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国际贸易 > 中国对印度经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善途径

中国对印度经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改善途径

黄 英 王淑妍 王艳红 天津师范大学

中国与印度都是亚洲地区发展中经济大国,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中印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特别是双边贸易的发展不断提升,自由贸易区建设也已提到议事日程。本文主要就两国间经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当前两国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途径。

一、中印经贸发展概况

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近40%。中印两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国际竞争力,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表1可以了解近13年来中印两国经贸发展情况。

21世纪以来,中印在经贸合作方面的成果非常显著。中印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不足3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740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2012年中国对印度货物进口贸易额增长了近13倍,出口额增长了近30倍,货物贸易规模明显扩大。除个别年份外,中国长期保持对印度的贸易顺差。由表2可知,与印度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流量的比重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流量占比上升较快。中国已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据印度商业信息统计署与印度商务部统计,2013年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为659.5亿美元,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145.6亿美元,自中国进口513.9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368.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额也大幅提高,2000年为919万美元,2011年最高达74亿多美元,2012年是2000年的728倍。

中国从印度吸引的FDI规模有一定提高,2012年吸引资金额是2000年的4倍,2008年曾达8805万美元,2012年为4406万美元,只占中国吸引过千亿美元FDI的极小比重。来自华尔街日报的信息显示,从2000年4月到2013年12月,中国提供的资金只占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0.15%,而日本的投资额则约占7.3%。近年来,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有所增长,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或建立独资企业,或与印度同行建立合资企业。例如华为和中兴分别在印度设立了软件研发中心;三一重工和柳工分别在浦那和印多尔市设立工厂生产建筑工程设备。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印度的制造能力和当地产业结构,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印度对华出口商品主要为棉花、铜及制品、矿产品、有机化学品、矿物燃料、动植物油、塑料制品、机械设备、树胶和钢铁制品等;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文物制品和肥料。2013年,印度进口的上述五大类商品合计337.6亿美元,占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5.7%。此外,还有珠宝及贵金属制品、钢材、船舶、光学仪器制品、塑料制品、家具和纺织品等。在印度的十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生产的纺织品、机电产品、家具、金属制品、光学仪器和陶瓷等在印度进口的同类商品中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地位。从中印进出口贸易结构来看,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对于中印贸易的强劲发展,印度各方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正面的评论认为中印两国贸易互补性强,而负面评论则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大。

二、当前中印经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印两国近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长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一)中国对印度贸易长期保持顺差

有资料显示,中国对印度贸易自1997年开始出现顺差,目前这种情况依然存在。由表2可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对印货物贸易始终保持顺差,且顺差额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按照中方统计,2012年的顺差额已达289亿美元;按照印方统计,2013年印度对中国的逆差额为368.3亿美元。长期且不断增加的逆差在印度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增大了印度国内对华贸易的负面评价,干扰了正常贸易发展,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稳定,为未来中国与印度的正常贸易发展设置了障碍,埋下了隐患。

(二)两国出口产品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笔者用2012年贸易数据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出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 6 类、7类、8类产品上,数值分别为1.27、1.37和2.30;而印度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SITC 0类、2类、3类、5类、6类、8类产品,数值分别为1.53、1.52、1.35、1.08、1.81和1.31。中国与印度在6类和8类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形成竞争关系。另据笔者计算的贸易竞争力(TC)指数显示,在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和印度的产业互补性较强;在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印度处于产业间互补状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则与印度存在竞争关系。中印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存在着特定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因此,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各自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这样的竞争局面也就很正常了。

(三)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不断实施反倾销

印度是世界上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也是WTO成员国中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自1994年印度对华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加。世贸组织资料显示,至2009年11月31日,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一共137起,比同期对美、日、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多出20多起。从2001年起, 印度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长期位居第一,约占印度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20%以上。印度对华实施反倾销数量多,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其自身乐于采取该手段保护本国市场。世贸组织资料显示,2001至2008年,印度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仅占1%左右, 但发起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却占全球总案件数的20%左右。二是近年来印度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机电产品、机械设备、化学品、纺织品等,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因此印度政府采取措施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工业领域是重点。随着中印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仍将继续。

最新资料显示,2014年6月13日,印度消费税和海关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接受商工部对原产于中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悬浮级聚氯乙烯树脂做出的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涉案产品继续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其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税高达每吨91.27美元至147.96美元。

(四)中印贸易结合度指数不平衡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TCD数值越大,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越紧密,贸易效应越明显。如果大于1,说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如果小于1,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松散;如果该指数等于l,说明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水平达到均值。笔者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2008年至2012年中国与印度的相关进出口数据,分别从中国进出口的角度计算出贸易结合度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贸易结合度指数除2012年之外始终大于1,五年来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仍大于1,这说明总体上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贸易联系紧密,但近两年出现下降趋势。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结合度指数始终小于1。总体上看,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联系松散,与中国其它主要贸易伙伴相比,中国向印度进口产品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五)中印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开放度不够

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贸易和投资障碍,特别是印度方面。前文所述的反倾销问题就是一例。由于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存在,其国内要求对中国产品进口采取限制的呼声不断。例如中国出口的大型电力系统,包括变电站、变压器、高压电柜、发电机组大型的电力设备已占印度市场份额的40%,印度政府便对这些产品的进口增加了21%的关税。印度政府也希望通过中国增加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来缓和贸易逆差问题,但对中方企业在印度开展投资和经贸活动提供的便利不够,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投资氛围,加之基础设施差,治安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能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和投资。例如尽管印度政府允许外资投资本国的军工企业,但限制外资最高股权比例不得超过26%。再如,印度政府对FDI投资房地产有两个严格的限制条件:投资房地产的FDI在3年内不得撤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的最低投资限额不得低于500万和1000万美元。如果外资要在3年锁定期内撤资,必须获得外资促进委员会的批准。此外,外资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得少于10公顷,并且必须在获得批准后5年内完成计划项目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为防止资本外流,印度政府已在一些领域放松了投资限制。

三、加快改善中印经贸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一,要增强两国的信任与合作,拓展两国经贸发展的新领域。长期以来,中国和印度在边界和西藏等问题上存在摩擦,以致两国之间的互信度不高,政治关系发展的滞后直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并带来消极影响。双方应加强政治交流,增强政府间互信,进而增强企业及人民间的互信与友好,以促进经贸合作的顺利开展。双方政府应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增加高层人员互访机会。两国的科研机构及智库也应加强交流与研讨,扩大民间的沟通与了解,增进两国间的友好交往。同时,扩展两国经贸发展的新领域,促进双边贸易结构的多元化,扩大贸易范围和项目。中国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优势,印度则在服务业、软件外包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优势。7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对于两个新兴大国而言是比较低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经贸合作。

第二,要扩大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提升印度制造业水平。目前,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的,这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增加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也是解决贸易失衡的重要手段,中国政府应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前往印度进行直接投资。印度计划到2022年将制造业比重从目前的16%增加到25%,中资企业可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在印度制造业的投资,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已在原则上批准了有关中国在印度开设工业园区的谅解备忘录,这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有更利的投资环境。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中资企业还应重视技术的输出,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印度制造业的水平,使双方合作取得双赢。目前中国企业已积极参与到印度电力、通讯、交通等领域的工程项目,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稳步增长。笔者认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是解决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手段之一,通过签署区域贸易协定,可以相互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的正常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善两国投资环境,促进相互投资,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亚洲经济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要促进两国间互补性产品的贸易发展,扩大利益共同点。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一些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和印度的产业互补性较强;在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印度处于产业间互补状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则与印度存在竞争关系。对于业已存在的产品竞争关系,我们要努力做到公平竞争。对于两国产业互补性比较强的产品,应协同合作促进其发展。目前印度的消费市场日益庞大,拥有很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发达的信息产业,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也十分巨大,以制造业见长,两国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印度的三大产业支柱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中国与印度在这三个产业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贸易互补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要承担起职责,在政策制定、信息披露、业界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着手,搭建起两国企业界信息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中国企业了解印度的优势产品和需求,共同促进互补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四,要妥善应对印度对华出口产品的反倾销问题。印度对华日益严重的反倾销措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印度对华反倾销大多是针对中国的低价产品,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于反倾销对象是那些并非完全靠低价竞争的产品,中方必须积极应诉,有理有据,据理力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纷争。此外,中国企业还应注重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以分散风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丽.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EB/OL] http://topic.yngbzx.cn/qtb2ynzk/800.htm

[2]王淑妍.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3]王艳红,胡燕霞.中国与APTA成员国贸易发展依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12):48-50.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