务范围面临的问题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认可度依然偏低

截止2013年底,中国占全球GDP和贸易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12%,但全球贸易清算只有1%使用人民币。企业对一种货币的认可度决定了是否采用其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然而大部分国内外企业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仍还比较低。2012年西联公司对中国大陆企业的贸易伙伴就是否愿意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美国企业不愿意度最高,为42%,欧洲企业为23%,东南亚企业为13%。近两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各种鼓励跨境人民币结算措施的实施,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可度有所提高,但依然偏低,当前仍有13%的境内企业和31%的境外企业不打算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者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使用比例。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而不愿意支付人民币

近几年来人民币一直处于缓慢升值状态,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虽有小幅下降,但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汇率整体上是持续走高的,预计2015年人民币仍然具有升值的趋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持有更多的人民币,可以享受资产升值收益。因此,在出口贸易结算中,境外企业不愿意支付人民币,而选择外币去支付;在进口贸易结算中,境外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而不愿意以外币结算。虽然境内企业也期望在人民币升值下拥有更多的人民币,但是境内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结算货币谈判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付大于实收,加剧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结构的失衡。

(三)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较低端,境内企业人民币计价主动权较弱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已逐步优化,2014年加工贸易比重降至37. 7%,且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中高端升级。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加工贸易比重过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较低端的位置。在国际贸易中,因风险小、成本低,进出口商都希望使用本币结算,但中国因对外贸易结构和产能利用低下等问题,导致境内企业人民币计价主动权较弱。据《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2014年度)》,当汇率发生对境内企业不利的变动时,完全接受境外企业报价而需要承担汇率风险的企业占受访境内企业的26%。

(四)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境外人民币投资和回流渠道不畅

目前,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无法真正实现,影响了人民币在境外的接受程度。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既制约了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开展,也使通过贸易流出到境外的人民币资金不能够顺畅回流到境内。除贸易支付外,境外人民币通过投资回流境内的主要渠道是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但是对投资范围进行了限制,主要集中于实体经济;境外人民币还可以通过RQFII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回流到境内,但RQFII在政策和规模上有所限制,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只限于央行、清算行和参加行三类境外机构使用,致使回流到境内的人民币有限。

(五)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种类偏少,且结构不合理

目前,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主要是人民币存单和人民币债券,而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投资产品较少,特别是人民币衍生品发展很滞后,致使境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选择范围狭窄。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人民币债券和人民币存单都是债权型工具,债权型产品较多,股权型产品相对较少,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币计价股票数量很少,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产品也寥寥无几。离岸人民币债券产品在期限结构以及发行主体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期限基本上是1-3年,最长的为10年,但规模不大,其发行主体也仅限于中国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而企业主体发行的人民币点心债也很短,一般是在3年以内。由于境外人民币投资产品较少以及离岸人民币债券期限相对较短,导致境外人民币流动性偏低。

三、加快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区域及业务范围途径

(一)引导和鼓励企业用人民币结算

目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使用区域和企业范围依然有限,并且还有不少比重的境内、外企业不打算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因此需要引导和鼓励企业用人民币结算。首先应该加大宣传优惠政策措施,使企业了解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好处,并为企业提供人民币结算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优惠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比如:对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政策、通关流程和银行支付上的便利性;对采用人民币直接投资的企业在业务审批、银行流程等环节给予简化手续,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加工贸易比重偏高,且在出口贸易中大部分企业都是贴牌生产,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机电等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比重比较小,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缺乏核心技术,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定价能力和选用结算货币的话语权较弱。因此,必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跨国投资和并购,获取技术、研发能力和营销渠道。培养和提高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通过品牌资源整合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等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地位。

(三)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境外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数量非常不足,产品和服务品种也很有限,因此,应简化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并购的审批核准手续,重点鼓励支持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强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加快速度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加大力度整合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使跨境清算效率进一步提高。积极拓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上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促进人民币产品及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为金融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投融资和资金拆借等产品,为跨境经营企业提供全球现金管理等业务。

(四)继续拓展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和在境外的使用范围

银联国际化可以为跨境旅游支付和商务支付提供服务,银联卡支付已经成为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的激增和旺盛的购买力,使用银联卡结算的人民币规模急剧扩大,2014年银联卡全球交易额达41.1万亿元,同比增长27.3%。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延伸到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持卡人群体,已经成为交易规模第二的国际卡组织。因此应继续拓展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完善支付网络,开展创新支付的跨境应用,扩大其在境外的使用范围。

(五)扩大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试点范围

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为3.1万亿元,增速为31. 3%,占贸易总额的11. 9%,预计这一比重在2017年将会达到20%,跨境电商很可能成为未来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2月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试点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利用支付机构拥有的大量企业客户资源优势,为B2B、B2C、C2C模式的跨境电商和海外代购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因此,更多的企业应该依托上海自贸区,积极扩大跨境电商的规模,使更多的跨境贸易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从长远看,应该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把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