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机械工程 > 声音:来自第二届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

声音:来自第二届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

2015 年5 月28 日,第二届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DFC’2015)在成都召开。近年来,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向我国制造业袭来。两化深度融合正在开启中国制造业的新篇章。在此过程中,中国制造企业的工厂、车间乃至生产线,都变临新一轮的巨大变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让中国制造企业走向发展的新时代,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大幅增强竞争力,是举办中国数字工厂推进大会的一贯宗旨。本届大会为制造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新思维、新见解和新模式,邀请了众多专家和与会嘉宾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先生在主席致辞中说:“此次大会召开之时,恰逢中国制造2025 颁布和互联网+ 全面推动,在我国与德国及其他友好国家密切合作之际,我相信,本次大会将会提供丰富的“大餐”,帮助参会嘉宾洞察和了解全球先进企业的经验和优胜之道。”在会议期间,来自大中型骨干企业、行业研究机构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多位专家、学者畅谈“工业4.0”和“智能制造”,本刊记者辑录片断于此,以飨读者。

走向智慧工厂时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

基于中国制造2025 整体规划,中国制造业将走向何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基于智慧和网络的智能机器大生产时代,这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过去,机器替代人的一部分体力,今后,将替代人的一部分智力,这将使人类进入到一个智慧的大生产阶段。中国制造从传统工厂向数字工厂的迈进,需要大量付出,从数字工厂迈向智能工厂,则更为艰苦,在国家战略框架的引领下,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能走在全球制造业的前列。

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的基础

同济大学中德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沈斌教授

工业4.0 的核心是“产业价值链相关的活动、能力和速度,实时掌握所有信息,在任何的时间点导出优化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信息”和“速度”。工业4.0 的基础,首先是数字,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要数字化,数字化工厂是迈向工业4.0 的第一步,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 的基础。

工业4.0有多远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

第一,工业4.0 是否已经来临,还是悬浮在空中?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以前是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大幅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基核心点在于规模化,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更着重于灵活性,即柔性和智能,同时深度考虑资源要素,其核心点是以智能设备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万物互联。工业4.0 本质上依然是制造模式的变革,制造装备的变革。现在信息化的平台、环境和设备都已出现并已相对成熟,完全可以支撑起工业4.0,不过自身需要继续向更完善、更精细化的方面发展。

第二,工业4.0 不是单独的工业4.0 革命,还将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相关变革,是一种系统化的变革。

从Physical到Cyber,再到Physical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研究员

想了解智能制造,必先深入了解CPS,欲深入了解CPS,必须了解Cyber。Cyber 被译为“信息”,但其实Cyber 的含义与信息(Information) 概念迥异。Cyber 有控制、网络、协同、众创、虚拟的含义,Cyber 实质上指的是一种控制机制,而控制的载体才是信息(Information)。所以,现在CPS,只能有一个译法,那就是:赛博—物理系统,而非信息—物理系统。

在Physical 物理时代,制造业用的方法是制作出实体后的试错法,而在Cyber 时代,能通过建模的方法,来确定是否可以投产。Cyber 空间中的Physical,是指从数字样机到实物产品。所以未来的制造模式是从Physical 到Cyber,再到Physical。

加强中德交流,共同发展

德工业4.0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万林博士

除智能生产外,德国业界把“智能服务”添加到工业4.0 的范畴中,这就使得整个产业都实现了数字化,可以实时地获取数据,凭借数据支持在产业链中随时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工业4.0 可以实现了人—物体—系统的有机结合,开创大规模生产下的个性化定制模式。

针对工业4.0,全球几大国都提出了相似的方针对策,本质区别不大。中德之间要增加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这对两国战略目标的达成都会大有裨益。

深入研究中国的智能制造战略

中国工程院咨询服务中心处长延建林博士

推进智能制造战略的深入研究,需要探讨几个问题:首先,从战略层面,明确中国版的智能制造方针,用8 个字来概括:符合国情、形成特色。第二,不同行业企业如何实施智能制造,提供智能制造的路线和参考。第三,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智能装置、核心部件、关键软件、标准化建设和创新平台必须加快推进。用外国的机器换中国的工人,这不能说是中国智能制造的一种好结果。所以中国的智能制造装备首先要跟得上去,智能制造软件更要跟得上。第四,解决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问题。包括智能制造装备的安全、自主可控问题。第五,要加强基础网格建设,构筑智能制造的基础和环境。第六,要培养、发展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