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员工招聘风险是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但从利益角度考虑,企业仍要尽可能通过对风险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减轻风险。针对上述的招聘风险,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减轻风险的危害。
1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制度
只有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才能使企业在进行招聘时的投入更有效、更有价值。确定合理的雇佣标准是确保选取到合适人才的第一步。高能力者虽然对企业意味着高产出,但同时也意味着高成本。所以不能单纯以绝对能力差异作为雇佣决策的标准。在招聘前、过程中以及之后对招聘环节及整个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有关的工作在时间和费用上是否尽可能节约成本、满足招聘预算。企业根据岗位的工作分析雇佣那些成本效益较好,即工资与产量之比较低的应聘者才显出经济性,更符合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原则。合理的雇佣标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而且新的优秀力量把企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这些规章制度在约束企业招聘、录用行为的同时,也对录用新员工时的不确定因素予以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招聘成本越低,录用人员的质量越高就说明招聘效果越好。企业把招聘预算、招聘决策、招聘流程等制度化并进行规范管理,不仅能提高招聘的质量,而且能有效控制成本。
2多方式结合,依岗取才
招聘信息发布的渠道及方式会直接影响应聘者的数量与素质。所以,企业能在预算成本内保证足够高素质应聘者的来源就已经使自己的竞争优势大大扩大了。在选择合适招聘渠道的时候应该考虑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形象、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的管理风格与企业领导人的用人风格、企业的地理位置、招聘目的和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空缺职位的性质等内部因素以及人才市场的完善状况、行业薪资水平、就业政策和保障法规、区域人才供给及信用状况等外部因素。因此,一个合适的招聘渠道要具备双重目的性(吸引人才并选拔出所需人才和提高企业形象)、经济性和可行性等特征。
内部招聘和各种外部招聘方式各有优缺点并适合于不同的范围。企业根据岗位要求和自身实力及目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或多方式结合。例如针对稀缺的高级人才,企业就应该通过业界的朋友引荐、猎头公司推荐或者直接从竞争对手那儿挖掘等方式。
3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
近些年来,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都出现对应聘者要求完美的现象。招聘企业不考虑自身的规模和实力,一味的拔高应聘条件,以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都是供大于求的。这些企业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招聘要求与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不但加大自己的管理成本,把合适的人才拒之门外,还助长了“假文凭”“假学历”的现象。而且对员工和社会来讲,这种现象会造成人才的资源浪费。
1.规范招聘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招聘体系
在对应聘人员进行测评时,要尽可能用更客观、有效的手段,从而保证所选人才的合适性。合适的选聘方式和规范的招聘程序为了防止招聘过程中的伪装现象必须制定包括确定招聘需求、发布招聘信息、合适的评价手段、寻找合适的招聘人、背景调查、告知聘用结果、对招聘工作本身的评估等在内的招聘流程和程序
2.求职者自我筛选
当员工的价值不容易了解和掌握时,企业可以引入“试用期”这种特殊的非固定报酬,让求职者进行自我筛选。企业通过在试用期内支付低于员工所值的工资,并在试用期合格后支付较高的工资。这使得高能力员工可以有较大的收益前来求职,同时低能力的员工因为较低的预期收益而拒绝前来求职,从而有效地分离了高能力和低能力的求职者。
4加强招聘人员自身素质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招聘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者。招聘者是企业与人才的第一接触者,招聘者的能力、风格、气质往往会给应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也是吸引人才的第一环节。一个招聘者不良表现可能使企业所有的招聘努力和投入付之东流,使企业与所需要的人才失之交臂,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说,在企业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招聘者的素质和表现决定着人才招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决定着人才招聘的成效。
要做一名合格的甚至是出色的招聘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人际交往的知识、能力和人才招聘的知识、技能和谋略。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行业动态,树立服务意识、形象意识、竞争意识,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身的品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招聘者素质,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5熟悉法律,依靠法律
招聘人员首先应该提高规范化运作招聘管理行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在招聘活动前应树立对每个环节的法律风险意识。招聘人员应加强对我国有关劳动的法律与政策及企业所在区域的劳动法规的了解与掌握。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进行充分调查被选员工的劳动关系情况。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依靠法律这一工具保护本企业的利益,避免各种歧视的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招聘工作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制度,提高招聘的决策质量,逐步构建起员工招聘的风险防范体系,其次,注意注重决策程序的规范性,提高招聘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好招聘人员的思想工作。然后,在招聘过程中体现出科学、客观、公正、公平,严格按照科学程序招聘,注重对相关人员权责对等的平衡,使决策能够很好地渗入招聘过程。具体招聘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最后,做好各项招聘评估工作,为下次招聘做好必要准备。
5.6利用互联网招聘,加强透明化
互联网招聘有将近20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1997年—2007年):招聘行业是比较早就进入互联网领域的,第一家互联网招聘——智联招聘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最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之一。智联招聘的前身是1994年创建的猎头公司智联 (Alliance)公司。这一个阶段互联网的家庭普及率正逐年攀升,城镇化加速,人口迁移率加大,招聘网站在不同区域纷纷涌现,但是网站功能同质化较为严重,信息繁杂有效招聘信息较少。这个阶段的线下招聘还处于强势阶段,线上招聘处于弱势阶段。
混沌期(2008年—2012年)这一阶段以PC为基础。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后,互联网招聘十分萧条,一些互联网招聘公司退出历史舞台。而一些分类信息平台因其信息的全面性和高流量在互联网招聘领域脱颖而出,代表为:58同城。
高速发展期期(2013年—2015年)这一阶段移动互联网加快布局各个行业,互联网招聘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不同类型的垂直招聘网站、定制招聘功能纷纷产生,互联网创新思维在招聘领域不断延伸。投资人和创业者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助推了互联网招聘创业的发展。
应用成熟期(2015年—未来)这一阶段。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才的分类管理,推送更有针对性也更加精确的招聘信息。将会更好的实现便捷招聘,方便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方便应聘者找到匹配的企业。建立在社交基础上的招聘比重将扩大,企业招聘成本降低。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达到32.4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增长19.1%。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3亿元人民币,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招聘市场规模逐年递增的原因有三:第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劳动力增长较快;第二、投资火爆,创业热情高涨,劳动力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共同繁荣造就了市场规模递增。第三、人才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人口的大规模迁徙造就了择业规模扩大。而年增长率逐年递减,体现了招聘市场有趋于稳定的趋势。可见,互联网招聘市场在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不断演进。
我国招聘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不仅催生了具体行业的移动化也促使招聘领域转向移动化。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找工作和浏览职位信息变得更加即时性和碎片化,打破了过去在电脑前投简历和写简历的仪式化场景,促进了投递简历场景的多样化。移动互联网招聘使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进行交流,并方便实时查阅招聘进度和进行招聘信息管理,提高了招聘的效率,促进了招聘的有效性交流,提升了用户满意度。网络招聘不仅能够提升效率,还可以防止招聘出现的作弊等一系列风险,是个非常不错的途径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