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国际贸易 > 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李兴汉 杨晓丽 江苏师范大学

2008年12月,国务院决定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由此拉开了我国对外经贸人民币结算的序幕。在此后的几年里,人民币结算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我国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仍不相称,这种状况如不能尽早改变,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的要求。

一、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的现状

(一)结算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4年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3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6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57%。这反映出人民币在对外经贸中的使用规模和发展速度,推动着人民币更好更快地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占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达到1.42%,全球排在第8位,而在2012年初我国排在全球第20位。这充分说明了全球各个经济体同我国进行经贸较高的积极程度,也可以看出人民币对外的结算规模不断扩大,带动着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结算区域进一步扩大

2008年12月12日,我国同韩国签署了18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开启了我国与亚太地区各个经济体之间货币互换合作的大门。随后,由亚太地区逐步扩大到全球,极大地增强了互换双方经贸活动的便利程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10月召开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五周年座谈会发布的消息,中国已与全球26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接近2.9万亿元人民币。该协议的签订,一方面,使得双边企业在经贸活动中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和使用本国的货币进行结算,减少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更好地规避第三方货币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影响力,为人民币结算在全球更大范内的推广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结算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

对外经贸中的人民币结算一般包括三类项目,即货物交易的结算、服务交易的结算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在我国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初期,货物交易的结算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2009年和2010年均达到80%以上。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推进,我国在世界上的贸易地位进一步提高,结算项目相较过去也出现了一定的优化。根据2014年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的货物交易比重已经下降到66%,与之相反的是服务交易的结算比重出现了大幅提升,达到了34%。同人民币结算的初始阶段相比较可以看出,对外经贸的结算项目逐步向服务和其他经常项目延展,体现出我国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的结构出现了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四)结算收付结构进一步优化

衡量人民币结算收付结构的指标是人民币收付比,即我国大陆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时收入的人民币数额和支出的人民币数额的比值。根据2010年至2013年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对外经贸结算的人民币收付比在2010年至2013年依次为1: 5.5、1: 1.7、1: 1.2和1:1.5。可以看出在人民币结算刚起步阶段的2010年,流入额远低于流出额,但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在其后的几年里得到了明显改善,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在境内外良性地互动流动。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2010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汇率改革。改革形成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境外贸易商向中国出口时倾向于使用人民币结算,而在进口时倾向于使用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支付。另一方面,人民币结算开始初期,人民币首付比出现严重不平衡,境外贸易商获到了大量人民币,他们可以方便地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人民币的收付结构也会得到优化。

二、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在外贸中的定价权较弱

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是美国在2013年纺织品及原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只有1%左右,我国的该项数据则为24.8%。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外贸规模上雄踞世界第一,但在出口商品的结构和核心技术方面依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徘徊在世界贸易体系的低端,与欧美贸易强国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下,我国出口企业很难掌控议价权,结算货币更多的要由发达国家来确定,不利于人民币结算在对外经贸中的推广。

(二)人民币跨境流动途径不畅

首先,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中顺差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大量美元和其他国家货币流向我国,不利于人民币走向世界。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4年4月4日公布的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5090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1.77倍,进出口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剧。其次,中国大陆的人民币投资渠道相对较少,国家对人民币投资产品的管控较为严格,致使境外的人民币持有者不容易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境外贸易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也会相应较低。最后,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促进本国货币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但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仅存在于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三地,而且业务类型比较单一,很难把完善的金融服务提供给为境外的贸易商。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需完善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民币汇率问题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汇率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实现了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才有可能真正的国际化,人民币结算才有可能走向世界舞台。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尚没有完全克服。一方面,汇率市场上交易主体比较单一,买卖双方主要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较低,而且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自主选择交易时间和数量,因此较难形成真正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弹性较低,浮动空间相比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很有限,当境内和境外存在利率差时,可能出现资本项目非法形式的套利,对逐步开放中的资本项目监管也提出了的挑战。

(四)人民币跨境流动监管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金融业逐步改变过去“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人民币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更为自由。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规模更是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针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数据监测项目、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数据监测项目、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监测项目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监测项目。但是这些监测项目彼此独立,有分工、少协作,很难发挥出监测系统的整体效应,在人民币跨境流动监管上容易出现一些漏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投机资本越来越多地涌入我国境内,跨境资金流动表现出更多的复杂化特征,亟需建立完善的资金监测体系,加强对跨境资金的监管,维护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否则,人民币结算很难在全球贸易中立足。

三、推动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我国传统的商品出口优势在于低成本低价格,而这种优势随着近年来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正逐渐消退,因此,必须通过透彻的行业调查和产品差异化水平的提升,来获得产品竞争力和议价权。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对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要进行高端化改造,并积极向上游和下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我国政府也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人民币结算在出口贸易中的使用,通过对出口企业的扶持,促使人民币结算走向全球。

(二)开拓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

这些渠道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货币互换合作。在增强国际贸易活动便利性的同时,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存量,同时也要扩大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因为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境外贸易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进行向中国进口的结算。二是在目前金融管制仍较严格的情况下,探索境外人民币向国内流动的途径。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月,已批准93家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总额度达2984亿元,但是这种资金流动模式只能投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不能投资于未上市企业和非公开交易股权,而近两年逐渐兴起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投资模式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增强人民币回流的效率,应当作重点来发展。三是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加强人民币在境内外之间和在境外的流通。香港在2011年最早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有着丰富的离岸交易经验和较大的交易规模。2014年11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表示,截至10月底,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量已达5.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73%,而且,人民币结算的对外经贸业务中,九成以上都在香港处理,因此进一步提升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中心地位,对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兼顾交易品种和政府干预两方面的问题,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增加人民汇率的弹性。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人民币产品的需求大为增加,应逐步增加人民币交易品种,尤其在人民币套期保值相关工具上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提升流动性,以更准确地得出反应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汇率。另一方面,改进中国人民银行对汇率的干预机制,减少行政干预的频率,对短期汇率的调节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的交易中进行,对于中长期汇率的调节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基准汇率的改变来完成。只有深化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才会促进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四)建设完善的人民币跨境流动监管体系

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现有的各个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项目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在分工明确的同时又可协同监测,而与此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也要注重监测信息的及时传递,完善监测信息共享机制,使各部门得到的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降低资金流动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是双向的,因此同时要对入境资金和出境资金进行全面监测,在关注有问题的资金流出同时,也要加强对资金异常流入的关注,防范国际投机者利用监管漏洞破坏中国的金融稳定。只有建立了完善的资金流动监管体系,才可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外汇市场,促使人民币结算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五)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开张。上海自贸区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的的重点又在于推进跨境投融资服务和区内离岸业务。截至今年10月底,自贸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总额达2279亿元。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推动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有目共睹,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在广东、天津、福建三个区域再建设三个自由贸易区,为人民币结算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更为坚实的政策基础。在开拓的同时,深耕也是不能忽视的,尤其在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用、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等方面在区内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经贸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梅德平.中国央行货币互换与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J].江汉论坛,2014(10):22-26.

[2]袁申国;徐冬梅.升值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01):12-21.

[3]王慧;赵亚平.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回顾与反思[J].经济问题,2013(01):73-77.

[4]姚鹏;卢正惠.中国同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及其效益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04):151-155.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