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研究探讨
2020-12-24 20:19:20 来源: 佚名
点击:0次
评论(0)
一、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这样也极大程度的解决了就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问题。但是在实际中,由于资金上的不足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做好贸易融资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积极开阔市场。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公司债券是最主要的融资形式之一,但是在我国,这种公司债券还没有实现普遍运用,因此在股票市场中,最主要的还是处于资本市场。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这样也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通过对比传统资本市场上的教训来说,我国就必须要严谨处理好创业板的发展。对于创业板来说比中小板更为宽松,但是也要求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与净利润指标等,所以也就使一些中小企业要想进入到其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上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所以说我国的企业市场定位与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简单来讲,一些国有的大中型的企业中基本可以享受到一定的优惠利率,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则需要支付出一定的浮动利息。且在实际中,一些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上基本采用了抵押或是担保等方式,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就需要支付出相应担保费等。且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融资渠道不仅数量较少,而且还具有不畅通的现象,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只能借助高利贷。此外民间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这样也就使民间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来讲借款的利率要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
3.担保体系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信用是进行交易的基础,但是在实际中,信息出现不对称现象是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银行并不能全面掌握好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因此也就不愿意向其进行贷款,而我国目前的一些担保机构中却存在专业人员不足以及职能混乱等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问题的不断发生。且就目前来说,我国并没有确立出有效的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以及惩罚制度等,这样也就使一些担保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最终也就影响了担保机构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措施
1.开展结构性的贸易融资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融资来说,主要是针对客户之间出现的短期资金融通,其中主要的方式有提货担保以及出口信贷等方式。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也实现了创新,多种信贷方式以及结构性的贸易融资业务等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具备了高度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特点。对于结构性的贸易融资来说,可以运用好风险分散以及资本市场技术等,所以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要求来组合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与条件的统称。中小企业在实际中运用这种结构性的贸易融资,可以在保证最小风险性的基础上实现降低进出口的融资成本。且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主要分为资金与风险缓释结构。其中资金结构主要以利率与还款方式等来实现,而风险缓释结构则主要通过担保与保险等方式来实现的。所以在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中,采用这种贸易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融资风险的发生,提高银行中的表外利润,同时还可以优化好银行中的收入结构。
2.完善中小企业中的供应链
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是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所提供的信息等方面共同构成的,且除了核心企业以外,在这一整套供应链之间基本是由中小企业来共同组成的,所以采取供应链金融融资就是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的融资。从以往的贸易融资上来讲,银行与企业之间呈现出了个体对个体的信贷方式,但是在供应链融资方式中国,则实现了个体对多个的信贷方式。且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有了核心企业的支持也可以增大贸易融资的效果,实现了多个方面共赢的格局。对中小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方式,也就实现了银行对其进行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核心企业的担保,这样银行也就可以对企业的交易情况有了精准的确认,且在发放贷款以后,也可以直接掌控到资金的流向。
3.控制好贸易融资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来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自偿性,而这一自偿性对于银行来说,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实际中要先控制好资金的流向,通过单据来对资金进行控制,企业在得到审批以后也要做好事后的追踪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资金真生运用到了贸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问题,就必须要从各方面开始创新,完善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同时还要控制好资金的流向,这样才能控制好融资的风险。此外政府还应当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帮助力度,这样才能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困境,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怡恬.万月.李玲.以物流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