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学前教育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

  [摘要]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幼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幼儿师范教育获得了较大发展,成绩显著。表现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师资数量稳定增长,幼师比显著下降;幼师队伍学历结构优化,尤其是县镇及以下地区的幼师学历快速提升;幼儿教育的覆盖面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剧增,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依然跟不上幼儿教育的需求,导致幼儿师资数量和质量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近些年来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师占比下降,农村幼师显著匮乏,其学历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和县镇地区。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幼儿园长
  作者:胡艳,胡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也是为其智力和品性奠定基础的奠基性教育。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关注幼儿教育,把幼教事业的发展与解放女性生产力、建设工业化国家联系在一起,提出首先在工业地区和大中城市发展幼儿教师事业的方针。[1]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师资需求,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在部分高师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门的幼师人才。然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缓慢,远不能满足开展全面幼儿教育的需要。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真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值此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有必要对这40年来的幼师教育事业及其对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以期对未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提供借鉴。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事业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9年)独立的幼师教育阶段,重建被“文革”破坏了的幼师教育体系;第二阶段(1999年至今)开放的幼师教育阶段,多渠道培养幼师。这两个阶段在幼师培育上采取的路径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下文将分别梳理。
  (一)独立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文革”中我国师范教育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幼儿师资培养更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发展。据统计,1981年,在园幼儿1056.2万人,[2]占幼儿总数10.2%[注],绝大多数幼儿未受到正规的幼儿教育。这与师资数量与质量极其有限有关,据统计,1981年,全国幼儿教职工59.89万人,[3]生师比为17.6∶1。幼儿教师中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者15.64万人,占比35.3%;接受过一年以上专业训练者3.23万人,仅占7.5%,[4]低于当时中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比例。[注]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号角下,教育部开始全面恢复我国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网,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由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如下:
  1.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蓬勃发展
  独立的幼师培养是在国家强力主导下,按计划经济的思路进行的,即师范院校的设置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由上而下逐级培养:部属师范院校负责全国高中(包括中师)、师专师资的培养,省属师范学院负责本省范围内的高中教师培养;地市师范专科学校负责本地区初中教师培养,而县市一级的中等师范学校负责小学、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幼儿师资的合格学历为中师,幼儿师范教育发展的重点也是中师。1978年10月,《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恢复和建立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提供师资基础。幼师教育在此大背景下获得发展。
  (1)大力发展中等幼儿师范教育
  1979年,教育部要求,积极办好幼儿师范学校,为幼儿教育培养骨干师资,1980年以前每个地区有一所幼儿师范,“或在有条件的中等师范学校举办幼师班”;原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学校应积极办好并扩大招生。[5]1980年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师范教育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各类中等、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合格师资的基地”,[6]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应重点办好两三所中等师范学校,一所幼儿师范学校,要求它们在中等师范教育中起示范作用”。[7]这意味着省教育部门应办一所示范性幼儿师范,其余幼师培育主要依赖县属师范学校。这一时期,建国以来一直被忽略的农村幼师培养受到特别关注。198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要求“幼师和幼师班应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农村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可以试行在计划外招收不包分配的农村学生,还可举办不包分配的职业幼师班,为农村培养更多的幼儿教师”。[8]自此以后,我国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发展迅速,由1979年的22所发展到1988年的67所,增加2.05倍。幼师在校生数也由1979年的9171人增加到1986年的49337人,增加4.38倍。之后,学校数基本稳定,但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在校生增加到63600人,比1979年增加5.9倍(见图1、图2)。
  (2)多渠道培养幼儿教师
  几十所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规模很难满足幼儿教育的师资需求,短期内增加独立的幼儿师范又困难重重。1988年,8部委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幼师培养多元化、地方化的思想,要求各地合理设置幼儿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幼师班、职业高中幼教专业和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等,讲求办学效益。[9]幼儿师范专业学生数由此获得了长足发展(见图2)。据统计,1979-2002年(之后没有独立的幼师学校统计),幼儿师范学校累计培养了毕业生277688人。[注]发展最快的职业高中在1986-2000年累计培养师范毕业生730880人(见图3),[注]其中大部分是幼师生。
  (3)鼓励发展高等幼师教育
  改革开放后高等幼儿师范教育也受到关注。首先,部分高师院校恢复学前教育专业招生,1978年、1979年北师大、南师大的学前教育专业分别恢复本科招生,随后其他一些师范院校开始招生”。[10]此后,1980年教育部要求“已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培养幼儿师范师资、幼教干部和幼教科研人员。1985年之前,在原来的大行政区范围内,应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11]同年,上海市幼儿师范学校率先升格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两年制大专),1992年改名为“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实行五年制,成为当时我国唯一一所专科层次的幼师教育机构。[12]1987年全国共有22所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1984年和1986年,北师大和南师大相继获得了幼儿教育学硕士授予权。1994年南师大成为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有了第一位博士后流动站的学前教育学者。据统计,当年设置学前教育硕士点的学校达20余所。[13]
  (4)注重幼儿师范教育的质量
  在全面扩大培养数量的同时,教育部也关注中等幼师教育的质量,1980年发出《关于印发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确立了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实习、时间安排等。[14]1985年颁发了《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师范性与实践性,在减少师范生课程负担的同时增加其自主性。[15]1995年再次颁发《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注重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16]
  在教育部“统筹规划,建立师范教育网”[17]的指导下幼儿师范教育得以恢复、重建与发展,并形成了中等幼师教育为主,高等为辅的幼师职前培养体系。
  2.幼儿教师在职教育全面开启
  “文革”期间因教师培养制度瘫痪,幼儿师资降格录用,质量严重下降。改革开放后,教育部把提升在职幼儿师资质量提上了议事日程。
  (1)重建教师培训网络体系
  1977年,教育部提出尽快建立健全“省、地、县、社、学校”的师资培训网络体系。[18]随后,全国建起了“省教育学院-地市教师进修学校-社/乡教育站-校教研组”的体系化的教师培训网,服务于中、小、幼教师在职教育。
  (2)实施“学历补偿”为目标的专业培训
  1980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幼儿师范学校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采取各种形式培训幼儿园在职干部和保教人员。[19]1988年,国家教委针对幼师专业训练不足,合格学历不高的现实[注],提出“对不具备合格条件的幼儿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使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对具备合格条件的继续培训提高,使成为幼儿园工作中的骨干。”[20]同期,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专业训练的状况,教育部提出“对未经系统专业训练的幼儿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力争在1990年前使多数幼儿教师受到一定程度的专业培训,并使多数示范性幼儿园、公社中心幼儿园园长和部分骨干教师达到幼儿师范毕业的程度。[21]随着农村幼儿学前班快速增加,1986年国家教委要求学前班教师应接受一定程度的岗前培训,并且各地应将幼儿教师的培养和进修纳入师资培训规划。[22]
  (3)通过专业考核保证师资质量
  幼儿师资考核始于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地区。1979年教育部要求“建立园长、保教人员定期考核制度”。[23]1986年,国家教委要求不具备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参加《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的考试。[24]1990年教委明确要求,“幼师应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25]
  (4)实施幼儿园长素质提升培训
  90年代后期,我国幼儿园办园开始由过去福利性质的养育教育转为注重幼儿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这对幼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育部提出,通过短期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学习等多种形式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将全国幼儿园长轮训一遍。同时要求加强幼儿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并发布了《全国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指导园长培训。[26]1997年,教委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全国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教材培训班。[27]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这一时期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与专业水平获得了极大改善。据统计,1984年园长和幼师中具有中师/高中以上学历者均占43%,2000年中师/高中以上园长和幼师分别为95%和90%;1984-2000年,园长和幼师中受过专业训练者分别由1984年的20%和12%增加到2000年的80%和72%(见图6)。[28][29]虽幼儿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但与普通中师相比(当时普通中师1000所左右,在校生五六十万人[30]),幼儿师范教育发展滞后。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学校每省平均仅2所,其中大部分是省属,区县尚未十分关注幼儿师资培育。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幼教事业的发展,2001年我国适龄幼儿入园率仅35.9%,[31]大多数幼儿依然没有接受正规的幼儿教育。
  (二)开放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1.多元开放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人民大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强烈,幼师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有条件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2]幼儿教育因此获得了井喷式发展,师资匮乏愈发严重。[33]与此同时,我国紧追发达国家师资培养高学历、专业化、大学化的步伐,实施教师教育高层次与开放化。幼儿教师教育也逐步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的”多元化、开放化幼师培养体系;[34]幼师培养由中等层次为主转变为专科层次为主。具体如下:
  (1)中等幼师教育的升格、转型与保留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就开始沿开放化思路发展。2002年,袁贵仁部长提出,“各地中师(含幼师)可升格培养专科学历小学和幼儿教师,或并入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初等教育学院(或学前教育学院),或改为培训机构和其他中等学校;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办好一批中师学校(含幼师)。”[35]在此转折期,大部分中师转型或升级,独立中师保留很少。
  (2)积极提升幼师教育层次
  在发达地区引领下,幼师职前教育高层次化。2001年,上海提出十年内力争幼儿教师学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华东师大将成为幼师培养的重要角色。[36]江苏省提出,到2010年,中师毕业程度由当前的60%增加到100%,大专水平由20%提升到60%。[37]2010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积极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38]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提出“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科以上学历教师”。[39]
  (3)鼓励职业院校参与幼师培养
  独立的师范教育时期,教育部就鼓励中职院校开设学前专业,参与幼师培养。21世纪依然如此:在教师教育两级化形势下,众多高职院校纷纷参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部分是在合并或改制中师学校的基础上,部分是新设学前教育专业。[40]
  (4)促进幼师教育的规范化与专业化
  针对一些院校小学和幼教师资培养条件不达标的问题,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相关学校必须达到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具体包括教师培养方案与经验、教师教育专任教师数量、教学条件与设备、见习实习基地、招生生源与毕业生就业率五个方面。要求2005年底备案,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从2006年开始停止招收师范生。[41]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42]为幼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规范。2014年,教育部发布《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其中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43]
  在上述政策的敦促下,这一阶段幼儿师资职前培养具有高层次、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特征。2005年,各地上报合格的小学和幼师培养机构337所,其中本科学校72所,专科学校181所;中专学校84所(包括中师和职高)。[44]2017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20所(除中华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以外,其余均是传统师范院校),[45]独立的幼儿师专37所,[46]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点超过500个。[47]
  2.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确立
  这一时期,幼儿教育和幼师队伍都急剧发展,但由于培养量有限,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师资占比显著下降,严重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也是近些年幼师问题层出不穷的直接原因。为此,教育部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幼师培训。具体如下:
  (1)确立地方在幼师继续教育中的首要作用
  200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承担对本地区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48]2003年,教育部、中央编办等多部委出台《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49]
  (2)国家在幼师培训中承担引领作用
  2010年之后,国家开始切实实施幼儿教师培训。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50]2010年至今,“国培”计划始终包括幼儿教师培训项目。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国培”课程标准,包括了幼师“国培”的标准要求。[51]
  (3)实施多种形式的针对性培训
  本世纪以来,教育部有意识地针对幼儿园办园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2001年,教育部要求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52]2005年教育部要求“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在年内对全部中小学校长、园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管理培训”。[53]2018年,幼师“国培”工作通知提出,“幼师‘国培’旨在‘补短板’,以师德修养、幼儿保育和教育、依法规范办园为重点,通过国家及省市地的各级培训,对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一轮规范办园的全员培训”。[54]国务院也提出,“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特别要求“加大对园长、乡村幼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长的培训力度”。[55]
  在上述政策影响下,我国从地方到国家开展多层面的幼儿教师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幼儿园师资的素质。
  二、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如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来,在政策引导下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事业获得了大发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一)幼儿教师教育的成绩
  1.幼儿师资数量极大增长
  幼儿师资数量增长主要体现在绝对人数的增加和师生比的改善。
  幼儿师资数量整体迅速增长。1979-2016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由53.3万增加到381.8万,增加了6.2倍。1981-2016年,全国幼儿园长数由3.0万增加到26.7万,幼师由40.1万增加到223.2万,较1981年分别增加了7.9倍和4.6倍。[56]-[58]
  幼儿生师比显著下降,农村幼师比显著改善。1979年,全国幼儿教养员29.45万,幼儿人数879.2万,幼师比30∶1。2016年,全国专任幼师(包括园长与专任幼师)249.9万人,在园幼儿4413.86万,幼师比17.7∶1。1979年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幼师比分别为24∶1、23∶1和33∶1,2001年农村幼师比甚至达到71∶1,2016年三者分别下降至14∶1、19∶1和25∶1。
  2.幼儿师资质量显著提升
  本研究主要从学历结构看待师资质量。
  幼儿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优化。统计发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学历教师比例逐渐上升,2000年之后显著上升。上世纪90年代,幼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中等学历层次。90年代之后,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和幼师开始出现,其比例分别由1991年的7%和2%增长到2000年的23%和11%。[59][60]2016年,专科及以上学历园长和幼师分别为22.9万和170.9万,比2001年分别增加了5.5倍和9.3倍,园长占比由41.6%增加到86%,教师占比由30.5%增加到76.5%。其中,2016年研究生学历的园长和教师分别达到1.05%和0.17%,本科学历者分别为31.2%和19.7%,专科学历者分别为53.2%和56.7%。[61][62]
  县镇及以下幼儿师资学历提升迅速。分区域进行幼师学历统计是从2001年开始。分析发现,我国县镇及农村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有了极大提升(见图5)。2001-2016年,县镇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在园长队伍中的比例由11.9%增长到30.0%,幼师同比由9%增长到27.3%。农村专科以上园长在园长队伍中的比例由6.6%增长到20.2%,幼师同比由3.4%增长到10.4%。其中,2001-2016年,研究生学历的园长中,县镇由8.6%增长到18.3%,农村由3.0%增加到4.6%;研究生学历的幼师中,县镇由6.6%增加到12.7%,农村由5.2%下降到4%。本科学历园长中,县镇由23.6%增加到32.9%,农村由6.0%增加到17.4%;本科学历幼师中,县镇由22.5%增加到33.1%,农村由4.4%增加到9.5%。[63][64]
  (二)幼教师资队伍的问题
  幼儿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如下:
  1.农村幼儿师资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严峻
  农村幼儿生师比持续显著高于城市和县镇地区。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农村幼师比从1979年到2016年持续显著高于城市和县镇地区,尤其进入21世纪后到达高峰。2016年达到25(幼师比比值),比城市高11,比县镇高6。其中,1979-2000年,农村幼师比比值比全国平均高6;2001-2016年,农村幼师比比全国平均高20。
  农村幼儿师资学历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和县镇地区。农村地区高学历幼师在师资队伍中的占比虽增加较快,但依然显著低于城市和县镇地区(见图5)。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幼儿园长中,农村地区的占比分别由2001年的3.02%、5.96%和17.63%增加到2016年的4.62%、17.43%和27.39%;幼师同比分别由2001年的5.15%、4.40%和11.60%增加到2016年的3.99%、9.48%及14.99%。
  2.幼教专业毕业师资占比下降
  独立的师范教育时期,幼师队伍中受过中师以上专业训练的教师逐年增加,但实施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之后,幼师队伍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占比反而大幅减少(见图6),尤其2011年以来,幼师队伍中幼教专业毕业者占比显著下降,其中代课教师和兼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者占比更低。2016年,幼教专业毕业教职工177.5万,占幼教师资队伍的46%,其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园长和幼师分别是15.11万和150.86万,占比分别为57%和68%,低于2000年的数据。2016年幼教专业毕业的代课教师和兼任教师分别为6.21万和1.03万,占比分别为36%和27%,情形严峻。[65]
  三、结论与建议
  改革开放40年幼儿教师教育事业成绩斐然,但问题依然严峻,为了改变当前幼教师资数量不足、质量有限的现状,从教师教育层面建议如下:
  (一)设立独立的幼师院校,有计划的培养专业幼师
  2016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77.4%,远低于小学教育的104.4%。[66]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全面的幼儿教育政策,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幼师缺口将会很大。而且,目前看来,主要借助于非师范院校开展幼教师资培养的路径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此,国家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师资。建议各地市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幼儿师范学校,承担起幼教师资的主要任务。已取消或未设立学前专业目前还保留的中师和高师院校恢复或增设幼教专业,切实承担起专业师资培养的责任。
  (二)提高幼师待遇与提升幼师培养层次相结合
  研究发现,农村幼师工资收入低,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幼师待遇无法落实,以及男性幼儿教师缺乏。[67]因此,大幅度提升幼教师资待遇和地位才能缓解农村幼师短缺问题,吸引和留住男性幼师,保障和改善民办幼儿园的幼教质量。但如本研究所述,当前幼师队伍仍以专科学历为主,本科学历还很少,这显然不利于其待遇的提升,而且当前民众也呼吁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因而,本研究建议,在提高幼师待遇的同时,切实提高幼师的学历层次。
  (三)建立严格督导制度,规范幼师教育过程
  近年来,幼儿教育中的突发社会事件令人深思,相关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欠缺的行为更让幼师职前教育饱受怀疑。事实上,研究发现:我国中专、大专和本科三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严重雷同、定位不明。[68]国家已制定了幼儿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系列政策,但幼儿教师教育依然如此差强人意。尤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形势严峻。[69]因而,建议建立严格督导制度,切实规范培养机构的办学过程,从根本上确保幼师培育质量。
  (四)加强地方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的建设
  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幼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他们学历偏低,缺少专业训练而产生了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但农村幼师继续教育尚未形成常态化。[70]事实上,长期以来教师进修学校主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很少关注幼儿师资继续教育,在地、县范围内承担幼儿师资继续教育的机构更少。因而,建议以独立的幼师院校为基地,设立幼师继续教育机构。基于幼师院校的条件和师资切实实施本地幼师的在职教育,包括学历提升,以保障幼师在职教育的质量。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