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行政管理 > 城市社区文化三维探析:内涵特点、结构功能和建设路径

城市社区文化三维探析:内涵特点、结构功能和建设路径

龚翔荣(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70)摘 要:城市社区文化是在特定城市社区地域范围内,根据城市发展和自身城市社区的需求,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共同感与认同感为目标,在长期自我重塑与调整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城市社区文化作为增强社区认同和归属的重要载体,有着纵向上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横向上的各类社区平行文化的结构,发挥着塑造、整合、丰富和持续的功能。因此,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上,要协调好多种文化建设主体间的关系,同时利用社区文化的特性来优化改造策略。关 键 词: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文化;居委会;社区居民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10-0044-07收稿日期:2015-08-18作者简介:龚翔荣(1978—),男,江西吉安人,暨南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城市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CZH058;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善治视角下的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在基层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改革以来,我国的基层管理体制从原先的“单位制”过渡到“街居制”,再走向“城市社区制”。[1]这期间总结出了诸多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如“上海模式”“江汉模式”“沈阳模式”“盐田模式”等。[2]然而,在管理与行政视野中对于“城市社区”概念的界定有别于传统社会学,即“‘城市社区’在社会学分析中指的是以邻里关系为主体的自然城市社区,转变为今天的国家政治实践中指的是城市基层行政辖区,可以指街道辖区或居委会辖区,”[3]其成为了国家治理的单元。[4]城市社区追求的是刚性地域界限下的秩序整合,表现为形成初有赖行政权力划分的外生性和形成后具有独立的共同体意识的内生性双重特征。[5]在外生的秩序整合需求下如何构建一种内生的共同体意识,进而塑造城市社区内的认同,以及引导城市社区的合作信任,都成为目前城市社区发展的核心,而城市社区文化的塑造自然成为核心中的关键所在。但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由于对城市社区文化的本质认识不清,导致其建设路径不够明确。笔者认为,只有对城市社区文化进行重塑,才能将城市社区打造成可以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社会共同体;也只有对城市社区文化进行重塑,才能够使这一共同体成为城市社区长久发展的支点。一、城市社区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在传统单位制瓦解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城市人生活的基本空间,对城市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日益增强。[6]从这一点上看,构建城市社区文化既是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重要切入点。城市社区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不仅兼具文化本身的一般特性,而且具有自身的特色。⒈城市社区文化是一种以地域为依托的特殊文化现象。任何文化都植根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地域性给不同的文化带来了特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不论何种社区都拥有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文化标记和行为系统。同样,人们在共同地域中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并逐步形成共同的社会心理、语言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等,由此形成特定的社区文化。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村社区的文化现象都是依托地域而展开的,乡村社区文化往往以熟人为集聚,在传统地缘与血缘中夹杂着同质文化的融合;而城市社区则通常以陌生人为集聚,因此在特定地域上呈现出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从而形成有别于乡村社区文化的特殊现象。⒉城市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高度的自我塑造性。我国的城市社区多是以居民住户容量划分行政区划而建立的,本身内部的纽带相对薄弱,甚至存在多元文化的对立,因而城市社区文化强调的是文化有意识地创造与融合,若任由其简单地自发形成,势必产生剧烈震荡甚至最终瓦解,从而丧失成为共同体的可能。在其形成过程中是根据城市发展和自身城市社区的需要来决定文化特定方向的,同时需要特定的组织、群体乃至个人在塑造过程中承担文化整合与重塑职责。城市社区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文化整合和重塑的核心,在城市政府、城市社区内的民间组织及居民的参与和协助下,共同为他们所确定的特定文化方向而努力。⒊城市社区文化的目标在于加强该共同体成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一个城市社区中,人们的关系相对稳定,文化基础相同,风俗习惯接近,人们作为城市社区的家庭成员,共同承担义务,共同享受文明。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城市社区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稳定的粘合剂和城市社区发展的主要支撑点,也是城市社区文化的基本特征。城市社区文化的建立是城市社区居民长期经营、共同取舍的结果。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起具有本城市社区特色的城市社区文化。这种城市社区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条纽带,将整个城市社区的居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城市社区文化进步。⒋城市社区文化的内容包括有形与无形两种文化形式。正如文化内涵所昭示的一样,文化包含着外显的行为模式和内隐的价值理念,同样城市社区文化不仅包括在城市社区中从事城市社区活动、采取的行为方式以及围绕这些所修建的物质设施,还包括行为规范和制度规约,深层次上的共同态度和价值理念。因而,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应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不应仅仅局限于有形文化的建设,而忽略无形文化的建设。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城市社区文化是在特定城市社区地域范围内,根据城市发展和自身城市社区的需求,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共同感与认同感为目标,在长期自我重塑与调整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二、城市社区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相对于整个城市社区文化系统来说,城市社区文化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城市社区的文化结构随着城市社区的复杂性、多元性和渗透性等特征的增强,文化结构日益呈现复杂化的倾向,其决不是简单的文化类型的叠加,而是多种文化融合并形成新的文化的结果。因此,结合文化结构的一般理论并根据城市社区文化的自身特点,从理论层面上可以将文化结构划分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从纵向层面上看,城市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7]这四个层面的文化由里及表、由表及里地互相影响。可以说,精神文化作为核心实质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社区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制度和行为文化则是中介,通过它们固化城市社区精神内核,并规范和制约着文化的内容和范围;物质文化则是外在表现,呈现着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有形现象。从横向层面上看,城市社区文化包括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城市社区慈善文化、城市社区生态文化、城市社区邻里文化、城市社区安全文化、城市社区文体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类别是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要求而生成的,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互相影响和变化的。(如下图)城市社区文化的功能是指城市社区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行为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这种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⒈从个体层面上讲,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塑造功能。城市社区居民的各种行动不仅受一定观念的指导,而且受一定规范的约束,城市社区文化为城市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提供了导向。城市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其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能有效地影响和规范城市社区居民的行为,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城市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斥错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有效抑制城市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纠正部分人的行为偏差,保持城市社区的良好秩序。[8]城市社区文化的塑造功能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是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表扬和认可来强化这些观念和行为的正当性,最终内嵌到个人观念和行为中;二是利用惩罚机制消弭不良观念和行为。同时文化还会反映在制度层面,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制止不希望产生的行为和观念,并逐步为城市社区成员共有。⒉从群体层面上讲,城市社区文化具有整合功能。城市社区说到底是由陌生人构成的地域共同体,城市社区文化则在城市社区成员之间发挥着“黏合剂”作用,为社区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城市社区中原子化的个人、家庭、邻里、组织能够被整合起来,最终服务于城市社区的稳定和发展的总目标。由于城市社区成员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单元中,利益追求点也被分隔在不同城市单元中,因此在城市社区中缺乏必要的目标认同和利益认同,然而通过地域混合,城市社区逐步成为城市社区成员公共场域,因此通过培育共同的城市社区文化,有利于增强城市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实现整合。城市社区文化为城市社区成员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精神支持的同时,也强化了人们的城市社区意识。以城市社区文化为基础和源头的城市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增强,必然产生出强大的城市社区凝聚力,有利于城市社区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促进城市社区的繁荣和发展。⒊从形式层面上讲,城市社区文化具有丰富功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丰富和升华了文化的精神层面,同时也提升和促进了城市社区文化的物质层面。城市社区文化通过唱歌、跳舞、绘画、书法、戏剧等有形娱乐节目丰富了城市社区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使城市社区居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和娱乐中,能够得到健康享受。同时,良好的城市社区文化能有效改善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在纵向上,良好的城市社区的精神文化能够为社区提供强的凝聚力,通过有效的制度文化建立好社区的良好秩序,并形成预期的行为规范;在横向上,良好的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激发了城市社区居民锻炼身体的愿望,改善了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整洁了城市社区卫生环境,各种文化形成的合力改善了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⒋从实质层面上讲,城市社区文化具有持续功能。城市社区文化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同样还表现为一种文化力。因此,城市社区文化才能保证城市社区文化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并具有良好的传承性。在城市社区中,城市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的主体,实现城市社区发展不仅要靠城市社区居民的数量,关键还在于城市社区居民的素质。通过城市社区文化的教化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来陶冶和塑造城市社区成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使之成为有益于城市社区发展的人才。通过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培养城市社区居民民主管理、自我服务技能,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社区“人”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优化城市社区人际关系,使之在感情上、心理上对城市社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所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社区文化氛围,形成城市社区特色文化,可以为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城市社区发展中,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功能体现在提升城市社区竞争力。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带动一批与城市社区文化有关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如娱乐业、旅游业、餐饮业、服装业等。虽然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受城市社区经济、政治发展程度的决定和制约,但反过来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社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就是城市社区发展的“文化力”。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思考如前所述,城市社区是陌生人的集聚地,且城市社区的形成依赖于政府行政性的划分,因而城市社区的形成迥异于乡村社区,这也决定了城市社区的文化建设不能走乡村文化的自然形成路径,需要进行自我塑造。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路径上也必然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主体间的协调。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乃至社会管理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必然需要机构的主导。在城市社区建设中介入的主体是多元的,纵向上应包括“城市社区——小区——楼栋——家庭”四个层级,横向上应包括“政府——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三个方面,而在城市社区层面还应包括城市社区党委、城市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的议事协商组织等。但众多组织的角色分配和协调就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在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理念下,明确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自身依据城市社区需要进行的有意识的建构活动。在主体层面上应以城市社区为主导,政府负责指导和监督,不应过多干涉城市社区的内部问题,而社会组织则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协同者,分担着不同领域的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第二,在城市社区内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基于城市社区整体而言的,因此,城市社区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这样才能把握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同时,在城市社区层面上,城市社区党委和城市社区居委会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城市社区中组织力最强的机构,而小区、楼栋和家庭等都是自发的松散组织,缺乏组织性且自治意识较弱。因此,在纵向主体上,城市社区应成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与领导者,小区、楼栋和家庭等主体应是在城市社区主导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第三,城市社区层面的城市社区党委、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城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组织主体间的协调。城市社区党委始终是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城市社区模范带头作用。城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作为城市社区内的最高自治机构,负责整个城市社区的建设工作,通过听取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站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来评议和监督其工作。城市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城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和执行城市社区的各项事务。因此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上,城市社区党委应发挥领导核心角色,把握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总方向,发动和激励城市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城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作为城市社区的最高决策者决定着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大事务,并约束全体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城市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向城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受其监督,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⒉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第一,锁定城市社区的价值、精神与理念内核。精神文化是城市社区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凸显不同城市社区文化的根本所在,因此提炼自身社区内在的价值、精神和理念内核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确定了精神文化的内核,才能统领社区文化的走向,同时使其它层面的文化得以反映,这也是区隔不同社区文化的关键。由于城市社区文化形成于“陌生人”的集聚,具有自我塑造的特点,因此城市社区的精神文化塑造并不意味着自我生长的漫长演化,也不意味着社区的核心层文化可以任由设计,而应是两个路径的结合,即依赖社区自身发展特点,广泛寻找社区内在沉淀的价值,着力整合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导向,透视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寻找合适的价值内核。同时,从过去依存的文化特点中寻找最能够表达和涵盖整个社区的文化特征,经社区内部进行充分讨论和整合而形成向心力。每个社区都应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社区的需要找到适合城市社区自身的城市社区精神文化内核和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向。通过对精神文化的确定,最终能够使得城市社区文化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从而形成自身的城市社区特色。第二,依据城市社区价值内核甄别现有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违背城市社区价值内核的各层次文化进行调整。一旦社区的精神文化内核予以确定,其他层面的文化应与其保持一致,因为精神文化需要外显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来传递,如果彼此出现断层或冲突,势必让精神文化发生阻滞。但事实上,在新的精神文化确立之前,早已存在着前期的不同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有的也许能够与新的精神文化保持一致,有的则可能背道而驰。因此,不能简单地全盘革除或者全盘接纳,必须通过有意识地甄别来修正和调整现有的文化,做到保持文化的一致性。这一甄别过程以往在实践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精神层面的社区文化与外显的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断层。因为原有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反映的也许是另一层面的城市社区价值内核,甚至与现在的价值内核相冲突,所以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将会导致所追求的价值内核丧失。这一甄别过程应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于整个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和甄别,最终沉淀出与社区核心层文化一致的外显文化,这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第三,营造符合价值内核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上述的甄别过程势必将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碎片化,从而难以保证文化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建设主体应主动利用城市社区价值内核营造出合适的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从而使社区文化更加丰富和立体,并通过制度、行为和物质等文化的强化使精神文化保持更为持久。由此,通过制度构造出有形的约束机制,通过行为倡导某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在物质上显现出一种形象,反过来固化和充实精神文化内核。通过人为的文化设计和调整,能够保证不同层面文化保持一贯性,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核心价值文化的巩固,形成一种自外向内的文化整合过程。换言之,社区文化的接受者往往通过接受某一种形式的文化形态、一种制度要求或者行为规范,从而慢慢在态度上和心里上认同该文化的内核,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特征。第四,将原有的文化现象和新的文化现象进行系统整合。这一过程是要将新建立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文化现象和原有的文化现象进行整合,达到无缝隙连接,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符合城市社区发展需要的城市社区文化。任何一种城市社区文化的再塑造过程都需要面对如何整合过去原有的文化现象,成功的社区文化建设不是要彻底消弭过去的社区文化的影响力,而是在于有效整合,使其融入到新文化中或者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因此,需要进行接纳性融合,以最终确立新社区文化的地位,使新社区文化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并获得更多的社区成员认可。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1]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J].管理世界,2003,(06).[2]夏建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黎熙元,陈福平,童晓频.社区的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再整合[M].商务印书馆,2011.[4]杨敏.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04). [5]龚翔荣.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横路径探究[J].理论与改革,2012,(05).[6]Chavis D M,Wandersman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A catalyst for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0,(01).[7]袁德.社区文化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8]张健,任剑.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功能与发展[J].学术交流,2001,(01).(责任编辑:刘亚峰)

相关阅读

图文聚焦

新闻评论