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机械工程 > 曲道奎:用一生执着追求创新

曲道奎:用一生执着追求创新

文/董静

董静 本刊特约撰稿人

谈到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就不得不谈到龙头企业新松公司。成立于2000年,新松是我国唯一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创始人兼总裁的曲道奎,在总结新松为何能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史上取得无数个第一的佳绩时,这样谈道:“对已知的永不满足,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和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已成为新松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出生在山东一个沿海城市,曲道奎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1982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后,他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师从有“中国机器人之父”之称的蒋新松院士,继续深造。“我很高兴能做我一直感兴趣的事。我因为喜欢机器人而开始研究它,”曲道奎说。作为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得者,曲道奎要把一生献给科技事业。

科学家VS企业家

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年,曲道奎是在德国萨尔拉德大学的研究室里度过的。当时,他看到德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对机器人工业的投入,预示着机器人工业的蓬勃发展。1993年回国之后,他便下决心要发展中国商业化的机器人自动化技术。 “要发展商业化新技术,就要抓住时机。”曲道奎表示。

首战告捷发生在1995年。那年,曲道奎与设计团队一起研制的十几台移动机器人(AGV)以富有竞争力的性价比被沈阳金杯汽车公司采用。同时,更将这一技术出口到韩国三星航空株式会社。与此同时,他们自主研制的40多台弧焊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嘉陵摩托车生产线上,这些订单和技术出口,以及自主品牌机器人在焊接生产线上的批量应用,在国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成功打破了中国人不能制造机器人的魔咒。

在成立新松之前,曲道奎已经是一位资深的科学家,在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卓有建树,拥有无数相关专利,他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部的副主任,也是一位博士生导师。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初衷源于1999年国家推出的鼓励下海新政: “允许科技人员带着科研成果出来创业,建立公司,”这一战略的背景是, “一些科研院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90%都停留在实验室,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享受不到优质资源”。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还没有让机器人技术以产业为导向发展,缺乏一套技术市场化的进程,从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曲道奎和他的团队也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2000年4月,39岁的曲道奎带领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开发部的30余名科研人员,创建了以蒋新松院士命名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专门从事机器人和先进装备的高技术企业。

从那一天开始,曲道奎也开始走上从将才到帅才的转型之路。这一蜕变也正是过去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一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产业报国的梦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从“O到l”,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实现大国重器的创新思想。

边学边做20年

曲道奎是一个旅游和摄影爱好者,也常常陪儿子玩PS2网络游戏,还喜欢交朋友,跟志同道合的朋友讨论机器人工业的发展趋势。他经常邀请世界著名的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合作伙伴和专家到新松交流。熟悉曲道奎的人都听他说过:“比尔·盖茨曾表示,如果他现在是20岁的话,肯定会选择机器人作为创业首选目标,而我20岁时就有幸与机器人结缘”。

除去他的科学家背景,曲道奎谈话时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同行们评价他是一个有才干的企业家,能够对市场、技术和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我们认识到,利用好每一个资源,能够让我们达到更高的目标。”

作为一个聪明的商人,曲道奎并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且每一步都走得稳且准。

2004年,曲道奎将办公室从研究所搬到了产业园,也正式开始了新松机器人的企业化道路。这一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装机量不足500台,可到10年后,这个数字达到了3.7万。曲道奎回忆,“那一年恰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起步之年”。他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之前为萌芽阶段,机器人数量不过几百台;第二阶段为起步阶段,2004年一2009年机器人数量达到上千台;2009年以后至今则进入了大发展时代。

事实上,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于1972年开始研制国产工业机器人;80年代,中国在“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工业机器人列入了发展计划,形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第一次高潮;90年代的“863计划”,确定了特种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并重的发展方针。这是中国机器人应用“边学边做”的20年,也是曲道奎与机器人结缘的20年。 “我的人生轨迹和中国机器人发展的轨迹几乎一致。”曲道奎称。

到2008年,新松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销售额达8.8亿元,利润同比增长50%。新松占领了国内机器人市场的30%,并且这个数字不断提升。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授予新松公司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入主题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2009年,新松已经拥有4个分支机构和4个研究中心,共有员工600人。已经研发出了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系统、自动化房间清洁设备、铁路运输自动化和能源设备。现在,新松在工程、电子、烟草、化工等领域拥有上千客户。作为一个成熟的CEO,曲道奎流露出充分的自信。“我只要把工作划分开并交给合适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上市的新起点

“新松的战略目标是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科技产业集团。”曲道奎曾说道。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为这一目标提供了保证。据国家发改委统计, “十一五规划”期间,汽车企业将需要2万个机器人,销售总额将达到93.1亿元。从成立之日起,新松就从中国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和自动化产业当中受益。

曲道奎的自信在2009年得到了回报,当年新松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标志着新松以资本为杠杆的国际化运营序幕正式开启。当时,曲道奎手中有张王牌。 “我们能以一半的价格提供相同质量的产品,并且保证在24小时内解决客户的问题。”利用公开募股的资金,新松在国内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

那时,曲道奎已经意识到除了工业用机器人,家用机器人也有广阔的空间。尽管大批量生产暂时还无法实现,但他希望高级家用机器人能成为公司今后的主要项目。“继收音机、电视机和IT电子产品之后,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成为第三代消费电子产品。”他说。Roomba,一种真空吸尘器,已经出售到200多万个家庭,是世界最畅销的机器人之一。新松那时甚至已经着手开发智能服务机器人,来照顾老人和残障人士。 “如今,大部分的机器人是靠人类写的程序操作的,”曲道奎曾说, “要想研发出能够像人类一样自己思考和行走的机器人,我们得首先弄明白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他表示,公司上市后的下一阶段要攻克的是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家用机器人。 “我们需要机器人能够理解我们想让他做什么,然后能够自己去做。我们现在还处在人工智能的初始阶段。”

第二次机器革命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工具的进步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人类对工具的技术追求在科幻作品中屡见不鲜。作为最具有人类思维模式的工具,机器人一直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那什么是机器人?

在曲道奎看来,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O相相对应,现在正处在机器向人类“进化”的转折点上,即将开始第二次机器革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止,都属于第一次机器革命的范畴,第一次机器革命是突破了人类和动物的肌肉力量;而第二次机器革命,它更多的是人类的智慧力量,即人工智能加进来。那么支撑工业4.O模式变革的理应是第二次机器革命,假如没有第二次机器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只是一个框架。

跟机器人打了多年交道的曲道奎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就半个多世纪,在此之前机器人被定义为高端机器,但从现在开始,机器人将逐渐成为机器和人的混合体。在某些方面,它比人的能力要强得多,例如精度、速度和负载能力等,但在某些方面和人类还有差距,比如思维和灵巧性等方面。从技术上看,机器人是典型的高新技术,并且是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整个国家很多技术综合发展实力的象征和代表。值得一提的是,在权威机构评出的未来颠覆世界的十项技术中,机器人就名列其中;从市场上来看,机器人在未来是一个具有几万亿美元容量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中国机器人产业和应用才刚刚开始。

“任何一项技术和产品,既有技术的高度,又有市场的广度,大家肯定都会重视它,但对于机器人来说,这还只是其中的两个因素。实际上,机器人与制造业、国防安全、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并且都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曲道奎表示,目前,机器人技术才刚刚起步,未来会伴随人类的历史发展不断地提升,这项可持续的技术将在未来支持全球经济高速发展。

“机器人造机器人”

截至目前,新松机器人产品线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五大类70余种产品。以机器人为核心,新松公司形成了面向行业的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移动机器人系统、自动化装检生产线系统、物流与仓储系统、激光装备、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等,为客户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系统,助力企业实现生产模式变革。

新松公司在产品研发和产业规划方面的一些新动向尤其引人关注:新松公司推出了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线编程软件系统S-virtual,使国产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研发的国内首台具有视觉识别能力的工业智能机器人,在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空白的同时,也进一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在工业机器人研发领域的差距,新松的视觉识别机器人由两个装配机械手、一套视觉识别系统、一个装配台等设备组成;科技的发展让更多的机器人从工厂走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新松研制开发的系列智能服务机器人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在医疗陪护、政务、迎宾展示等场合都是它的拿手好戏。而在此基础上,新松公司新研发出的迎宾展示机器人具备精准自定位与自主导航的能力。除了迎宾,送餐也是新松智能服务机器人的拿手好戏。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松公司园区内建设的我国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去年9月已正式投产,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工业机器人。“到2020年,新松不仅在国内要成为领军企业,在国际上也要进入第一流企业行列。”曲道奎说。

创新马力十足

新松依托中科院强大的人才优势,形成了以院士、博士及高级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国家级联合创新团队。现有员工1600多人,技术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75%以上。新松公司作为高科技企业,每年研发投入占公司总体销售额12%以上。每年,新松都会推出几十项新产品,完成10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拥有几百项国家专利,起草制定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完善有序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新松形成了完善的三层科技创新体系机制。第一是以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负责前瞻性、战略性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第二是以新松研究院及以主导产业为标志划分的各事业部,主要负责新技术新产品和各专业领域应用性技术的攻关及产业化实施;第三是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的产学研联盟,开展策略合作型研发。各创新层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它们成就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成为国内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新松一直把培养、吸引和凝聚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培养、引进、稳定人才的人力资源制度,取得显著成效,保证了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松每年引进优秀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力量。同时,新松也运用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职业上升空间吸引同行业高技能人才加入公司的创新团队。新松建立各级博士后工作站,吸引博士后人员或出站博士后到新松承担项目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其科研实力。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基地,新松公司不仅聚集着国内最优秀的研发人员,也将求才的目光放眼于国际。新松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组建辽宁省超限制造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新松公司全球化人力资源体系的初步建立。

智能是唯一出路

新松公司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排头兵”,长期以来不仅关注机器人核心技术创新,还把产业化、市场化作为机器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以市场引导技术、以技术服务市场,新松公司完善纵向产业链,向产业链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下游的客户服务双向延伸;实施新战略,从内涵式增长转向“内涵+外延”式发展,在产业链的纵向布局和并购重组的横向扩张两方面同时发力;着力构建“2+N+M”模式,在全国设立N个区域性公司,下建不同的子公司,完善网络化市场服务格局。

除此之外,运用“互联网+”的网络思维,曲道奎大胆构想,提出了“互联网+机器人”的七大特点:一是去渠道化;二是信息对称化;三是去时空化;四是产业寡头化;五是产品优质化;六是产业链细分化;七是产业平台化。伴随着机器人技术发展,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在新一代机器人产品将会有突出表现。在未来, “互联网+”会在新松智能服务机器人集中体现。毋庸置疑,中国机器人未来十年既是一个大的发展黄金期,也是一个窗口期。新松作为机器人企业,更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力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新松公司一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位置,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坚持自主研发,力图打破国外垄断;二是保障售后服务,保证客户满意最大化,这符合中国国情,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当前,以机器人为主体的制造模式已经启动,并且已经快速发展。“改变制造模式,走智能制造成为全球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的必由之路,”曲道奎表示,“中国的整个产业经历了整个机制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现在真正到了我们从本质上要变革制造模式的一个时代,所以,走智能制造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