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国际贸易 > 提升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市场竞争力的探讨

提升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市场竞争力的探讨

杨逢珉 李文霞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是蔬菜生产大国,近10年来蔬菜出口增长势头强劲。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额为115.8亿美元,同比增16.2%;贸易顺差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日本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限制,每年需大量进口国外生产加工的各类蔬菜,自然成为中国出口蔬菜最主要的市场。本文以1992-2013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为依据,对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现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

一、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蔬菜对日的出口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伴随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加强,中国蔬菜对日的出口总额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日本的总额达14.51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蔬菜总出口的1/5,与1992年的4.76亿美元相比,增长幅度高达205%,说明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增长幅度较大。2002年以前,中国对日出口的蔬菜总额增长较为平稳;2002年以后,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之后各年出口额均突破10亿美元。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各省蔬菜均有出口,沿海省市如山东、福建、上海等蔬菜出口优势带在2009年的蔬菜出口额约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额的72.9%。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三个季度,仅山东口岸的蔬菜出口量超300万吨,其中对日出口蔬菜58.8万吨,同比增长12.6%,占蔬菜总出口近20%。

中国对日蔬菜出口额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日本自2006年开始实行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从中国进口蔬菜残留农药的标准,使得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出现短暂的下降。另外,中国蔬菜对日出口额占对世界出口额比重整体逐渐下降,尤其是2006年以后,该比重持续下降,说明我国蔬菜在受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下正不断拓展新的蔬菜出口市场和出口渠道。

(二)对日蔬菜出口结构变化不大

根据蔬菜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蔬菜分为加工蔬菜、保鲜蔬菜、脱水蔬菜、冷冻蔬菜以及蔬菜汁五大类。在HS as Reported分类中,加工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11、 2001、2002、2003、2005;保鲜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01、0709以及0714;脱水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12和0713;冷冻蔬菜对应的关税号码为0710和2004;蔬菜汁对应的关税号码为200950、200980和200990。

根据相关统计,1992年-2013年,中国对日蔬菜出口结构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各年基本上是以加工蔬菜、冷冻蔬菜和保鲜蔬菜为主,三者合计基本占中国出口蔬菜总额的80%左右。其中加工蔬菜一直保持最高的出口额,2013年占蔬菜出口总额的40%;保鲜蔬菜从2006年之前的接近30%的比重降至20%左右,说明保鲜蔬菜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冷冻蔬菜增长最为明显,1992年对日出口额仅为0.48亿美元,到2013年其出口额达到6.29亿美元,仅次于加工蔬菜。相比前三类蔬菜,脱水蔬菜和蔬菜汁对日出口额明显较低,尤其是蔬菜汁,其在蔬菜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常年处于1%以下;脱水蔬菜在最初10年对日有较大的出口额,但其出口额增长速度慢,使得脱水蔬菜对日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将近30%降至目前的20%左右。

(三)蔬菜出口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13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蔬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是世界上第一大蔬菜生产国。作为蔬菜生产大国,我国蔬菜的生产规模、人均占有量、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出口加工量均位于世界第一。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一方面,国内政策方针对农业的倾斜使得蔬菜的生产和出口也得到一定的支持,各地政府通过支持地方龙头企业来对分散的农户进行蔬菜生产的引导。如河北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工程”,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此提高农户的组织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的多边合作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同世界签订农产品贸易互惠协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蔬菜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四)蔬菜出口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蔬菜既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我国多样的自然气候以及廉价的耕地、劳动力,使得我国蔬菜生产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地域广阔,几乎所有的蔬菜品种都适宜种植,能够长年持续性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0-1/6,我国蔬菜平均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2-1/5,市场价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1/8。以洋葱为例,在我国的生产成本为37300元/公顷,美国的生产成本为42300元/公顷,而日本生产成本高达173000元/公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使得我国蔬菜在对外出口中具有国际竞争的价格和利润优势。

二、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蔬菜出口的主要品种过于单一

通过对中国出口日本的加工蔬菜、保鲜蔬菜、脱水蔬菜、冷冻蔬菜以及蔬菜汁贸易额的对比计算发现,1992年-2013年间,中国对日出口中加工蔬菜占比最大,其所占蔬菜总出口的比重基本接近4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日出口的蔬菜汁,对日蔬菜出口所占的比重持续徘徊在1%。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蔬菜出口的趋势仍然是集中在对仅经过简单加工、生产的蔬菜,并没有对蔬菜进行深一步的处理。但简单加工蔬菜不易保存,价格低廉,虽然出口量大,单位产品的利润十分微薄。相比经过处理的蔬菜汁、脱水蔬菜等有更长时间的保鲜期,而且价格明显高于简单加工蔬菜,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得,中国对日出口番茄汁单价为9.44美元/千克,而伞菌属蘑菇的单价仅为2.29美元/千克,价格是番茄汁的1/5。所以应不断提高我国深加工蔬菜在出口的比重,改善目前对日蔬菜出口品种过于单一的现状,促进我国蔬菜在出口贸易中获得更高的收益。

(二)蔬菜出口的运输、仓储等环节分配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流通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蔬菜在出口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类服务体系如运输仓储服务、信息传递服务以及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个体系的构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当前蔬菜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流通等环节也存在不均衡的分配机制,呈现倒“U”结构,即“两端受损,中间得利” ,处在蔬菜产业链初端也是最底端的菜农,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对所处的市场缺乏灵活的变通,虽投入大但收益小。如2012年底,河北、山东等地的白菜批发价受市场影响从原来的一斤四毛钱降至一斤一毛五,致使菜农个体散户没收益,甚至还血本无归,但市场中的白菜价却依然坚挺。由此可知因各个环节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会挫伤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蔬菜产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三)出口蔬菜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价竞争现象

近年来,伴随我国蔬菜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蔬菜出口的经营状况也在不断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蔬菜出口企业缺乏较强的整体利益观念,在对外出口中企业各自为阵,竞相压价,造成我国蔬菜出口市场恶化,有市无价,价格长期低迷,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不仅使蔬菜出口企业利润受损,而且严重影响我国蔬菜产业对外出口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国外对蔬菜出口反倾销提供“证据”。我国蔬菜最初是依靠低廉的价格进入日本市场,进而逐渐超过美国蔬菜对日本的市场占有率,我国出口企业一哄而上,对日出口蔬菜数量的增加扩大了我国蔬菜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但是出口蔬菜的年平均价格却大幅度下降,其中保鲜蔬菜下降幅度最大高达41.4%,所以价格低廉的竞争模式严重损害了产业效益,最终渔利于外商。

(四)蔬菜出口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大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的检疫防疫制度十分严格。对于进口蔬菜的检验是先对蔬菜中所含有的动植物病虫害进行检疫;之后再对具有食品性质的蔬菜从食品角度进行卫生检验。其繁杂的检测项目和频繁的检测频率大大增加了通关时间及仓储、检验等通关成本。而一旦出口的蔬菜不能达到其所规定的要求,将会造成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开始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对没有设定具体标准的药物残留,一律执行0.01PPM的标准。而在国际上,一般是依据毒理学评价结果,考虑“每日允许摄入量”和“良好农业规范”制定不同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对不同食品种类制定“一律标准”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食用情况,其实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中日农产品贸易。此外,日本每年会对“一律标准”进行大量修订,对不同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各种农残制定具体标准,很多修订后的标准比0.01PPM还要严格。过于苛刻的农残标准使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风险加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出口日本的难度。

三、提升中国蔬菜出口日本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标准化的蔬菜生产体系,提高我国蔬菜出口的质量

在国际社会中,ISO14000系列标准为大多数国家所参考。我国的蔬菜生产要树立与国际接轨的意识,根据ISO14000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蔬菜生产加工检验体系。同时也要积极参考、学习国外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和规格的制定,加强对蔬菜生产环境监测力度,严格限制农药残留物超标、不合监测标准的蔬菜出口。与此同时,完善物流体系,加快蔬菜产品的周转和流通,保证我国蔬菜在各个环节实现无污染、卫生和安全,由此树立我国出口蔬菜的优质品牌,塑造蔬菜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国外市场对中国蔬菜产品的认可度。

(二)加大投入推动蔬菜出口的深加工

为推动蔬菜的深加工,一方面要加大对蔬菜生产的资金、科研等投入力度,加快培养生产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积极研制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园艺机械,实现蔬菜区域化种植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的劳动生产率,实现国内资源优势向生产优势的转换。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良蔬菜品种,利用配套技术将其培育为适合本土化,生产的优质品种,再通过精细加工,精致包装环节,提高出口蔬菜的培育、生产、加工环节的档次,加强高新技术在蔬菜的分拣、分级、包装、冷藏、保鲜、运输过程中的应用,实现蔬菜的商品化处理,形成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链条,增加蔬菜的附加值,提高我国蔬菜在对外出口中的国际竞争力。

(三)冲破阻碍蔬菜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日本为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国外蔬菜等农产品的进口。2012年日本对部分农产品征收高关税,例如冷冻蔬菜6-12%,生鲜苹果17%。为了积极因对国外利用各种手段限制我国蔬菜的出口,我国蔬菜出口企业则必须适时了解进口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外交、磋商等手段,积极争取签订双边、多边农产品贸易协定。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推动下,2014年5月17日《中日韩投资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的实施将有助于逐渐减弱中国蔬菜等农产品对日出口所遭遇的贸易壁垒和障碍。再者,积极引导、鼓励进口国企业以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我国建立蔬菜出口基地并经营蔬菜出口,由此使进口国企业和我国共同承担出口贸易的责任和风险,共同应对遭遇的贸易壁垒,进而减轻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四)开发多元化市场,降低蔬菜出口的风险

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同时蔬菜易腐不易保鲜,这使得蔬菜出口存在较高的风险。目前东亚、东南亚地区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干市场,主要出口冷冻蔬菜、鲜或冷蔬菜的品种,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开发蔬菜进口大国如英国、俄罗斯、美国等国的蔬菜市场。一方面,利用我国的气候资源实现蔬菜的季节性互补。如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向日韩、欧美的冬季市场出口鲜冷蔬菜;或者利用目前各种日光温室,通过生产反季节性的蔬菜产品进行出口,扩大蔬菜出口的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可举办不同主题的蔬菜国际博览会(如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利用此平台进行蔬菜的展示展销、招商引资和贸易洽谈,使有地方特色的蔬菜产品得到推广,也扩大我国蔬菜的国际影响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晓钟,胡卉君,沈潇茹.中国对日本蔬菜出口增长效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5).

[2]赵海燕,何忠伟.中国大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及对策:以蔬菜产业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3(7).

[3]金缀桥,杨逢珉. 在自贸区框架下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4(5).

[4]陈晓娟,穆月英. 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分析--基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J].经济问题探索,2013(4).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