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法学毕业 > 关于构建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关于构建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而研究生素质教育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因此,积极推进其培养机制的创新改革,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实行研究生分类培养是提高培养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国家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为国家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为科学与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尽管在研究生培养数量上增长明显,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却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某些领域仍存在着质量下降的问题,值得人们重视与思考。


  一、西方国家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呈多样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大学都在考虑采用跨学科学习计划,如英、法等国在研究生课程中也开设了交叉学科的研究课程。对他们而言,交叉学科研究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交叉是当代医学科学的进步体现。虽然各国家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模式各异,但研究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资源,其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国家高校的重视,教育界的学者也纷纷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严把生源质量关,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为尽快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我们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有力措施。首先,严格把好生源入口,提高生源质量。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有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人才并加以重点培养。其次,为拓宽专业知识面,及时增设跨学科新兴交叉课程,使研究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也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优化知识结构,构建创新实践型教学模式


  在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梳理基础上,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物医学与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融合交叉,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并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高素质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各方面素质能力要求既相互统一,又各有所长。(1)生物信息学方向:了解生物医学大数据发展方向,掌握高通量分子生物技术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重大疾病机制分析、疾病风险标志物识别等生物信息学应用能力并胜任生物医学研究和产业开发工作。(2)生物医学软件工程方向:了解生物医学软件工程社会需求和产业进展,具备独立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生物医学软件和应用平台开发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胜任新型生物医药软件和平台研究、开发工作。(3)药物基因组信息学方向: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药物开发和药物应用规律,重点增强网络药理学分析、药物靶标识别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能,胜任计算机辅助新药开发、药物作用机制的工程分析等工作。(四)生物医学仪器开发方向:了解现代生物医学仪器产业发展,掌握电子学、生物医学和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知识,胜任面向生物医药仪器设备开发、维护,及新型健康工程产业工作。


  四、提升导师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的有力保障,“有好的导师人才,才有好的教育”,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划,不断优化研究生实践创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完善导师遴选制度改善导师队伍的结构,建立和完善导师培训制度;进一步提升导师自身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知识完备、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


  导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为抓手,通过高峰论坛、学术交流和国外学者来校访谈讲座等形式,进一步为导师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使导师能够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培训计划,调整和完善创新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当前形势下,开展生物信息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多管齐下,在持续推进研究生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的情况下,着重解决与高新技术衔接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问题。


  1.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衔接性调研,推进研究生教育各环节中的创新技能和产业技术的引入。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单位作为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合作单位和产业实践基地,以此将企业资源引入到校园环境之中,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积极深入企业、科技研发一线,了解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知识、技能的需求,将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纳入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研究生导师与社会单位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或课题申报,提升转化潜力,推进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


  3.根据生物医药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基本知识模块组成,重视基础、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与高新技术产业紧密衔接的综合素质能力。


  4.拓展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对综合性、交叉性以及新兴学科知识的选择范围,前沿性内容为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拓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强化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使其具有先进的医学理念、严谨的科研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创新经验的传授→创新技能的训练→创新实践的开展”的理念与思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知难而进能力、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作风,坚忍不拔的学术精神,适应新形式发展与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我们对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与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效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方案,为生物信息学专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俊端.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 

  [2]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3]秦发兰.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 

  [4]曲艺,赵晓东.德、英、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特点及启式.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 

    作者:王乐天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