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观察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
2020-12-24 14:03:57 来源: 佚名
点击:0次
评论(0)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教师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深入幼儿内心,观察幼儿行为、觉察幼儿需要、判断幼儿发展水平,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这样游戏才有意义。
而在平时的游戏中,我们教师在观察时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怎么做,反思自己这样做是否适宜,并不能真正关注到幼儿,对于幼儿的某些情况能够阐述,却说不清楚幼儿的具体反应。
一、观察幼儿游戏
今天我观察的是别的班级幼儿的角色游戏,我发现了一个“特殊分子”,他今天参与了多个区域的串区角色游戏:
1.“兵工厂”工人做“子弹”:当每个孩子选择了一个区进行游戏时,他也选择了“兵工厂”,刚开始他非常投入的在“兵工厂”里制作“子弹”,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兵工厂”走出来了,参加了两个“阵营”的对垒战斗,他把手中的纸团扔向了对方的阵营,并开心地喊:“总司令,你看我炸死敌人了。”接着他莫名地把手里的“枪”扔给我,然后“指挥”我跟着他战斗。
2.带“伤者”上“医院”:我并没有行动,这时一个纸团投中了我,然后他看见我被“手榴弹”投中了,带着我到了“医院”,还告诉“医生”我的手臂受伤了,问我疼不疼。等“医生”帮我“包扎”完成之后,他带我走出“医院”。
3.到“超市”买东西:来到了“超市”门口,他问我“饿不饿,要吃什么口味的面包”,然后他帮我选择了几个“面包”,接着他开始和店员讨价还价,“这三个面包多少钱”“八十五”“那么贵,算便宜一点吧,打个折吧老板”“好吧,算你八十好了”听到店员给八十的价格,这孩子特开心,转过头来,得意的看着我说:“我厉害吧,我很会砍价的。你有带钱吗?”我摇摇头,他说:“那你跟我回去‘兵工厂’拿钱吧。”接着他带我回到了“兵工厂”拿了八个雪花片,然后又回到了超市,说:“老板,八十给你,三个面包我买走了。”
4.到“娃娃家”做客:接着他把三个“面包”塞给了我,然后又带着我到了“娃娃家”,拍了拍帐篷说:“这是林子琪家,这是他们的院子。喂,林子琪,客人来了,快出来迎接啊。”这时一个小女孩从帐篷里走了出来,看着我,而他又问我:“你要留下来做客,还是跟我去游乐园玩。”
5.到“游乐园”游玩:说完又带着我来到了“游乐园”,走到几个纸箱前,说:“这是游戏机,这样打一下就可以抓到很多玩具了”,说完他玩了一遍让我看,然后把锤子递给我让我尝试。最后他又走回了“兵工厂”,钻进去开始制作“子弹”。
6.游戏结束,收拾玩具:他把“子弹”收进篮筐里,把锤子送回游乐园的箱子里,把我手上的面包送回“超市”,把我手臂上的纱布送给“医院”,看到这一切,我忍不住问了他的名字,看见我在写他的名字,他接过我的笔说:“我来写吧”,然后他歪歪扭扭的在我的纸上画出了他名字“张祺智”,而我也记住了这个孩子的名字。
二、分析理解幼儿游戏行为
1.换角度观察幼儿。
如果在平时,我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个孩子的游戏行为,会认为他是属于漫无目的性的,他一会儿到“兵工厂”“医院”“超市”,一会儿又到“娃娃家”“游乐园”,然后又回到“兵工厂”,整个游戏过程中,他在各个区域间串走、游行,而且并没有认真地投入到游戏中。就在今天,虽然整个过程中我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我参与了他的行动,以观察者、参与者的身份观察他的游戏情况,关注到他最真切的反应。
2.改变评价态度。
通过参与游戏,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的游戏水平是很高的。
首先,他懂得角色扮演——以人带人,一人多重身份:在“兵工厂”时,他是工人,能参与够制作“子弹”的工人;到了“医院”他是家属,懂得关心“伤者”疼不疼;到了“超市”他是顾客,学会讨价还价;到了“娃娃家”,他是客人,懂得敲门;在“游乐园”他是“游客”,可以玩游戏机。
其次,他对物品的假想——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把雪花片做成“枪”打仗;把报纸揉成纸团当成“手榴弹”;把雪花片当成“钱”买面包;把箱子当成“游戏机”等。
最后,他对游戏情节和行动方式的假想——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不仅懂得自己本身角色兵工厂工人的职责;也知道受伤时该把伤者送到医院处理;买卖东西时可以讨价还价,要付钱;到了人家家里要敲门;到了游乐园可以玩游戏机。
3.理解幼儿行为。
从这个孩子的游戏中,我发现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有当指挥者的欲望,但是在游戏中,他没能得到“总司令”这么一个角色,因此他把一直观察他的行为,并乐意配合他行为的我当成的“下属”,从带着我“战斗、上医院、买东西、串娃娃家、逛游乐园”等,他“指挥、引导”了我今天的一系列游戏行为。
4.发现幼儿亮点。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收拾玩具时,这个孩子不厌其烦,把雪花片、锤子、面包、纱布分别送回了不同的区分类归放,可以看出这个孩子的习惯非常好。而平时在幼儿角色游戏观察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那些专注投入游戏中的孩子,对于漫无目的串区奔跑行走的幼儿更多的是忽略,对于孩子收拾玩具的环节关注更少,没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5.自我反思。
今天的观察分析让我想起了自己班上的几个平时也这么串区奔走的孩子,我总是认为他们是“问题”幼儿,不愿意认真参与游戏,整个游戏中漫无目的奔走,其实是我对于他们的行为关注太少,没有发现他们的游戏这么丰富。所以老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偏见”,包容幼儿的一切行为,走进他们,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原来这么的精彩。
以《指南》作为观察、分析、理解幼儿的框架,在全面深入观察幼儿游戏,解读幼儿内心的想法,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创设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做一名合格的“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